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型范畴理论视角下“馕”的分析

2021-11-12 16:04
长江丛刊 2021年5期
关键词:肉饼相似性馅儿

1.喀什大学;2.昌吉学院

一、原型范畴理论

原型范畴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的基本原理,是认知语言学关于范畴划分的理论。该理论对语言学,心理学和哲学等众多领域影响深远。原型范畴理论针对经典范畴理论提出的。根据经典范畴理论,范畴由充分必要条件决定:同一范畴内各成员地位相当;范畴边界是清晰的。20世纪50年代,语言哲学的奠基人维特根斯坦提出了著名的家族相似性原理,此后Rosch首先创立了原型范畴理论,将其视为认知心理学的一项重要内容。Lakoff进一步发展了原型范畴理论 提出可理想化认知模型来解释原型范畴。根据该理论,人们不可能完全认识外部世界,隶属于同一范畴的成员之间并不存在共同特征,只具有家族相似性,特征不是二分的范畴边界是模糊的,范畴内的成员地位不相同等。原型理论不仅存在与日常概念之中,同时也存在于词汇意义,语言概念等语言结构中,语言结构中的运用体现在语音学,形态学,语义学,句法学,语法学等方面。

在刘丽莎(2012)中说,在同一范畴中范畴成员有隶属程度上的差异,各成员之间关系是不平等的,以家族相似性为纽带,向边缘延申。范畴内部的各个成员由“家族相似性”联系在一起,并非满足一组充分必要的条件。“家族相似性”意味着范畴中所有成员都由一个相互交叉的相似性网络联结在一起。

二、[馕]的介绍

馕是一种面食,馕在新疆的历史悠久,外皮为金黄色,古代称为“胡饼”、“炉饼”。馕以面粉为主要原料,多为发酵的面,但不放碱而放少许盐。馕大都呈圆形,最大的馕叫“艾曼克”馕,中间薄,边沿略厚,中央戳有许多花纹,直径足有40-50厘米。这种馕大的要1-2公斤面粉,被称为馕中之王。最小的馕和一般的茶杯口那么大,叫“托喀西”馕,厚约1厘米多,是做工最精细的一种小馕,还有一种直径约10厘米,厚约5-6厘米,中间有一个洞的“格吉德”馕,这是所有馕中最厚的一种。馕的花样也很多,所用的原料也很丰富。主要的材料是,水,面粉,盐,发酵粉(按照囊的种类用的材料也不一样)。馕是一种圆形面饼。先以麦面或玉米面发酵,揉成面坯,再在特制的火坑(俗称馕坑)中烤熟。馕坑也别具一格,由于地区不同,馕坑的形式和材料也不同。一般馕坑高1米左右,用羊毛和黏土做成倒扣的缸形的土坯,四周用土块垒成方形土台;南疆一些地区则选用当地的硝来和泥做馕坑坯;这种馕坑大小不等,也成方形,根据人口多少来确定馕坑的大小。虽然馕坑的式样很多,但有些馕却不在馕坑里烤。例如有一种肉馕是在铁锅里用油炸成的。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古老的烤馕方法,即把馕埋在烧过的柴火热灰里,不用翻,也不用看,半个小时后就烤熟了。吃时,吹掉表面的灰,其味道同样可口。这些都是做囊的工具。

[馕]中成员具有的特性包括:面食,在馕坑里烤熟,有专门的制作工具,如:“馕坑”(直径一般在六十厘米的无顶圆坑,馕沾水贴在四壁烤),“馕针”(馕戳子,扎花纹用的),“馕枕”(托馕的坯)等,形状是圆的。

三、囊的种类

目前我搜集的馕的种类有32种。

按材质分类有17种:芝麻馕,蜂蜜囊,谢克尔馕(白砂糖馕),玛依馕(油馕),皮牙子馕,扎克尔馕(杂粮囊),肉囊,玫瑰花酱馕,辣皮子馕,葡萄干馕,巴达木馕,核桃馕,叟克塔(埋在柴火灰里烤出来的带馅儿馕),玉米馕,奶子馕,希尔曼馕(表面洒冰糖水的馕),阿克馕(白面馕)。

甜肉馕按照制作工具来分两种:锅里煎熟的和馕坑里烤熟的,都叫肉馕。

按型性状分类有9种:托喀西馕(最小的馕),格吉德(窝窝囊),艾麦克馕,卡特拉玛馕(千层馕),卡皮塔馕(最薄的馕)。

制作方法(用死面做的):喀克旗馕和皮特尔馕。

制作工具来分来分5种:“奥尔馕”(用蒸笼蒸出来的馕),“果西馕”(锅里煎的肉饼),“库麦琪”(埋在柴火灰里烤出来的不带馅儿馕),乌加克馕(土炉子馕),叟克塔(埋在柴火灰里烤出来的带馅儿馕)。

