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动画电影中的三个维度
——美学精神的转化、美育要义的凸显、国家逻辑的传达

2021-11-14 10:27丁家珍
电影文学 2021年10期
关键词:敖丙姜子牙哪吒

丁家珍

(武夷学院,福建 武夷山 354300)

近年以《大圣归来》《大鱼海棠》《哪吒》《姜子牙》等为代表的主流商业动画电影受到民众的追捧,在社会和经济效益方面打开了双赢的局面,国产动画电影已然成为民众所热爱的文化消费选择。当下数字特效技术所打造的电影奇观在很好地满足观众猎奇览胜的审美诉求之时,还包含着更为深刻的内在价值,动画中不仅有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美学精神,还体现出一定的国家逻辑。

一、国产动画中美学精神的现代转化

“电影不是个人化的产品,电影必须适应观众的愿望。”在国产动画艰难的探索之道上国人一直都期待能有一些在文化表现和立意上高水准代表中国价值的动画大片,近年中国动画人通过不断努力已取得一定成效,创作中对民族器物、音乐、服饰、饮食、图文等进行了融合,民族文化符号得以复归。

(一)中华美学精神内核的彰显

《大圣归来》中大圣无疑是英雄人物,在他拯救百姓、为江流儿报仇的故事中都有体现,其机智、勇敢、敏捷。身为普通人的江流儿、行脚僧也成为一线战斗英雄,在江流儿救女婴及后来师徒二人共同营救婴儿群体的过程中都表达了二者不惧危险、勇于冲锋的精神,刷新了人们对于普通百姓成就平凡英雄的认知。《哪吒》中有许多幽默、风趣的小剧情,制造欢乐、笑料之后更多的是给观众带来了凝重与感动。当敖丙企图杀死关内百姓时,为“魔”的哪吒在亲情和正义的感召下果断弃恶从善与敖丙敌对以护百姓,哪吒明知自己命中为“魔”的宿命却有种主体的担当与“向善”的抉择,并引出了影片的高潮点“我命由我不由天”,满满的正能量引起了观众的共鸣。剧中许多饱含正义的台词表达了英雄对百姓的捍卫。每个生命都值得敬畏与珍惜,但哪吒的命却不容自己做主,其命运让人揪心;李靖夫妇的育子之劳累让人暖心更让人心疼,天劫却是无情。父亲在天劫面前的舍命相抵,哪吒在天劫面前的勇于担当,凸显了平凡人的伟大,伟大者的平凡。

敖丙前程本可一帆风顺,跻身神界,可他却选择逆行而上,在天雷降临之时放弃龙族使命与哪吒并肩作战一起对抗天劫,绝境中更显友谊珍贵;彰显英雄志,凝聚友谊情;触发了人们的共情点与共力点。《姜子牙》中姜子牙不愿违背良心,在名利和道义之间坚守心中的“道义”,不忘初心,为天下苍生勇敢而战,最终活成了他人羡慕的英雄,无愧于心,成了真正的神,电影中附加对人性的考量。无论是大圣、江流儿、行脚僧,或是哪吒、敖丙、姜子牙等人都可视为真、善、美的化身。

上述英雄群体所表现出的“英雄性”行为不同于西方电影中钢铁侠、蜘蛛侠、超人等的“个人式”英雄主义。他们的正义之举往往是以“团队”的形式出现在银幕中,以一种“去个人化”的团队主义表达出群体的正义,动画中虽有某些叙事情节中略有凸显个人但又不完全代表个人,“个人”的背后总是以隐性或显性的方式与“组织”相牵连。这种团队式“真善美”的表达更加贴切中华美学精神的内核。

(二)古典哲学思想的具象化表达

《大鱼海棠》创作灵感来源于庄子的《逍遥游》,庄子提倡人生不为身外之物所累,洒脱自在,率真任性,在有限的生命中寻求无限,在现实困境中寻求超越,从而达到“逍遥游”的人生境界。“鲲”从古书中寻名,可承袭其文脉又颇具诗意和意境。“湫”被毒蛇咬伤后,“椿”的爷爷为了挽回“湫”的性命不惜耗掉自己最后的生命能量,“椿”特别自责、忏悔,但爷爷安慰孙女的一段话意味深长:“孩子,别自责,万物都有它的规律。”“只要你的心是善良的,对错都是别人的事,照着自己的心意走。”这些话富有哲理,体现了我国圣贤的人生境界和生存智慧。庄子的“游”学精神在动画中频繁提及,彰显了“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精神理念。影片中所提到的“生死有道”“死是永生之门”等蕴含了佛家的文化思想。

