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舟竞渡发展的内因研究

2021-11-21 18:17许科温州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
灌篮 2021年13期
关键词:龙舟屈原民俗

许科 温州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

龙舟竞渡是中国年节活动中最具全民性和狂欢性的一项民俗体育活动[1],在我国闽、粤、赣、湘、桂、台、鄂等华南省(区)颇为风行,同时也深受世界华人的欢迎。香港国际龙舟邀请赛、澳门国际龙舟赛、多伦多国际龙舟大赛、浙江国际龙舟公开赛、广州国际龙舟邀请赛等国际龙舟赛事的成功举办印证了龙舟竞渡的国际化发展潮流,更彰显了我国民俗体育强大的生命力。作为一项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激烈竞技性的运动,龙舟竞渡已然成了我国一项重要的民俗文化,带有独特的文化色彩和独到的文化魅力。[2]

一、根深蒂固的崇神文化

龙舟文化根植于民族历史传统,在其发展过程中带着明显的传统文化烙印。[3]龙舟竞渡最初作为祭祀仪式的一种方式,与龙是分不开的,龙舟是中国龙文化的一种表现,含有神传文化的思想。中国历史上,龙一直都占有非常高的地位,其形象经历乐原始社会到夏朝初期的夔龙期(形象为牛、蛇、鹿、虎等动物的结合体)、商周到唐朝的应龙期(被赋予了神格)、宋朝到清朝的黄龙期(成为王权统治的代表)。龙舟的诞生属于应龙期,此时农民是靠天吃饭的,风云雷电都是天上的神,收成好坏全是由天神掌控的,而龙在那时便是主管风雨的神,因此一旦有收成就要祭天,要感谢并祈求龙王。在竞渡活动中,古人根据龙图腾中龙的形象造出了龙舟,希望通过驾驭龙舟与神龙进行联系,以表达人们对龙的敬仰与对水土的情感,祈求民康物阜、风调雨顺、儿孙满堂的生活。秦汉时期,古人对龙的崇拜从图腾崇拜、神灵崇拜发展到王权崇拜,龙不仅是神灵,也是天子王权的代表,因此龙舟蕴含的深意又加上了对帝王的崇敬之情。龙是中华文化的典型代表,作为龙文化的衍生物,龙舟随着龙文化从远古流传至今,并产生了独立的龙舟文化延续至今。

二、年深岁久的历史渊源

现下流传最广的龙舟起源当属屈原说,但实际上龙舟的历史要更加深远。早在公元前2000多年前的夏商西周时期,就有一些源于原始渔猎的水上运动,如:游水、操舟。至商周,除用于交通和日常生活外,也已用于军事。春秋战国时期水兵的划船训练技能,也与民间竞渡有一定关系,这个时期普遍发展的各类民间娱乐体育之一就是竞渡(龙舟竞渡的前身)。关于龙舟的记载最早是在西周古籍《穆天子传》中,“癸亥,天子乘鸟舟龙卒浮于大沼”,这里的龙舟是天子专用的交通工具。也有学者认为西周之时的龙舟并非完全是龙舟,而是龙与凤两种两种文化的交融,即“鸟龙舟”,这时候是最早将天子与“鸟龙舟”联系起来的,“鸟龙舟”就是天子之舟。[4]从顺序上来说,龙舟的出现要早于屈原说。最初的龙舟可能是一种供皇室游玩的交通工具,也可能用于祭祀仪式,在后来才发展为大规模的以纪念屈原、伍子胥等的龙舟竞渡,龙舟竞渡也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渐形成了龙舟文化。悠久的历史使龙舟充满了考古价值,其历史铭刻在人们心中,是宝贵的财富。

三、深远浓厚的民族情怀

龙舟竞渡能在中国延续千年并发展到现在的如火如荼,其动力源于我国人民深远浓厚的民族情怀。现如今关于端午划龙舟传统的起源,流传最广的便是屈原说。在屈原说中,爱国诗人屈原眼看祖国楚都被秦军占领,无力救国,就于公元前278年端午节,悲愤地怀抱大石自投汨罗江。荆楚人民爱戴诗人屈原,便纷纷在罗江上划木舟,希望能将屈原救上来。还有种说法是荆楚人民害怕汨罗江中的蛟龙将跳入江中的屈原吃掉,便集合村民一起在汨罗江上竞渡木舟,希望将蛟龙赶走以保护诗人屈原。在人们眼中,屈原极具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其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品质,直是人们公认的道德典范,其主张举荐贤能之仕、主张法治以及反对腐朽边官贵族势力的措施在当今社会仍然颇具意义。人们能够在每年的端午节以赛龙舟的方式纪念屈原,无疑是因为屈原崇高的品质中体现了民族精神,纪念屈原即是在促使人们铭记历史人物的优秀品格,学习民族精神。屈原说、勾践说、介子推说、伍子胥说、曹娥说,以及其他历史故事和传说故事等特定的文化符号聚集在一起形成了人类集体记忆,并对其产生认同与情感联系,最终成了民族情怀,使龙舟竞渡能够在历史长河中永远流传下去。

