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教学与大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策略探析

2021-11-21 15:09李文娟
当代体育科技 2021年31期
关键词:运动素养体育

李文娟

(无锡太湖学院 江苏无锡 214000)

核心素养在不同科目中有着不同的体现,从体育教学的角度来说,学生的核心素养体现在其运动技巧的掌握,并且能够通过体育运动锻炼自己的心理素质、抗压能力,提升自己的团队意识及道德素养,增强自己的集体荣誉感等。要想实现以上教学目标,高校体育教师应正视其在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创新体育教学的方法及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开发体育文化内涵,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将情感的控制融入体育教学过程。这样才能够创建出学生感兴趣的体育教学课堂,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提升其体育核心素养。

1 大学生核心素养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体现

1.1 运动认知能力

运动认知能力是指学生对运动相关知识及技巧的掌握程度,这也是体育核心素养的基本表现。高校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应当考虑学生运动认知能力的提升,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水平,教师就应该使用创新性、多元化的教育方法,向学生讲解基础理论知识,增进学生对体育知识的认知。只有形成完整的体育知识理论体系,学生才能够进一步思考深层次的体育学习意义,进而激发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遵循科学的运动原则,不断提升自己的体育技能,增强自己的身体素质。除此之外,学生还应将学到的运动技巧运用在不同的体育运动中,这样就能够感受不同运动项目的乐趣,进而产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促进健康成长。

1.2 运动实践能力

运动实践能力更强调学生的自主运动及规划能力,通过运动实践能力的训练能够提升学生的自主训练水平。体育锻炼不仅是一门课程,也应该是一生的习惯,教师通过运动知识的讲解提升学生对体育运动的认知,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运动习惯,树立终身锻炼、科学运动的意识,这样才能够落实其运动实践能力的培养。运动实践能力同样是体育核心素养的内容之一,能够提升学生的运动学习主动性,转变学生在课堂中的被动地位,形成新型的学习关系。教师除了在上课时间指导学生的运动之外,还可以建立课后运动俱乐部或者组织开展竞赛活动,扩大学生体育实践的空间,进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促进其健康成长。

1.3 运动适应能力

当学生受到周围环境影响时,会产生不同的心理变化,适应能力就是指学生为了适应外界环境变化而体现出的心理变化。从运动适应能力开始培养,学生就能够逐渐提升自己各方面的适应能力,进而加速学生的社会化发展,快速适应社会环境。大多数体育项目都需要团队合作,学生在参与体育运动的过程中需要与他人进行交流及合作,这样就能够提升学生的合作意识及沟通能力。对于具有竞争性的体育运动,学生又能够锻炼自己的抗压能力及心理承受能力,能够在激烈的体育竞争过程中及时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取得最终的胜利。在体育运动中,能够培养学生的竞争及协作意识,除此之外,体育还具有一定的社会文化性,学生需要遵守一定的规则,体验不同的角色,服从体育活动中的组织性和纪律性[1]。

2 当前高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忽略学生主体性

一直以来,我国采用的传统教学形式和理念都没有注重学生课堂主动性的发挥,在这样的教学理念下,我国的课堂基本上实行以教师说教为主的教学形式,将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只考虑了学生在课堂中与教师的互动及对新知识的掌握,没有考虑到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尤其是对于体育实践课程而言,这样的课程设计无法发挥学生的课堂主动性,更无法创建有效的课堂教育[2]。

2.2 评价体系不完善

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一直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不仅在教学设计上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日常教学评定方面也不够科学。通常情况下,大学体育课程的教学成果都通过期末成绩考评进行设定,教师会将成绩进行分层评定,形成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的等级,这样的成绩设定会打击学生的体育锻炼积极性,还会影响教师的教学热情,最终给教学带来不利的影响。如此局限的教育模式完全忽略了对学生其他能力素养的培养,更多地注重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使具有实践性的体育教学成为死板的理论学习,长时间则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3]。

2.3 师生缺乏有效互动

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一般包括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课后巩固3个阶段,教师发挥着较大的作用,教师需要负责课前的教案设计,课中的知识讲授,布置课后作业及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知识的学习应包括获取、巩固及应用3个过程,传统教学模式中只注重了前两个环节,对知识应用和实践缺乏重视。尤其是大学体育课程,教师必须明确的一点是大学体育的教学目的不仅是向学生传授体育理论知识,更多是培养学生运动的习惯,引导其进行正确的体育锻炼,并意识到体育锻炼对人生发展的意义,从而实现自我身心的健康发展。因此,教师应该更加注重学生在课堂中的实践,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在学生遇到问题时能够及时给予帮助,有针对性地实行教育[4]。

3 高校体育教学与大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策略

3.1 创新体育教学方法

只有解决当前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单一的问题,才能发挥出高校体育教学的核心素养教育价值,对此,相关教师应当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创新并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探究式学习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以多媒体教学法为例,高校体育教师应该利用网络技术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和传播,并通过信息技术丰富大学体育教学方式,同时各高校应该积极完善体育课程的教学体系。对于网络教学平台中教学资源的筛选和制作,应指派专业能力较强的教师进行教学内容编辑,最终将教学内容以视频的形式呈现出来,以供学生在线上平台进行学习,促进体育教学系统的完善和升级。再如,探究式教学法是指学生在学习相关概念与原理的过程中,教师为其提供相应的实例并且做出具体的提问,学生需通过阅读、观察、实验、思考及讨论等多种途径来进行独立的探究,从而自发性地发现与掌握相关原理及结论。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单纯的理论讲解不仅缺乏趣味性,还会显得抽象空洞,而探究式教学法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学生通过自主思考或小组间讨论,针对相关问题提出看法、得出结论,其思维创新能力也能够得以提升[5]。

3.2 挖掘体育课程文化

尽管高校体育课程主要是运动技能相关知识的教学,但是随着体育课程的不断丰富与改革,其中包含了浓厚的中华文化底蕴。简单来讲,该书籍的编撰、课程的设置往往基于中国国情、民族传统及文化等要素。体育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当引领学生积极探索该课程的文化韵味。以“我国体育概述”的相关内容为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发现该课程充分体现了中国体育的发展尽数,每个时期的体育形式都蕴涵着极为丰富的生活信息,其不仅与当时的社会风俗、地理环境等有着密切关联,同时涵盖了众多政治因素。以足球为例进行简要分析:足球作为当今时代最受欢迎的体育运动之一,其最早起源于我国古代的蹴鞠,唐朝时期则是其发展的繁荣时期,蹴鞠之所以在唐朝达到鼎盛,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唐朝经济空前繁荣、政治开明,且各个民族之间文化交流十分密切。由此可见,体育活动与时代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实际教学中,应当充分挖掘此类信息,在增加趣味性的基础上扩展学生的体育知识面[6]。

3.3 增加德育教育内容

高校体育教学中也应融入德育教育的内容,尽管大学生已经成年,但是由于其生活经历及社会经历不足,其人生观及价值观还在发展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在面对困难与挫折时,会采取过激的行为,进而导致严重的后果,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因此,德育教育融入高校体育课程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时也是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重要内容。教师在难度较高、强度较大的体育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思想,教会学生如何正确面对负面情绪,并不断提升学生的集体意识,这样就能够让学生学会从集体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4 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适应高校体育教学及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要求,体育教师应对当前我国体育教学现状予以深刻分析,从而探寻出限制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的原因。并根据实际教学情况,采取创新式教学方式,融入德育教育内容,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落实核心素养教育,推进体育课堂教学的高效性,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运动素养体育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不正经运动范
我们的“体育梦”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