《哪吒》中“山河社稷图”呈现了中国哲学的玄妙,如“四象变化有无穷之妙”“思山即山,思水即水”“想前即前,想后即后”等。《大圣归来》中也有许多体现我国传统哲学思想的地方,如行脚僧教育江流儿时说化缘只是做一个高僧的开始,高僧应该打坐、念经、参禅,还要不骄不躁,悠然自得。“打坐、念经、参禅”是基本功,“不骄不躁,悠然自得”则是一种人生境界,其内涵耐人寻味。中华古典哲学思想博大精深,为我国的文艺创作提供了源泉。“国产动画电影逐渐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族精神、中华哲理等元素大加运用,以此促成故事创意和剧本设计的完成,走出了一条崭新的发展之路。”

二、国产动画中美育要义的凸显

现代社会理性占据主导,理性主义对生活各方面进行宰制,个体已屈从于各种制度化、科层化而无力抗争,社会已变得近乎程式化,韦伯用“理性之牢笼”隐喻现代人的命运;海德格尔则将现代人的日常生活表述为一种“木木然的平均状态”。换言之,现代人在“理性”主导的社会中已失去个体生命的丰富性与多样性。感性在理性的压制下造成了人的分裂,人是“不全面”之人,席勒揭示这是教养(理性)本身的过度扩张,职业、等级的严格化给现代人造成了这种创伤。其提出美育的重要性,认为“美育正是要在理性占主导的文化和教育中保护和发展人的感性,使人能重新获得感性和理性的协调平衡,重建和谐完整的人格”。在我国,党中央、国务院也多次提到美育的重要性,强调要加强与改进美育,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实施美育已成为一种“国家意志”。

在重塑人的“完整性”上,席勒认为需要一种新的文化策略来支持修正,尤其是对“艺术”在美育中的作用有过深刻的阐释。动画作为文化艺术的一种表现媒介,在美育方面的功能自然不容忽视,回望《哪吒》整部动画,可发现敖丙就是长期在“伦理、教养”的牵制下成长起来的个体,以“聪明、懂事、行善等”为表征的“理性主义”剥夺了敖丙的天性,唯父命、师命是从,在其所有的个人活动中都体现了其聪颖、理性的一面,如斩妖除魔中懂得因地制宜,他性情平稳、保护弱小、礼让朋友。敖丙虽为孩子,可其行为却更像“成人”。“理性”几乎剥夺了他的“自然本性”,但后来他通过和朋友一起受难,向观众展现了更为深刻的方面,即理性与感性的统一,通过“感性”的复归确认了敖丙人性的内在和谐。敖丙的义举不同于“跟着感觉走”“为朋友两肋插刀”的非理性文化,而是在理性中包含了感性的认识深度、强烈的道德意识和生命境界。哪吒恰与敖丙相反,他从小为所欲为,虽被限于结界之内却时常逃出来惹是生非,以“任性妄为”“无恶不作”为表征的“感性主义”主导着哪吒的人生历程,但最终在亲情的感化下,观众也看到了哪吒通过一系列个人善举展现了其人性中“理性”的回归。

国产动画已在“美育”中积极回应时代需求,向大众传达了个体生存的完满状态不只是有毅力、有道德、有智力(如敖丙);亦不是有身份、有个性、享权贵(如哪吒),而是人的全面发展,倡导在成长中建立起感性与理性和谐平衡的人性,消除纯感性或纯理性的片面,克服人性的分裂。美育能在我国成为国家意志,揭示了国家对人性平衡发展的重视。理想的人格应当既有统一的理性,又有多彩的个性;既有成长的理智性,又能焕发出想象的青春性。

