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道前庭超声在分娩方式评估上的应用价值分析

2021-10-13 04:06康颖秋
医药与保健 2021年10期
关键词:前庭盆底尿道

康颖秋

(宁陵县妇幼保健院 超声科,河南 商丘 476700)

妊娠引起的盆底损伤是导致盆腔脏器脱垂(POP) 发生的主要原因,POP 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同时也不利于产妇的产后恢复[1]。目前认为无论是何种分娩方式,都可能造成产妇的盆底功能障碍,导致POP和压力性尿失禁等产后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必须在产后尽早进行检查,进行疾病预防和康复训练[2-3]。阴道前庭超声是一种常规超声检查方案,能够在同一切面下显示阴道、尿道、耻骨联合、膀胱等盆腔脏器,从而提供更准确的检查指标[4]。相关研究表明[5],产后6 ~8 周进行超声检查能够发现早期POP,是进行预防诊断的最佳时期。本文就阴道前庭超声在评估不同分娩方式产妇盆底功能上的应用价值进行研究评价,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4月至2021年8月宁陵县妇幼保健院分娩的146例产妇为研究对象,产妇于产后6 ~8 周之间接受阴道前庭超声检查,按照产妇的分娩方式分为阴道分娩组(93例) 和剖宫产组(53例)。阴道分娩组年龄24 ~38 岁,平均(28.25±3.53) 岁;孕周39 ~42周,平均(39.94±0.71) 周。剖宫产组年龄25 ~38岁,平均(28.52±3.19) 岁;孕周39 ~42周, 平均(39.78±0.57)周。两组产妇的基本资料均衡可比(P>0.05)。本研究已通过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

纳入标准:①首次单胎产妇;②分娩及产后超声检查均在本院进行;③产后6 ~8 周内接受阴道前庭超声检查;④患者、家属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①多胎妊娠;②有剖宫产史、引产史者;③习惯性便秘者;④合并原发性盆底疾病者;⑤产后大出血者;⑥合并其他围产期疾病者。

1.2 方法

检查设备为美国GE 公司生产的VE9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5 ~7 MHz。产妇均采用预约检查的方式,提前告知检查前适当充盈膀胱,取截石位,用避孕套完整包覆阴道探头后,置于尿道外口及阴道口正下方,进行阴道前庭超声检查。先扫查尿道、耻骨联合及膀胱颈,再对盆底部位和尿道外口正下方进行扫查,分别记录静息状态下和加压状态下的数据,所有检查均由2 名主治医师完成,出现异议或探查不清的状况,则由1 名副主任医师进行协助诊断。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受检者的膀胱颈- 耻骨联合距离(Dr、Ds)、膀胱尿道后角角度(Ar、As)、膀胱尿道后移动度(UVJ-M) 等指标差异,并对比不同分娩方式产妇的盆腔器官脱垂(POP) 发生率。POP 发生率及分度情况参照美国妇产科学会制定的POP-Q 标准,无脱垂为0 度,脱垂最远端距处女膜内缘>1 cm 为Ⅰ度,脱垂最远端距离处女膜在1 cm 以内为Ⅱ度,脱垂最远端距离处女膜外缘>1 cm 为Ⅲ度,完全脱垂为Ⅴ度。除0 度外,均视为POP。

1.4 统计学方法

两组数据采用SPSS 22.0 软件做统计学处理,组间的计量资料(±s) 对比用t检验,计数资料[n(%)]对比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产妇的阴道前庭超声检查指标对比

剖宫产组产妇(n=53) 的Dr、Ds、Ar、As、UVJ-M数值均显著低于阴道分娩组(n=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的阴道前庭超声检查指标对比(± s )

表1 两组产妇的阴道前庭超声检查指标对比(± s )

别 Dr/mm Ds/mm Ar/(°) As/(°) UVJ-M/m宫产组 17.3±2.9 9.5±1.8 88.5±5.6 119.4±7.5 14.5±2.道分娩组 24.8±4.1 18.7±4.3 97.3±5.7 141.8±11.7 23.8±4.组m剖7阴5 t 3.815 2.944 2.716 4.073 3.518 P<0.05 <0.05 <0.05 <0.05 <0.05

2.2 两组产妇产后的POP 发生率对比

剖宫产组产妇(n=53)的POP 发生率[13.2%(7/53)]显著低于阴道分娩组产妇(n=93) 的POP 发生率[29.0%(27/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产妇产后的POP发生率对比[n(%)]

3 讨 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升,POP 所引发的家庭、社会问题越来越受到临床的关注,女性盆底功能相关的研究热度一直居高不下。目前临床认为分娩是导致POP 的主要原因,但不同分娩方式对盆底损伤及对康复干预的影响尚存争议。一般认为产后6 ~8 周内产妇的盆腔器官已逐渐恢复,在这个过程中进行阴道前庭超声检查,能够更准确的判断盆底结构及功能的变化情况,从而评估盆腔脏器在妊娠后的恢复状况[6-7]。

阴道前庭超声是一种常规检查方案,能够在同一切面下观察阴道、尿道、耻骨联合、膀胱等盆腔脏器的形态变化,提供相对准确的测量结果。而且阴道外检查能够有效避免感染,不会对受检者造成不良的影响,患者接受度较好,可重复性也好。此外,有研究认为阴道前庭超声检查能够发现膀胱经位置下移明显的患者在进行提肛时的膀胱颈位移情况,可有助于根据患者膀胱颈变化情况而提供更准确的盆底锻炼指导方案,是一种应用价值较高的检查方式。

在本次研究中可以看出,剖宫产组产妇的Dr、Ds、Ar、As、UVJ-M 数值均显著低于阴道分娩组,也就是说剖宫产组产妇产后恢复较快,各项数值更接近于妊娠前的状态,而阴道分娩则会一定程度上对盆底结构造成影响,尤其导致膀胱颈位置发生明显变化。剖宫产产妇的妊娠后的盆底肌功能受分娩影响较小,膀胱颈的位置变化也较小。而从两组的POP 发生率对比来看,剖宫产组产妇的POP 发生率为13.2%,阴道分娩组产妇的POP 发生率为2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进一步说明剖宫产的分娩方式对产妇的盆底结构、功能影响较小,也有效降低了POP 的发生率。但也有研究认为[8],妊娠期间子宫体积变化和激素水平的变化同样可能影响盆底功能,剖宫产产妇在产后的尿失禁率与阴道分娩的比例相近,因此并不认为剖宫产对盆底功能具有决定性的保护作用。受限于本次研究样本有限,观察时间也较短,尚未能全面评估分娩方式对盆底功能的影响,还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进行研究观察。

综上所述,选择性剖宫产对产妇盆底脏器影响更小,阴道前庭超声能够准确的评估不同分娩方式产妇的盆底结构及功能状况,可以作为临床的重要参考依据。

猜你喜欢
前庭盆底尿道
利用横断后尿道板组织修复近段型尿道下裂的术式研究进展
前庭康复在前庭疾病的应用进展
豁痰定眩方治疗痰浊上扰型前庭阵发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自然分娩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肌肉锻炼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效果分析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远离眩晕一运动助您改善前庭功能
被忽视的“前庭觉”
浅析针对性手术治疗措施在外伤性尿道狭窄治疗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