按制作人来分的话有一种:阿依馕(在家做的馕)。

四、原型范畴理论下[馕]的分析

范畴成员之间的家族相似性使范畴内部构成一个连续体。所以奥尔馕,“果西馕”(锅里煎的肉饼),叟克塔(埋在柴火灰里烤出来的带馅儿馕)还是库麦西都具备馕的特征。“奥尔馕”(用蒸笼蒸出来的馕),“库麦琪”(埋在柴火灰里烤出来的不带馅儿馕),“果西馕”(锅里煎的肉饼),叟克塔(埋在柴火灰里烤出来的带馅儿馕)虽然不是在馕坑里烤出来的,但还是具备了馕的其他特征,比如:圆形的,面食等等,所以它们属于[馕]范畴的边缘成员。范畴的边界有模糊性,相领的范畴互相重叠,渗透。比如:“果西馕”(肉饼)和“叟克塔”(埋在柴火灰里烤出来的带馅儿馕)它们俩都是带馅儿的,是圆形的。“叟克塔”(埋在柴火灰里烤出来的带馅儿馕)和“果西馕”(肉饼)都是是面食,但是它们不是馕坑里出来的,带馅儿的,也不用“馕坑”、“馕针”、“馕枕”,那这两个是不是[馕],这是不容易分出来的,这是范畴边界的模糊性。分种类的话,属于按材质类的种类,也属于制作工具来分的种类,比如:“果西馕”(肉饼)如果要分它属于[馕]的那种类型,这个不还分,这是范畴的这是相邻范畴的重叠。范畴原型与该范畴共有的特性最多与相邻范畴的成员共有特征最少,范畴边缘成员与该范畴成员相似的特征较少,而与其他范畴的成员相似性比较多,比如;白面馕“阿克馕”和窝窝馕共有的特征最多,但是“果西馕”(肉饼)和白面馕“阿克馕”共有的特征少,但是肉饼和[饭]范畴内的油饼相似性比较多,都是圆形的,制作工具是一样的。

范畴成员依据所有特性的多寡,具有不同的典型性,因此范畴成员之间并不平等。比如:[馕]这个范畴中,“阿克馕”(白面馕)是最典型的成员,它具有[馕]的所有特性。窝窝馕,油馕,喀特力玛等属于典型性较高的成员,它们与馕的共同点特性相对较多。而“果西馕”(肉饼)和“叟克塔”(埋在柴火灰烤出来的带馅儿馕)处于[馕]的边缘位置,它们和馕共有的特性非常少。范畴呈放射状结构,原型位于范畴结构的中心位置;多数范畴呈现的不是单一中心结构,而是多中心结构,即某些范畴通常具有多个原型,原型之间通过家族相似性获得联系。比如:[馕]范畴的成员“奥尔馕”(用蒸笼蒸出来的馕)它属于馕,但制作方式和材质像馒头,也可能属于[饭]的范畴。也可以说“奥尔馕”(用蒸笼蒸出来的馕)的另一个原型是[饭]。

[馕]这个范畴的成员的发展也是,随着人们对饮食的需求而变得,有写人认为“库麦琪”(埋在柴火灰里烤出来的不带馅儿馕)是最早形成的馕,因为当初人们不知道用“馕坑”这个工具来做“馕”,后来人们发现面团埋在柴火灰不卫生,就发明了“馕坑”,有了“馕坑”以后,最初的馕是“阿克馕”(白面馕),后来人们发现白面馕,因为有点薄时间长了就变硬,然后就馕的形状进行了改进。后来为了有营养,在[馕]里面带各种馅儿,表面上莫各种油,冰糖水,芝麻,白砂糖,巴达木,核桃等各种食物,所以到了我们这个时代,[馕]的种类越来越多了,它的营养价值也提高了很多。

五、结语

[馕]随着社会的发展,随着人们生活环境的变化和改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并对美食的追求而不断地发展,它的种类也不断增多。综上所述是,本文从原型范畴理论出发对[馕]的分析,通过对[馕]的种类的分类,总结出[馕]的典型成员和边缘成员,以及各成员之间存在的关系和特征。[馕]范畴的成员具有模糊性,相似性等的特征,[馕]范畴的典型成员的相似性特征比较明显,但是边缘成员和边缘成员,或边缘成员和典型成员之间相似性比较少比如窝窝馕和奥尔馕,着就是范畴边界的模糊性。范畴原型与该范畴共有的特性最多与相邻范畴的成员共有特征最少,范畴边缘成员与该范畴成员相似的特征较少,而与其他范畴的成员相似性比较多,比如;[馕]范畴的成员“奥尔馕”(用蒸笼蒸出来的馕)它属于馕,但制作方式和材质等方面像[饭]的范畴之内的“馒头”,“馒头”和“奥尔馕”相似性比较多。

猜你喜欢
肉饼相似性馅儿
“好运”饺子
猫儿尤喜蒸肉饼
包饺子
十年春宵梦,一钵肉饼汤
老北京民俗饮食大观
12个毫无违和感的奇妙动物组合
基于隐喻相似性研究[血]的惯用句
馒头中的学问
潜析结构 把握性质
服务员的祝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