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及对策分析

2021-11-21 09:14孙荣彬
医药前沿 2021年32期
关键词:托幼公共卫生传染病

孙荣彬

(济南市莱芜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应急办公室 山东 济南 271100)

学校(含托幼机构)是教师和学生活动的主要场所,人口密集,活动量大,学生们在一起学习,共同生活,经常密切接触,在这样的环境下极易导致校园扩散情况。学校一旦暴发传染病,不仅会影响学校的教学秩序,更是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的影响[1]。为了能够有效应对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营造一个安全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本文就我区在2004 年—2019 年发生的学校(含托幼机构)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进行研究,对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及对策进行探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收集整理自2004 年1 月—2019 年12 月,我区学校和托幼机构报告的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作为此次研究对象。

1.2 方法

对我区在2004 年1 月—2019 年12 月之间发生的学校(含托幼机构)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进行进行整理、评价,建立数据库,并结合病例的个案调查报告和疫情分析、结案报告等信息,进行总结归纳,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应用我区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事件的实例、结合各地同仁、相关专家学者在这一方面所取得的预防控制的经验,提出符合实际的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及对策[2]。

1.3 指标观察

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相关信息总体情况、事件分布特征。

2.结果

2.1 我区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总体情况

将我区自2004 年1 月—2019 年12 月以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数据库中的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分类,我区共报告学校(含托幼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87起,其中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74起,占85.06%,涉及学生(幼托儿童)1726 人,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传染病暴发为主。在报告的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中,主要有:①手足口病(38 起,占51.35%);②水痘(11 起,占14.86);③风疹(8 起,占10.81%);④流行性感冒(5 起,占6.76%)⑤其他感染性腹泻病(5 起,占6.76%);⑥其他,如猩红热、麻疹、腮腺炎等。在报告的传染病事件当中,无甲类传染病公共卫生事件发生。

2.2 事件分布特征

2.2.1 时间分布 从时间分布看,学校(含托幼机构)出现的传染病事件中,发生主要有两个季节性高峰,第一个季节性高峰时间在5 月至7 月(以手足口病、感染性腹泻等密切接触和消化道传播的传染病为主)、第二个季节性高峰时间在11 月至1 月(以水痘、风疹、腮腺炎、猩红热等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共计报告事件占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86.49%。

2.2.2 人群分布 从人群分布看,出现较多的学校为托幼机构,城区和农村均有发生,主要病种为手足口病、水痘、猩红热等;小学主要的发病病种为手足口病、水痘、流行性感冒、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和风疹等。

2.2.3 地区分布 从地区分布看,全区15 个街道(镇)均有报告,人口稠密的城区和城乡结合部报告起数较多。

3.讨论

通过研究分析有以下几种结论:

(1)学校传染病防控存在的问题[3]:①学校的传染病防控意识不强:目前许多学校,尤其是托幼机构,在传染病预防工作中效率较为低下,没有系统的防控意识以及防控体系。具体来说,学校没有对师生进行相关传染疾病知识的宣传教育,领导与教师也没有掌握行之有效的传染病预防措施,甚至学生和家长还会因为害怕感染传染病耽误课程进度或者学生被孤立等多种情况而隐瞒病情,未建立起完善的隔离体系致使疾病快速蔓延。正是因为防控意识不强,所以极易导致传染病在校园内蔓延,一旦病情不可控,将会对多方造成严重损害。②学校未建立起完善的传染病防控措施体系:学校、托幼机构在传染病的防控工作中未建立起明确的权责制度,领导和绝大部分教师及工作人员对自己的职责范围不明确,这就导致无法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及时就诊、及时控制疫情。同时学校不能及时根据传染病疫情的变化对防控措施进行调整,这就使得学校在面临传染病突发事件时,无法迅速采取各项综合措施。尤其是在经济条件较差的十几年前和经济条件较差的地区,学校(托幼机构)由于各种物质条件匮乏,没有多余经费购置疫情防控物资,更无力实施较为完善的防控措施体系,这就使得学校传染病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容易造成传染病在学校的传播和蔓延。③学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学校传染病的主要感染群体为学生或幼儿,学生和幼儿还处于一个身体生长发育的阶段,机体抵抗力较弱,且自我保护意识较差、自我保护能力弱、自身更是缺乏对疾病知识的了解,而且多数学生(幼儿)缺乏锻炼、未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这就给了传染病可乘之机。④相关部门协作配合力度差:依据《传染病防治法》和教育部办公厅、原卫生部办公厅联合印发的《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中,明确规定了各部门在学校传染病防治中的职责。但是,在很多时候,各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做不到位,具体表现为有的部门自身怠惰没有履行应尽职责,有的部门因为条件限制难以行动,还有的部门因为利益关系滥用权力,有的学校或托幼机构不积极配合疾控部门展开相关工作等,这就使得地方相关部门与学校无法形成合力,无法有效控制传染性疾病。