三、动画中的国家逻辑:爱国精神的体现、政治立场的宣扬、中国文化的传播

我国倡导以国家逻辑为主导的治理体系,其主体使命是捍卫国家主权,保障与维护人民权益,培育群众对国家的信任、认同及归属情怀。国家逻辑根本上是一种维护与尊崇国家利益的爱国精神和政治立场。凝聚中国力量,传播中国文化。近年来的国产动画电影无疑表达了一定的国家逻辑。

《哪吒》中李靖是较为显性的好人模范,在许多情节上都体现了他爱民、爱家的优良品格。他公私分明,不徇私情;恪尽职守,保一方平安;为人谦虚和善,待百姓宽厚仁慈。虽百姓平日里对哪吒充满了偏见和闲言碎语,李靖心中始终能把百姓摆在第一位,宣扬了“人民第一”的政治立场。身为父亲,李靖也表现出了其博大胸怀,有父爱感人至深的一面。影片中李靖的为人处世传递了一种价值观,象征了我国为政者深明大义、以身作则、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方针。《哪吒》中社会矛盾的有效解决也隐喻了我国倡导以国家逻辑为主导的治理体系,坚持问题导向,形成面向人民之治的国家善治。

李靖夫妇斩妖除魔的日常公务及大圣、江流儿驱逐妖怪的行为表达了动画英雄群体对家园故土的守护,在抵御侵略中弘扬了一种高尚的爱国情操与民族气节。民众尊崇共同的价值理念和行为准则,维护领土安全正是国家逻辑的体现。姜子牙无论在影片里还是在历史中都是一位非凡的英雄人物,其品格高尚,诛纣兴国,立下不朽的丰功伟业,他爱国、爱民,为历代统治者所推崇。《姜子牙》动画以鲜活的故事、朴素的情感、人道的关怀形塑着姜子牙善良、正义、英勇的民众形象。在民众的综合形象、精神风貌中又凝聚着一定的“国家想象”。中国近代史上由于清廷的腐朽无能,曾遭受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与蚕食,随后爱国思潮涌现,无数爱国将士英勇战斗,如甲午海战中的丁汝昌、邓世昌;虎门与侵略者激战的关天培、陈连升;定海战争中的葛云飞、郑国鸿、王锡朋等民族英雄人物。他们最终都以身殉职,用生命高贵的鲜红唤醒了民族爱国、护国、强国之决心。动画中的英雄(李靖、哪吒、敖丙、大圣、江流儿、姜子牙等)与妖魔战斗的过程,能和我国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奋勇杀敌的情景相互映现,构建了历史与当下、现实与虚构的美学视野,亦对中华魂魄与国家意志进行了“隐喻式”的表达。

“国家逻辑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积淀的强大文化基因。”动画中对民族文化符号进行融入是国家逻辑的直观呈现。面对中国传统文化如何“走出去”,如何向海外观众展示我国优秀美学知识等方面,国产动画提供了一条很好的路径,从多方位立足中华文化,表达了我国传统美学精神。在国门开放的生存境况下国产动画电影积极参与海内外市场竞争,扩大了文化影响力。“中国文化”本是一个多彩的宝库,在动画创作中将其内涵精神注入其中,能将中华美学很好地与人们当下生活产生鲜活对话,能在海内外获得文化交流的有效性。国产动画电影是“中国文化”积极参与世界对话的一种实践方式。

四、民族复兴路上国家逻辑“在场”

(一)“平民英雄”涌现

曾几何时,一部抗战热播剧《亮剑》红遍大江南北,百姓对主角李云龙津津乐道,究其原因可发现其中包含了更为深层的社会—文化因素。李云龙具有战斗英雄所有闪光点:骁勇善战、机灵通变、意志坚强。但他身上又凸显了更多普通人的性格特点,如桀骜不驯、脾气暴躁,时常目无纪律,多次犯错被上级降职。影片中这么一个优缺点并存的平民英雄更能“活”在当下,“活”在百姓心中,每个观众似乎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熟悉的影子。“英雄”就是平凡人,“祛魅”后的英雄让观众更加亲切。国产动画电影中的大圣、江流儿、哪吒、敖丙、姜子牙都具有普通人的性格特征,人们在银幕上“消费”这类英雄的同时能从中获得某种宣泄、慰藉、替代,因为英雄作为审美情结与审美对象,从来不乏文化想象。

