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精神科优质护理模式在精神科开放式病房中的应用与评价

2021-10-13 04:06张莉董小莉
医药与保健 2021年10期
关键词:精神科开放式病房

张莉,董小莉

(驻马店市精神病医院 精神科,河南 驻马店 463000)

随着社会经济与人文的不断发展,以人为本的理念也覆盖了精神科临床护理工作,患者及家属也对精神科开放式病房提出优化护理模式的新要求,传统的精神科护理模式缺乏科学性与独特性,只重视形式上的日常工作,缺少对精神疾病患者的特殊护理,不仅会带来护理工作隐患,也不利于精神科患者的社会化行为形成与改善[1]。基于对精神科护理工作新模式的积极研究,探索符合精神科患者需求的安全、人文、优质的康复护理,驻马店市精神病医院在精神科开放式病房中选取了150例患者,分别给予精神科普通护理和精神科优质护理,对优化精神科优质护理模式在精神科开放式病房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精神科开放式病房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的复合纳入标准的15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共75例,男性35例、女性40例,年龄21 ~62 岁,平均(42.7±16.12) 岁,病程4 ~11年,平均(6.26±2.31)年,疾病类型:抑郁症19例、双向情感障碍6例、躁狂症11例、癔症类15例、精神分裂症20例、其他类4例。观察组共75例,男性37 人、女性38 人,年龄20 ~63 岁,平均(43.3±14.92) 岁,病程5 ~11年,平均(6±2.72)年,疾病类型:抑郁症21例、双向情感障碍8例、躁狂症9例、癔症类14例、精神分裂症18例、其他类5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可进行对比分析。

1.2 选例标准

(1) 本次研究患者与家属均自愿参与,签署知情同意书。(2) 本次参与研究的患者均达到精神科开放式病房的入住标准。(3) 均符合精神类疾病的诊断标准。(4)无合并无重大脏器及系统的严重疾病。

1.3 护理方法

对照组实施精神科开放式病房常规普通护理模式,如定时按规服药、日常护理、定时查房等[2]。

观察组使用同批护理人员,实施精神科开放式病房优化精神科优质护理模式:(1)组织建设护理工作小组:定期对组内人员进行组织学习;确立工作责任区域划分及相应奖惩制度;保证开放式病房患者应有知情权与选择权;合理规划夜班护理人员的排班,预防夜间出现紧急情况而人员不足。(2) 重视患者精神状态评估:对开放式病房患者进行专业心理疏导及社会化情绪教育,模拟社会化如人际交往模式,指导患者进行社会化沟通。(3) 营造安全、舒适的环境氛围:在保证公共区域干净整洁的同时可以摆放令人放松愉悦的艺术品,在开放式病房中营造家庭感、社会化的环境氛围,尽量满足患者合理的生活需求。(4) 注重特殊护理:对于自理能力较差的精神科患者,除了用药安全,还要注意生活护理,如帮助换洗衣物、被褥等,耐心指导患者自主进食,指导其进行家庭饮食及生活能力训练,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在可控范围内对患者开放自理定期服药、饮食、卫生清理、病房布置的权利。(5) 加强健康教育:对患者及其家属普及相关精神疾病的常规知识,如精神病发病的诱因、症状、控制方法等,提高患者的自我认知及管理能力,并对家属的管理能力也有一定程度的提升[3]。

1.4 观察指标

(1)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医院感染发生情况、意外发生情况( 包括意外坠床、外科损伤、患者或家属间纠纷等)。(2) 评估护理文书书写质量评分,由质控干事进行护理文书治疗评价,从医嘱单、体温单、护理记录单、其他护理单等内容进行评分,分值范围0 ~100 分,得分越高则表明本份护理文书的书写质量越好[4]。(3) 利用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问卷[5]( 内容包括膳食、卫生环境、日常护理、健康宣教等) 调查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满分100 分,60 分及以上为满意,60 分以下为不满意)。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0.0 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n(%) 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情况比较

观察组应用精神科优质护理模式后住院期间意外情况发生率为2.66%(2/75), 低于对照组12.00%(9/75)(P<0.05); 观察组医院感染发生率9.33% 显著低于对照组25.33%(P<0.05);观察组护理文书书写质量评分为(89.12±5.32) 分,高于对照组的(73.22±6.12) 分(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情况比较[n(%),± s ]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情况比较[n(%),± s ]

例数 住院期情间况意外 医感院染 护质理量文评书分书/ 75 2(2.66) 7(9.33) 89.12±5.3组别 写分观察组2对照组 75 9(12.00) 19(25.33) 73.22±6.12 t/χ2 3.532 6.700 16.981 P 0.028 0.010 <0.001

2.2 两组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4.66%,其家属为97.33%;对照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84.00%,其家属为84.00%。观察组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比较[n(%)]

3 讨 论

精神科开放式病房是相对于精神科封闭式病房更加贴近于外界环境的新型管理方式,适合病情得到一定控制,需要模拟社会环境下进行康复训练的精神病患者。通过将此类精神病患者从严格监管转换至社会模式下,增加其与社会外界的接触机会,从而有效激发患者的主动性,建立患者的社会兴趣,此种康复模式有利于对精神科患者的生理与心理特点进行全面考量,逐步降低临床中不良事件发生的概率,当患者在开放式病房中的时候,便能有一种良好的心态,心理获得较大的满足感,进一步缓解病情,更符合精神卫生事业发展和现代医学事业发展的需要。但基于精神病患者的特殊性,精神科开放式病房的护理工作应十分注意病人的安全性,如果病人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胁,将会产生不可挽回的后果。优化的精神科优质护理模式不仅能够使医疗纠纷事件显著减少,而且也会让患者及其家属对护士的护理工作有更好的认可度与配合性,从而降低精神科患者的护理工作难度,有利于患者更好地康复。

基于此,本研究采用优化精神科优质护理模式,结果显示观察组住院期间意外情况发生率、医院感染发生率均降低;观察组护理文书书写质量评分、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提高(P<0.05)。分析其原因为,护理工作小组的组建促进了护理人员的专业学习,提高了业务能力,使护理文书书写质量提升;重视患者精神状态评估、营造安全、舒适的环境氛围,要求护理人员时刻以患者为最中心,优化护理风险防范,加强“四防(防自杀、防伤人、防毁物、防出走)”的护理管控,做好护理风险紧急预案,降低了意外情况发生率[6];注重特殊护理、加强健康教育使医患沟通增多,拉近了护理人员与患者的距离,提高了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而打造出良好的医患相处氛围。

综上所述,优化精神科优质护理模式能有效提高精神科护理工作水平,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

猜你喜欢
精神科开放式病房
一种病房用24小时尿蛋白培养收集器的说明
我院精神科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影响因素分析
开放式数字座舱软件平台IndiGO
探讨精神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与护理对策
浅谈数学教育中的开放式教学
病房
北京首创开放式街区准物业管理模式
探讨人性化管理理念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精神科低年资护士在健康教育中的状况调查
拯救世界的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