(2)学校传染病预防及对策[4-5]:①全方位增强传染病防控意识。传染病防控意识的加强是预防传染疾病传播的基础,是采取有效防控措施的前提。学校方面应从上至下做好对疾病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使教师和广大学生从小树立健康意识。卫生行政部门、疾控机构和学校要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健康教育工作,使广大群众包括学生家长都提高传染病防控意识,使其能够积极配合相关部门的工作。②政府和学校要增加对学校卫生方面的投入,要保证学校(托幼机构)公共卫生设施的建设,建立医务室和应急留观室,每个学校(托幼机构)至少要配置一名接受过系统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的校医或保健老师,要根据学校规模及时扩大校医的队伍,保证医务室的物资储备,例如一次性口罩,测温枪、防护服装、常用消毒液及喷雾器等,确保发生突发传染病事件时,在人力和物力方面有充足的保证。配备食堂的学校要做好从业人员的健康体检,持《健康证》上岗,并设立食堂采购物资的台账备查。③学校要做好传染病预防工作。学校领导要加强对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重视,根据本地常见学生传染病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且行之有效的学校传染病防控预案,建立完善的传染疾病突发防控措施体系。在入学时学校(托幼机构)应做好学生《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对未完成全部预防接种的学生应及时通知其补种,确保建立起坚实的免疫屏障。学校应按照国家对学校(托幼机构)的学校卫生具体要求做好相关工作,教室和宿舍经常开窗通风,传染病流行季节要经常对楼梯、扶手、卫生间等进行消毒;建立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指定校医或保健老师作为疫情报告人,并做好学生晨检、午检和因病缺勤病因追踪登记工作,发现学生疑似传染病症状或学生因传染病缺勤要及时报告,以及时发现传染病患者和密切接触者。建立起完善的隔离体系,如果遇到疑似传染病患者及其密切接触者,要及时采取隔离措施。在传染病发生时,要及时做好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以取得学生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同时要对患病学生的病情进行跟踪了解,在学生痊愈并不具传染性后方可准许回校复课。④加强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学校要积极开展户外体育运动或活动,鼓励学生多运动,增加有氧活动,以增强对疾病的抵抗能力,纠正学生不健康的饮食、生活、作息等生活习惯,指导学生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不定期开展健康教育工作,通过班会、讲座、宣传栏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让学生自己能够分辨常见的传染病症状,患病时及时报告家长或老师,得以及时就诊。⑤相关部门与学校形成合力:卫生及教育行政部门、疾控机构与学校之间加强协作,强化对各类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反应能力,针对学校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改进传染病防控措施。

综上所述,我区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尚存在各种问题,需要政府、学校、社会和学生家长都要引起重视,努力加强对学校卫生和传染病防控工作的管理,进一步提高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能力,预防传染病的暴发流行,更好地保护广大学生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托幼公共卫生传染病
《传染病信息》简介
传染病的预防
新时期“托幼一体化”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3种传染病出没 春天要格外提防
呼吸道传染病为何冬春多发
《首都公共卫生》征订启事
《首都公共卫生》征订征稿简则
北京市丰台区大红门街道食药监管所开展集体用餐场所专项检查
冬春季托幼宝宝穿衣经
公共卫生服务怎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