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及21世纪体育教学模式发展趋势探讨

2021-11-21 18:17李时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部
灌篮 2021年13期
关键词:积极性体育教学模式

李时 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部

教学模式是实现既定教学目标的有效措施,完成教学任务的必然要求。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高等院校体育教学工作也需要进行完善和充实,对传统的教学形式、教学理念、教学设备等进一步分析,对于其中的落后环节进行调整,为学生创建一个高质量的学习环境。

一、体育教学模式概念与种类

(一)体育教学模式

体育教学模式是体育教学理论的转化形式,是体现一定体育教学思想,并具有相对稳定结构和功能的体育教学的活动策略或简化的操作模型。高等院校需要结合自身的教学水平、学生的具体能力选择相适宜的教学模式,有效推动本校的体育教育发展。

(二)我国当前较有代表性的体育教学模式

1.“三基型”教学模式

“三基型”教学模式指的是结合学生的体育认知、喜好等选择教学内容,又可称为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加重视学习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在高等院校体育教学中,传统教学模式占比数量较高,且受到众多教师的认可。在这种模式的课堂上,教师首先提出本节课程的教学内容,并且对重要的环节进行讲解示范,使得学生通过记忆和模仿形成正确的运动经验、动作概念,随着教师教学推进,学生能够进一步模仿推进,产生体育运动的肌肉记忆,逐渐形成理想的体育教学效果。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帮助学生构建相应的知识框架,使得其顺利掌握体育知识。且这类教学模式在班级环境教学具有理想的实施效果,便于教师组织课堂管理工作。在高等院校男女混合班级教学中更利于学生的人格的完善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但是,这种教学模式也存在着只能根据大多数的情况制定教学计划,不能根据个体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的弊端[1]。

2.“三段型”体育教学模式

“三段型”体育教学模式对于体育技术和知识的学习相对比较系统也给予学生一定程度上的自由选择的空间。把高校体育课程设置为:三、四年级设置选修课,二年级设置专项选修课,一年级设置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课[2]。在我国高等院校中选择这种教学模式的比重较高,既能够提升学生在体育学习阶段的个性化发展,又能够推进教师的教学进度,使之能够系统、完整的传递教学内容。对于学生和教师的压力较小,且便于开展组织教学工作。

3.“分层次型”体育教学模式

“分层次型”体育教学模式与分层教学之间具有相似性,能够认识到学生的身体素质、体育能力、兴趣爱好方面的差异,教师可以将存在一定差异的学生进行划分,根据每一个小组的不同情况开展教学工作。然而,这种教学模式在高等院校中的应用比重较少,即便是这类教学能够使得学生在教学内容中感到满足,在学生原有的体育基础上获得提升,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力而达到最佳的发展效果[3]。但是由于这种体育教学模式对教师的组织能力、专业水平提出相当高的要求外,无形中增加了高校体育教师的工作任务,造成体育教学阶段较大压力,不利于其顺利开展教学工作。诚然,“分层次型”体育教学模式在我省高校教学师资和教学条件都相对比较落后的情况下难以实施,针对当下高等院校体育教学水平较为均衡,且未出现能力极差现象,此类教学方式并不十分理想[4]。

4.“选择式型”体育教学模式

“选择式型”教学模式的核心便是以学生的需求和发展为基础,教师组织形式主要是学校固定的体育教学项目,学生和教师能够自主选择学习党的具体内容。根据现阶段高校体育教学可知,学生选择课程和教师是十分常见的教学形式,可根据自身课程安排、时间便利条件等选择教学时间、“选择式”教学方式重视学生的个人爱好、身体差异、自主选择权,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发展能力、认知能力、心理能力、实践能力等,给予学生根据自身喜好选择体育运动的空间。然而,采用“选择式型”体育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学生得不到全面的发展,对教师的专项技术提出较高的要求等缺点。