四、民俗体育的源远流长

民俗体育是为一定民众所传承和享用的一种具有普遍模式的生活化、仪式化的传统体育文化体,它依附于一定的民俗文化母体而存在,既是一种体育文化,又是一种生活文化。它最早起源于陀螺、踢毽子、跳绳、放风筝、荡秋千等民间体育活动,是由民众在日常生活中自发创造出来的,并在古代经济文化背景中形成并流传至今,在民间得到充分发展。民俗体育从古至今能够世代延传的原因在于它来源于民众的生活文化,适应民众的生活空间与生产、生活方式,具有特定的功能,在发展过程中被民众赋予特定的意义,使其具有了民族文化性,成了民众的情感寄托。如龙舟竞渡的起源就是生活在江河边的乡民具备了制造木舟与木器的条件,根据特定的神话故事或者祭祀目的将木船打造成了龙舟,在赋予龙舟竞渡纪念、祭祀、祈求等意义后,龙舟竞渡就不再是一项单纯的体育项目,而带有民族文化和民众的情感寄托。在空间上,民俗体育容易扩布,某项民俗体育可以被更多的民众所吸纳和采借,之后根据民众不同地区的情况进行不同的演变,即民俗体育的扩布性、区域性和适应性。如龙舟这一项民俗体育可能是江南水乡的民众创造的,扩布到某个其他地区之后,就演变成了这个地区的民众所享用的民俗体育文化,即龙舟竞渡不仅仅它的创造者享用,其他地区的民众也一样可以享用。在功能上,民俗体育具有文化传播功能、经济实用功能、教育功能、健身功能。如国际龙舟大赛的举办能够向世界传播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促进举办地的经济发展,促进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接轨,促进体育人口的增加,推进全民运动发展进程。总之,民俗体育来源于、受用于、服务于民众,承载着民族传统文化,是民众的情感寄托,因此民俗体育能够在历史长河中世代延传。龙舟竞渡这项极具民族特色的运动,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与演变,已经成为我国民俗文化宝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员。

五、多样的现代社会功能

现代的龙舟竞渡文化具有多层次的社会功能,主要有健身娱乐功能、教育功能、文化传承功能、民族凝聚功能、经济建设功能。首先,体育活动是人在社会活动中的“调味剂”与“减压阀”[5],龙舟竞渡这项运动需要高强度的身体运动且具有较高的竞争性,能让参与者在激烈的竞争中忘却生活与工作中的烦恼,获得有效的宣泄,充分体验体育带来的欢愉和快感。龙舟竞渡的除了竞赛性和表演性,还具有轻松活泼的内容和形式多样的组织方式,与人们愉快健身的心情相吻合,可以唤起人们的体育参与意识,有利于体育人口的增加,推动全民健身的发展。[6]其二,龙舟运动本身是一个以运动为手段的教育过程。[7]龙舟竞渡有其特定竞赛规则与体育礼仪,需要参与者严格遵守,在这个过程中便有着关于公平竞争、积极向上、努力奋斗以及龙舟文化与民族文化的教育。在某些学校体育教育中,也加入了龙舟课程,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思想奠定基础,养成自觉锻炼的好习惯。其三,龙舟文化来源于群众,具有牢固的群众基础,是我国民俗文化宝库的典型。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寓于龙舟文化之中,在龙舟竞渡世代延传的过程中,以龙舟竞渡仪式作为载体,一代一代地传承下来。其四,龙舟竞渡是一种具有较高民族性的活动,能够潜移默化地培养参与者的民族认同感和民族精神,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每一年的端午龙舟竞渡都是展现和培养爱国情怀的机会,在纪念诗人屈原的同时,也增强人们的民族凝聚力。其五,龙舟竞渡赛事与时俱进,顺应时代潮流,能够为社会带来经济价值。龙舟赛事的增加,龙舟的需求量也在不断上升,给予了全国各地的龙舟船厂广阔的生存空间。大型龙舟比赛还可以将城市政府、企业、群众居民以及消费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赛事平台给各方利益群体提供了合作的良机,龙舟竞渡以新的商业模式在民族传统体育现代化转型过程中找到了一条新的出路,促进旅游业、制造业、服务业的发展。

六、现代体育的多元诉求

最初的走、跑、跳、投等体育项目是源于原始人类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在狩猎、运输、生产的过程中产生,在人生产能力提高,温饱需求可以得到基本保证后,就开始有了娱乐、健康的需求,因此人们开始利用体育运动来增进健康,提高机体的运动能力,并且在参与体育运动中获得乐趣。当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人们就开始有了教育需求、政治需求、经济需求,于是体育的教育功能、政治功能、经济功能开始发挥,体育的功能随着人们的需求走向多元化。发展到现代,人们对体育的诉求则变得更加多元化、复杂化,开始不满足于原有的表层的功能,而需要一些深层的有内涵的内容。现代体育主要是以奥运会为主,体育项目大多来自于西方,在满足人们的政治需求、经济需求、娱乐需求、教育需求的同时,却缺少了文化性、民族性的内容,甚至出现了体育的异化。龙舟竞渡是一项典型的集体对抗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是一项比体力、比技术、比智慧的民俗体育活动,它强调参与者通过体育运动感受到的高度的集体荣誉感、集体归属感和凝聚力,并且龙舟竞渡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已经具备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可以使参与者在龙舟竞渡中体验龙舟文化的魅力。龙舟竞渡除了满足人们各种诉求外,还包含了人们对传统历史文化的尊敬,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是现代社会发展所需要的。

七、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龙舟竞渡已成为我国民俗体育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发掘龙舟竞渡发展的深层动因,指明龙舟竞渡的前进方向,为现代龙舟竞渡的发展路径提供思路,为我国民俗体育事业注入持续的动力。

猜你喜欢
龙舟屈原民俗
清远非遗民俗日历
民俗中的“牛”
《读屈原〈天问〉之一》
龙舟
屈原及其《离骚》(外三则)
漫画民俗
观云
屈原诗·天问
屈原送米
端午节,看龙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