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探索

2021-11-22 05:37刘逢春
现代英语 2021年8期
关键词:英语课程思政育人

刘逢春

(凯里学院,贵州 凯里 556011)

一、引言

在全球化背景下,促进大学生英语能力及水平的提升,是高校英语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成了衡量现代化人才综合素养的重要指标。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往往以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培养为主,不符合当前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要求,也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推进,为高校英语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和道路,除了要帮助学生学好英语外,还要在思想政治素养方面加以针对性培养,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塑造健全的人格。当前高校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经验较少,因此在实践中仍旧面临较大的困境。应该结合高校英语的具体教学要求和课程思政的建设需求,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规划及方案,体现课程思政在育人工作中的功能与价值。

二、课程思政的内涵

课程思政即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核心,与高校课程实现有机融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开展思政教育的主阵地,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重点,强化学生的理想信念,使学生能够在先进思想的指引下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除此之外,还要借助于专业课程、通识课程和公共基础课程等,深入挖掘课程当中的思政资源,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能够落实思政教育的要求,以起到价值引领的作用,在潜移默化当中提高学生的思政素养。因此,实现了隐性育人功能与显性育人功能的高效协同,在三位一体育人体系下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三、高校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意义

首先,课程思政建设为高校育人指明了方向。高校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实施,可以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使教学和育人工作的目标及方向更加明晰,在提高学生思政素养的基础上,使其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尤其是英语教学伴随着西方文化传播,只有强化学生的思政素养,才能避免学生受到不良文化的侵蚀,保持正确的意识形态,促进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其次,课程思政建设有助于立德树人理念的落实。立德树人是新时期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目标,将思政教育和英语教学充分结合在一起,可以充分发挥英语课堂的育人功能,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的成长,增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提高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使其能够以先进思想理论为指导,不断反思自我,在未来生活和学习中获得长足进步。最后,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三全育人”要求的关键。“三全育人”理念是新时期教育工作推进的基本指导理念,课程思政建设可以将思政内容渗透在教学的全过程当中,真正实现教育资源的高效整合与利用,拓展育人渠道及方式,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

四、高校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问题

首先,对于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视程度不高。高校英语教师往往以本学科教学为主,对于课程思政的概念及内涵不够了解,未能充分挖掘课程当中的思政教育资源,导致两者的衔接性不强,在教学工作和育人工作之间存在较大的脱节问题。教师的教学理念较为落后,思政教育无法有效融入英语课堂,导致在人才培养工作中的目标不够清晰。其次,教师的专业能力有待提升。英语教师对于英语专业知识和技能较为熟悉,但是其思政素养却有待提升,无法充分借助于课程思政建设工作促进教学改革,限制了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对于英语学科课程知识、教学规律和育人资源的挖掘深度不足,未能从学生的发展需求及认知水平出发进行融合运用。最后,缺乏完善的评价体系。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往往以英语考试成绩为主,忽视了学生的思政素养和道德品质,无法发挥评价机制的激励性作用。

五、高校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

(一)优化系统设置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英语教学中除了包含大量的词汇、语法和句法内容外,还包含了丰富的文化,教师应该通过文化背景的介绍和讲解,逐步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这样才能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推进。特别是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应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念,通过不同文化的对比分析,增强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能力,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深刻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性及科学性。教师应该拓展当前英语教学课堂互动,如举办小组讨论、辩论赛和演讲比赛等,助力思政模块教学工作的开展。此外,还应该注重校本教材的编写及优化,借助于时政要闻翻译和经典文学翻译等形式,实现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

(二)明确基本原则

首先,应该遵循目的性原则。教师应该明确高校的办学特色及宗旨,同时了解本课程的培养目标,与思政课程建设实现密切协同,确保育人目标的明确性。在丰富学生的英语知识、拓展英语能力的同时,发挥课程的价值引领作用,确保课程思政建设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的一致性,体现本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特点。增强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效性,防止在教学工作中出现形式化问题。与高校的办学特色结合在一起,以目的性为基本原则开展课程思政建设,体现该项工作的服务性特征。其次,应该遵循规律性原则。以思政工作的实施要求和基本规律为核心,确保英语思政课程建设的科学性,真正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结合在一起,增强学生的情感认同。

(三)丰富教学资源

在课程思政背景下,应该逐步拓展高校英语教学资源,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及多元化需求,为思政教育和课堂教学的融合提供资源支持。在资源开发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高效英语教师、思政课教师和相关专家的作用,从英语课程内容出发对各类育人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和整合,并体现学生在资源开发及融合应用中的主体性,始终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增进英语教师和思政课教师的交流沟通,帮助英语教师对课程思政建设思路加以梳理,做好课程体系建设。在督导专家的帮助下,确保教学内容符合大学生的成长规律,与新时期立德树人目标相契合。注重课外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尤其是在网络教育教学平台中积极挖掘思政教育素材,结合英语教学内容进行筛选,在课程思政建设中做好统筹兼顾。

(四)创新教学方式

大学生的思维十分活跃,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因此教师在课程思政建设中也应该创新教学方法,确保其符合学生的认知需求,积极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自觉接受思政教育。在此过程中英语教师应该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引导作用,注重学生能力和素养的发展,引导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注重对英语教学内容的升华,引导学生自主挖掘其中的思政教育资源,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提问的方式带领学生感受英语知识当中蕴含的价值观念,并且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密切衔接,以立德树人为目标改善传统教学方法,提高思政教育的可接受度。

(五)提高教师素养

逐步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素养,使其意识到高校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性,转变传统思维理念,在教学实践工作中有意识地融合思政教育内容,增强整体育人效果。教师要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在做好课程教学的同时,积极响应思政教育的号召,在工作中做到与时俱进,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信念,培养品德高尚的现代化人才。高校英语教师也应该增强自主学习意识,针对课程思政建设的相关政策及规定进行深入学习,注重成功经验的总结与反思,与自身教学工作密切结合在一起。在课程设计方面,应该主动增进与思政课教师的合作,从教学内容、方法和评价等方面予以全面优化。

(六)构建评价体系

完善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可以对学生的思政素养提升状况进行评估,同时了解教师在教学和育人中的成效,以便为后续英语教学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在对英语课堂教学工作进行评价时,应该充分发挥英语教师、思政课教师和督导专家的作用,从专业层面发现课程思政建设中的问题并提出整改意见。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应该细化评价标准,将思政素养提升到重要地位,体现思政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价值。同时,应该逐步拓展评价主体,保障评价结果的全面性及客观性。以教师评价为主,结合学生自评和互评,帮助学生正确认知自我。

六、结语

高校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实施,为高校育人工作指明了方向和道路,有利于在英语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的理念,达到“三全育人”的目标,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因此,应该通过优化系统设置、明确基本原则、丰富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教师素养和构建评价体系等途径,逐步增强整体建设效果,实现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培养更多高素质的现代化人才。

猜你喜欢
英语课程思政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及实践路径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基于OBE理念的综合英语课程形成性评价机制研究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