关于智慧博物馆背景下藏品管理工作的研究

2021-10-12 07:58周福波
科学与信息化 2021年25期
关键词:藏品文物博物馆

周福波

济南市博物馆 山东 济南 250014

引言

博物馆行业在国家的支持下,不断引进和应用了人工智能、云服务、互联网等新技术,产生和发展了一种新型理念,即智慧博物馆。智慧博物馆模式、技术、理念的创新,实现了有效对接社会需求和文物信息资源的目的,不仅如此,智慧博物馆还成为未来博物馆建设和发展的趋势。本文将从智慧博物馆背景下藏品管理工作的研究、怎样在智慧博物馆背景下做好藏品管理工作两大方面来进行深入剖析。

1 智慧博物馆背景下藏品管理工作的研究

针对智慧博物馆背景下藏品管理工作的研究,笔者整理了三点,分别是:智慧文物知识管理、智慧文物保护修复、智能展示与服务,本章将一一进行论述。

1.1 智慧文物知识管理

在文物智慧化平台中,文物数据是其重要的基础组成部分,占据着重要位置。录入和采集藏品信息主要体现在多种文物信息的记录,包括:考古挖掘、图片、文物征集、影像等。不包括静态藏品的数值信息,各种藏品的动态数据以及公众与藏品、藏品与藏品之间的关联信息,也要开展更新和记录工作,以此建立健全的数据库。智能化开展藏品管理能够保证文物资源数据库的庞大性以及全面性,不仅如此,相关人员还要全面分析和考虑怎样高效利用和开发文物资源数据,从而在博物馆众多业务中更好地发挥出藏品智能化管理的作用。业务领域的不同,对于藏品数据的需求也是各不相同,这便需要不断提炼和挖掘与主题相关的内容在藏品信息中,为此需要深入的检索海量的藏品资源数据。例如:在展览相关和智慧检索的馆藏文物,基于搜索展览主题关键词,能够对相关文物资料进行查询,通过进一步的分析和提炼信息,能够对展览的主题、展品等内容进行充分确认;通过检索活动主题,社交活动组织人员能够观看相关文物知识,得到多媒体信息以及文物研究资料,经过深入解读文物内涵,能够对适合青少年教育的文物知识体系进行补充和拓展,从而在社会教育领域中,实现文物资源的优化利用[1]。

1.2 智慧文物保护修复

在博物馆中,文物保护修复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现阶段,博物馆领域不断引进和渗透了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型技术,为博物馆开展文物保护修复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机遇,但是与此同时,提出的要求标准也越来越高。人们通过长时间的文物科技保护实践,开始对文物保护和收藏工作的重要性和价值进行了高度重视。博物馆引进和应用物联网技术,更好地发展了文物预防性保护修复工作,也随之进入了智慧文物保护修复新阶段。无线射频识别,又称之为RFID,是一种自动识别技术,且具有非接触式,利用无线传感技术能够对特定目标进行自动识别,并且还能对相关数据信息展开读写。每一个文物通过利用RFID技术绑定了一个RFID标签,从而为每个文物定制了一款“身份证”,不仅能够有效识别文物身份,还能够记录文物多种重要信息,包括:年代、位置、名称等。通过手持阅读器,藏品管理人员能够对有效范围内藏品相关信息进行全面掌握和了解,达到实时跟踪、定位、识别藏品功能的目的。通过应用RFID技术,能够对每个文物的“身份证”进行自动识别,还能够跟踪文物,有效避免文物受到损害和丢失。在文物环境监测保护中,应用无线智能感知等新科技方式,可以监测虫害、霉菌、光照度等,具有多种功能,包括:自动分析和语境、及时输送环境监测数据指标等,建立完善的文物保护环境实时监测系统。通过这些数据指标,工作人员能够第一时间对库房环境进行调整,保证在最佳环境中存储文物。

博物馆应用多种高科技技术,能够创建模式和网络多元化的智能文物保护修复平台,并且能够融汇贯通其他应用无网络技术的多种系统,包括:电子票务、智能导览等,通过大数据,能够对照明、数据智能化控制文物环境系统等博物馆基础设备进行分析整合。除此之外,在文物修复、检测等方面,人工智能技术为此提供了知识支撑和技术支持,使工作人员能够更好地对藏品价值进行深入挖掘,从而加强文物大规模数据管理体系的健全性和完善性[2]。

1.3 智能展示与服务

展示文物资源引进和应用5G、人工智能、新媒体等技术,提高了传播渠道和表现方式的多样化,强化了观众交流互动的体验感,能够为公众呈现文物更多样的方式。通过利用AR、VR科学技术在文物呈现上能够对文物实体数字化影像数据进行采集,通过生动方式,对文物的色彩细节、光影效果、空间结构展开最大程度的还原,从而多个角度和多个层次使文物展示效果更佳多样化、生动化、立体化,使公众从视觉、听觉以及感觉上充分感受文物的魅力。在宣传互动中,通过对手机App、网站、微博、微信、直播视频等网络新媒体平台的融入,发送信息,大力宣传文物时代价值、意义以及内涵,增强与公众的交流和互动,形成多元化的宣传渠道和沟通平台。在体验参观方面,通过平板、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公众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观赏文物;通过佩戴VR头戴能够在VR眼镜模式下显示设备,从而提高用户视觉感觉的立体化和真实化,进一步提升观众的体验;5G能够带来多种技术,例如:曲目投影、全息投影等,增强公众的参与感,为更好地开展文化历史传统教育活动提供良好基础,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文物数字化展览的影响力和作用。

2 怎样在智慧博物馆背景下做好藏品管理工作

针对怎样在智慧博物馆背景下做好藏品管理工作,笔者整理了三点,分别是:做好博物馆藏品的数据采集工作、掌握新技术,加快信息化进程、摒弃传统思想,提高服务意识,本章将一一进行说明。

