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佗论健身运动量

2021-11-14 01:30颜士州
少林与太极 2021年8期
关键词:华佗运动量中老年人

颜士州

华佗在体育上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不仅提出了“动”以练身的思想,而且他通过实践编成的“五禽戏”,流传至今近两千年,仍然受到人们的喜爱。

他还深刻地认识到运动必须讲究效果,即掌握一定的运动量才能有效地影响机体。运动量太小无效果,运动量太大不仅无效,而且会伤身,所以他又提出“但不当使极耳”。物极必反,超负荷的运动量会造成机体难以恢复的过度疲劳。一旦出现了过度疲劳,不仅会使生理活动紊乱,还会使机体发生病变。为此,华佗又进一步提出了控制适宜运动量的标志。这个标志,集中体现在他提出的“沾濡汗出”“身体轻快,腹中欲食”两句话中。

“沾濡汗出”是运动后的生理反映,“身体轻快,腹中欲食”则是运动后的自我感觉。运用生理反应和自我感觉两个方面来调控运动量,这与现代运动科学提出的调控运动量的原理是基本一致的。

现代人体生理科学的研究已证明,运动时人体内的物质代谢过程非常旺盛,必须消耗一定的能量才能维持人体的运动。当机体内能量消耗到一定水平,便会在体内产生一定的剩余热量。为了维持体内的恒温环境,多余的热量必须及时排出体外。排热量的主要形式便是排汗,所以运动达到一定时间和强度之后出现出汗现象,说明运动量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对人体各器官已起到了一定的锻炼作用。

关于运动后出汗,运动生理学的研究也证明,同样大的运动量,对某些人可能是“沾濡汗出”,而对于另外一些人则可能是大汗淋漓,还有的人可能仅见微汗。这就说明:大汗淋漓者,运动量偏大;见微汗者,运动量太小;沾濡汗出者,运动量较为适宜。现代关于运动负荷的理论强调因人而异,区别对待。华佗的这条生理标志,与现代提法无疑是一致的。按照此生理标志,每一个运动参加者能自然而然地明了符合本人情况的有效运动量。

从现代锻炼理论来看,出汗是每一次锻炼活动之后的起码要求。是否出汗的运动量对每个人均适宜呢?华佗又提出了兩条自我检查的标准:一是“身体轻快”,二是“腹中欲食”。

大运动量锻炼之后,人们往往会感觉全身肌肉酸痛,四肢沉重,不思饮食,这是运动量过大的生理反应。从现代训练运动学来说,运动量必须大、中、小结合,甚至强调大运动量,这是提高运动成绩必不可少的手段。但作为健身运动的锻炼来说,特别是中老年人的健身运动,就不能照搬大运动量原则了,否则将会发生危险。

所谓“身体轻快”,就是说运动结束后尚有余力在身,心理上对锻炼活动尚留有余兴,体力消耗有不足之感,情绪上有思练之趣。常言道:“恰到好处,见好而收。”

华佗本人一生行医,并不断以劳动和运动为手段锻炼身体,被人们称为“百岁而有壮容”的养生家。华佗提出适宜运动量的健身原则,说明我们的祖先早在东汉时期,对运动量的研究已经达到了相当的水平。华佗的适宜运动量理论,既符合科学原理又简单易行,对当今中老年人开展健身运动,仍具有极大的实用价值。

(编辑/刘强)

猜你喜欢
华佗运动量中老年人
大树的日常
康复护理针对疗养院中老年人的应用及体会
喉罩双相正压通气在中老年人无痛纤支镜诊疗术中的应用
运动量
每天基本运动量:走4000步
华佗学医
华佗治病
有钱的老人更容易受骗
中老年人的网络世界
小华佗拜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