卡莱尔说过,英雄崇拜从没有死,并且也不可能死。中华民族盛产英雄:从抗洪到抗击非典,从汶川救灾到抗击新冠肺炎,每一次抗争中正是无数英雄挺立在灾难面前才让一代代新生力量得以薪火相传。民族复兴的道路上我们需要这样的英雄和英雄精神。新冠肺炎暴发后我国诞生了许多英雄:一位80多岁的高龄老人、一名身患渐冻症的共产党员、一群90后护士、一位用生命诠释疫情面前党员不能退缩的政法干部、一位捐出1万元为白衣天使加点油的环卫老人,以及许多我们不知名字的医务者、民警、志愿者等,他们都是平凡岗位上的“平凡人”,正是这些“平凡英雄”特殊时期给了我们温暖与信心。另外,中国政府给国际友人的无私援助,只为助他人走出危难;“分歧”消隐、让位,“友谊、人道关怀”凸显,国家形象“在场”。动画中哪吒、敖丙逆天改命的决心何曾不像现实中的“逆行英雄”一样让我们泪目与感动?

(二)“爱民”与“忧民”情怀并存

“有忧国者,有爱国者。爱国者语忧国者曰:汝曷为好言国民之所短?曰:吾惟忧之之故。忧国者语爱国者曰:汝曷为好言国民之所长?曰:吾惟爱之之故。”梁启超的忧国忧民情怀跃然纸上,至今读来仍让人感慨且不失时代意义。若对“爱国与忧国”进行引申,便是“爱民与忧民”。《哪吒》中太乙与李靖夫妇皆希望把哪吒引入正道,将来为民除害成为正义之士,造福苍生;在山河社稷图中的模拟演习里他们对哪吒不断进行考验,当哪吒戾气太重伤及无辜时,太乙和李靖对其进行了严厉的批评。这种模拟演练实际上内隐着一种“爱民”与“忧民”的情怀。

《姜子牙》中姜子牙心怀天下苍生,力求救下每个眼前之人,曾告诫他人与自我:用自己的方式去成为一个真正的神。其不畏强权、不为眼前利益所迷惑;可谓之爱民忧民者,亦可谓之“英雄”。新中国成立70周年时国家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国家勋章”的颁授仪式,勋章获得者涵盖科技、军事、农业、医疗、服务等多领域,他们对祖国贡献卓越为极富代表的爱国、爱民人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申纪兰一心为民造福、为民请命,甘愿“根植”农村与土地。这既是她的爱民与忧民情怀,也是其忠诚人民、忠实国家的一种“自我的方式”。另外“愿将一生献宏谋”(于敏)、“誓干惊天动地事,甘做隐姓埋名人”(黄旭华)、“一段青蒿情,一颗报国心”(屠呦呦)等振奋人心的话语,是勋章获得者们用自我的方式向祖国及人民做出的庄严承诺誓言,其中包含爱国爱民情怀,亦有他们“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人生志趣的流露。

动画中的哪吒、敖丙、江流儿皆出自少年,他们机智、勇敢、向善,此为进步之少年。中华民族复兴的道路上需要这样的进步少年。影片中的“少年英雄”能很好地引领当下少年儿童的审美志趣和价值追求。青少年人生价值的塑造对于国家的未来尤为重要,毕竟今日之责不在他人而仍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电影是被大家所关注的传播媒介,动画电影在启迪和教育民众、传播知识文化、培育价值观等方面的功能应该得到重视。近年来的国产动画担当着传播中华美学、传播主流价值观、歌颂爱国主义精神的使命。动画中凸显了一个由政权、人民、领土、文化等要素构成的“国家”,也包含了一个集建筑风俗、服装配饰、人民信仰等元素的价值范畴。动画中体现了一定的国家逻辑,促进了民众对“国家”的认同,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猜你喜欢
敖丙姜子牙哪吒
哪吒买“车”
哪吒VPro
哪吒留学实录
《姜子牙》中的历史
姜子牙(动漫电影《姜子牙》主题曲)
DEITY DEFYING
走下神坛的姜子牙
《哪吒》——我命由我不由天
哪吒之魔童降世
从《哪吒闹海》到《哪吒之魔童降世》关于哪吒艺术形象价值转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