二、21世纪体育教学模式发展的局限问题

(一)体育教学的器材情况

体育教学需要保证体育设施齐全、体育教学场地完善,才能够达到预期的目的。体育器材是开展体育教学、参与体育锻炼的重要基础。然而,根据文献研究可知,高等院校中体育器材的数量、质量未能够满足教师和学生的需求,甚至在课堂上都难以实现几个学生一组的数量分配。常见的体育器材如足球、篮球、排球等数量相对较多,而羽毛球、网球等器材的数量严重不足,这类设备使用概率较高,损坏速度较快,学校在购买这类器材时选定的数量较少,且学生对这类器材的喜爱程度骄傲,长时间使用必然会影响其使用时间。且器材使用时间较短,学生喜爱的运动器材不能及时提供,对其积极性也具有较大影响[5]。

(二)高校体育教师结构偏向老龄化

根据文献资料研究可知,我国众多高等院校的体育教师教龄普遍偏大,这类教师在教学领域有着较强的经验,然而,教学精力偏低,对一些高难度的体育动作教学效果并不理想。高等院校应当适当降低体育教师的平均年龄,引进青年教师,为高等院校体育教学增加活力和热情。将青年教师与中年教师形成互相引导、互相帮助的整体,经验丰富教师能够向其传递教学经验,而青年教师能够带动高校体育教学的整体进度,为其注入新鲜元素。二者形成“老带新”的教学结构对于开展教学工作,增进学生积极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6]。

(三)高校体育教学内容单一

根据文献研究可知,高等院校体育训练工作以体能训练和技能训练相结合为主,对于学生主动锻炼意识、安全意识的培养力度较低,且在身心发展、综合教育方面缺少必要的教育经验。导致体育教学仅仅是为了掌握体育训练技巧、体育知识而开展,严重影响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兴趣、健身需求,缺乏体育教学的时代特征,忽视了健身原理方法的传授。

(四)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

学生的积极性是引导其参与学习、付出努力的重要原动力,也是众多教师长时间的教学重难点。长时间以来,高等院校体育教学工作沿袭传统的教学科目、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在中小学阶段便已经参与,甚至熟练掌握的项目又多次教学,学生的积极性逐渐降低,导致高校体育课堂的氛围平平,不利于开展教学工作。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心态较低,影响了体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实施效果。

三、21世纪体育教学模式发展优化措施

(一)树立先进的教学模式指导思想

体育教学思想是引导体育教学模式的关键点,先进的教学理念能够引导教师在传统教学模式中进行反思和总结,进而去粗取精,选择最为适宜的教学形式。并且先进的教学模式能够指引教师课堂教学的方向,帮助高等院校培养出身心健康、身体素质优良的青年人才。当下,我国在教育教学中提倡以人为本、素质教育、终身体育等理念,教师需要将这类具有时代意义和教育价值的教学理念引进课堂中,进而获得高等院校体育教学的新发展、新进步[7]。

(二)丰富课程设置

由于高等院校设置的体育教学项目普遍单一,已经早高等院校中实施了十数年时间,且这类科目学生在初高中阶段均有涉及,在高等院校设置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制约了学生参与体育教学的信心。首先,高等院校可增设一些新颖、有趣的教学项目,如网球、保龄球等,最大限度调动其参与积极性。其次,可设置与学生生活实践相联系的教学科目,使得学生在课堂教学、课余生活中都能够参与体育运动,进而养成“终身体育”的良好习惯,提升其身心健康。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体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引导者、帮助者,教师的教学能力直接影响体育教学的后续效果。鉴于此,需要对高等院校体育教师进行全方位的教育培训工作,使之能够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结合新课改时期的体育教育要求,引进现代化的教学方法,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创建理想的体育课堂。与此同时,教师需要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学习先进的理论和思想,为自身充电[8]。

(四)建立本校特色教学模式

高等院校在制定体育教学模式时需要结合自身情况、教学需求、学生发展状态等出发,将《纲要》中的指导思想贯彻在教学模式制定始终,将课内活动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实现全过程、多角度的体育教学。

四、结论

根据上文研究可知,高等院校体育教学存在师资力量不稳定、教学内容单一化、学生参与积极性不强的现象,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大纲、教育准则等政策信息对其进一步优化。教师需从提升自身专业能力开始,创新教学方式、完善教学手段、借助多样化教学模式等,实现高质量体育教学,推进高等院校体育教育工作稳定发展。

猜你喜欢
积极性体育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让学生爱上数学——浅谈如何提高学生数学课堂积极性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如何调动高校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我们的“体育梦”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