2.1 做好博物馆藏品的数据采集工作

以往博物馆藏品的中心主要是“物”,主要工作内容是藏品的展示、保存、收集、宣传教育等。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群众观念的改变,博物馆从以“物”为中心转变为以“人”为中心,逐渐产生了“智慧博物馆”概念。

智慧博物馆中,数据是其核心资源,博物馆数据的重要组成内容为藏品数据。准确采集数字化藏品信息,是实现藏品查询、修复、统计等全流程信息化管理以及创建藏品信息管理系统的重要基础,也是公众创新、欣赏、学习博物馆资源的第一步。为此,想要实现智能博物馆建设目标,就要完成数字化资源建设。

各博物馆的藏品数字化进程发展在全国范围内呈现出不平衡的情况。大型博物馆往往会率先创设高集成度的藏品信息管理体系,收集藏品相关数据信息,也包括视频影像、高清图像等。不仅如此,还深入分析和探索了怎样更好的应用物联网射频识别技术。但是还有部分博物馆没有较快的数字化发展速度,也没有较高的质量,甚至有些博物馆在还没有达到数字化博物馆高度时,就迎来了智能博物馆趋势的挑战[3]。

国务院在2012-2016年统一组织下,专业化团队开始紧密与文博系统展开合作,投入了大量的财力、人力以及物力资源,集中登记和普查了我国境内各国有博物馆收藏保管的可移动文物,以此为基础,创建了国家文物数据系统,实现了全国范围内文物图像与基本信息的数字化上传和采集工作。这是我国第一次普查可移动文物,使国家全面掌握和了解各国博物馆的藏品情况,也对行业多年文物藏品基本信息登记标准缺乏统一化的问题进行了有效解决,电子录入信息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为创建文物信息平台提供了坚实基础。

需要注意的是,这次普查虽然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在智慧博物馆系统对藏品信息的需求方面,难以进行切实满足,普查是在一定期限内开展的集中活动,会受到多方面的限制,包括人员、经费、时间等,各个博物馆智能对馆藏文物的基本信息进行登录,包括:藏品尺寸、年代、编号、名称等,而无法录入藏品的修复信息、著录信息以及修复信息等,图片最终的拍摄效果也并不理想。但是,想要对藏品数据的作用进行充分发挥,就要对广大群众、研究者的检索需求进行满足,需要对藏品的各项信息展开全面记录,包括:藏品的展览出版状况、鉴定过程、具体来源、详细描述等。只有全面准确地采集信息,才能更好地填充藏品数据库,丰富内容,实现整合和关联藏品信息,增强博物馆藏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2 掌握新技术,加快信息化进程

数字化采集藏品信息只是智慧博物馆建设的第一步。智慧博物馆不单单要处理单一化的信息,还要有效整合各种资源。要对博物馆各项业务的全方位信息进行第一时间准确的获取,不仅如此,还要分析、决策、处理信息。完成这些内容,都需要一个与博物馆进行连接的信息管理系统,其中最为重要部分就是藏品管理系统。

智慧博物馆的藏品管理系统不仅要数字化采集藏品信息,还包括博物馆能够对藏品的全过程开展调整和控制保存环境、预警和检测保存状况等内容。

负责博物馆藏品的管理人员在信息技术知识储备方面存在参差不齐的情况,大多数博物馆开发藏品管理系统工作都是交给专业公司来完成的。但是不同博物馆藏品的具体情况和特点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只有管理人员能够明确本馆藏品管理的真实需要。这便需要管理人员能够对信息科技成果展开主动学习和探索,通过对本馆工作实际的结合,提出藏品管理系统的设计想法和建议,积极沟通委托的专业公司,勇于说出自我真实的需求。如若管理人员不能充分了解新技术,使委托公司完全对系统进行施工和设计,仅小部分修改专业公司提出的成型方案,就无法在设计藏品管理系统设计中掌握主动权,从而无法满足自我的真实需要。这便需要在系统开发期间,负责博物馆藏品管理人员要积极参与,要有自我的设计计划,从而满足真实定制需要。

智慧博物馆中的藏品管理系统要有效动态化管理藏品,还要良好衔接博物馆其他信息系统,从而建立一个高效智能的信息化平台。这便要求博物馆藏品管理人员要对博物馆事业发展中人与人以及藏品与人之间的关系进行高度关注,在博物馆综合信息应用系统中,加入藏品管理系统,从而对管理效率进行有效提升。

2.3 摒弃传统思想,提高服务意识

现如今,许多负责博物馆藏品管理的人员传统思想根深蒂固,不情愿外人对本馆藏品信息资源进行获取。针对博物馆领域来说,想要高效利用资源,最大化的强化社会效益,必须要逐渐开放和共享藏品数据资源。

要积极与其他博物馆展开沟通,打破孤立局面,有效对行业资源进行整合,实现各博物馆中藏品信息资源的共享;还要加大博物馆藏品资源的开放力度,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积极融合新观念和新思想,从而更好地开展智慧博物馆的藏品管理工作。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传统博物馆在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下,不断朝着智慧化博物馆方向转变,为发展博物馆提供了机遇,也为科学、智能地管理博物馆带来了可能性,在建设智慧博物馆的过程中,博物馆可以通过做好博物馆藏品的数据采集工作、掌握新技术,加快信息化进程、摒弃传统思想,提高服务意识等方法,更好地开展藏品保护管理工作,从而推动文物发展。

猜你喜欢
藏品文物博物馆
文物的栖息之地
抱朴斋藏品
李杰森藏品
林安国藏品
谭礼藏品
博物馆
文物的逝去
露天博物馆
文物失窃
文物掉包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