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连城古镇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探究

2021-11-22 08:01徐娟玲
当代旅游 2021年12期
关键词:连城衙门土司

徐娟玲

甘肃永登鲁土司衙门博物馆,甘肃兰州 730000

引言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随着城市化的加快而带给人们生活、工作的巨大压力,古村镇旅游越来越成为人们热衷的一种旅游方式,它以乡村自然淳朴的民俗民风以及独特的文化遗存资源为主,让人们释放压力,修复身心。古村镇也凭借自己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受到了旅游者的青睐,古村镇旅游发展迅速,开发潜力很大[1]。但是,如何才能更好的利用古村镇优质的资源来满足游客多样的需求,在开发创新的同时,更好地保护古村镇传统的历史文化遗存,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笔者就以甘肃永登连城古镇为例进行探讨[2]。

一 连城古镇的历史综述

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刊本《庄浪汇记》载,是有红古城、王家山城、吴家山城、马家山城、钱家山城、罗罗城、工巴城、古城、那孩城、邓邓城、连城、羊胸子城等十二座山城环绕相连故名“十二连城”。这是传统的说法。连城的历史,从考古发掘看,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大约经历了马家窑、半山、马厂、齐家文化四个阶段的发展过程。连城古镇依偎在大通河畔,现据多年的文物普查和已公布的文保遗址及文献记载可知,大通河两岸遗存着很多史前人类活动的文化遗址,最早的当属马家窑文化类型。大通河两岸的马家窑文化不仅出土了不少的陶器,泥质橙黄陶器占多数,砖红色陶器较少。

连城古镇有现存最大土司制度的文化遗存——鲁土司衙门博物馆,当地百姓俗称衙门。连城鲁土司在明为世袭正三品武官,全称为“管束庄浪土官土军土民世袭指挥使”,他是西北地区乃至全国统治时间最长的土司之一。鲁土司共传十九世,至民国二十一年被废除,历时562年。鲁土司推崇多种宗教,尤其是藏传佛教,修建了众多的寺院,其中妙因寺、显教寺就是优秀代表,这是土司制度政教合一的体现。保存的砖雕、壁画、彩绘、泥塑等都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连城古镇除了有上述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鲁土司衙门旧址,还有唐宋时期的古城址、摩崖石刻,国家4A级森林公园—吐鲁沟,叠峦突兀的石屏山石尕 石达寺等奇观。连城古镇正是具有数千年传承的历史建筑、优美的自然景观,原始的农业生产生活,独特的民族文化及淳朴有趣的民族风情等资源。2007年被评为第三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

二 连城镇旅游资源概述

连城古镇旅游资源丰富多样,主要从土司文化、佛教文化、古村落文化、自然风光这四个方面笔者展开叙述。

(一)土司文化

土司制度是我国元、明、清时期在西北、西南边疆施行的一种少数民族自治制度,中央皇帝分封一定辖区,让当地少数民族首领或实力派在该地区做行政、军事、司法、宗教长官,司理民众,是为封“土”“司”民,此即“土司”之来历,土司亦即当地的土皇帝。这种制度源远流长,是现在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身。鲁土司衙门旧址便是这一制度的典型文化遗存。

鲁土司衙门现为国家第四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现存建筑为十五世土司鲁继勋于清嘉庆年间扩建后的格局。鲁土司衙门建筑群仿北京故宫建筑风格,故有“西部小故宫”之称。土司衙门现占地近40000平米,建筑面积近9000余平米。整个建筑群依山傍水,坐北朝南,主要由衙门、后花园、住宅区、妙因寺、显教寺、雷坛六部分组成。衙门是土司办理公务及其眷属居住处所。住宅区为内眷生活区。花园也称官园。妙因寺是鲁土司的属寺,其建筑揉和了汉、藏两种精华,别具特色。显教寺和雷坛均建于明代也是土司的属寺和道观,是全国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鲁土司衙门在2003年经过一次大规模修缮,始终坚持“修旧如旧”的理念;修建了三防工程,完善了鲁土司衙门的安全防范系统;完成鲁土司衙门的一、二期陈列展示工程,目的是再现土司历史文化场景;完成鲁土司衙门旧址保护建设工程,是对衙门旧址进行环境整治和基础设施的改善,主要增加旅游公厕,硬化地面,改善生活用水等;目前正在做鲁土司衙门旧址壁画数字化项目工程。

(二)佛教文化

鲁土司笃信藏传佛教,曾在连城一带修建了以妙因寺为中心的诸多寺院,妙因寺、东大寺、石尕石达寺、显教寺等组成了庞大的寺院群,在当地和周边产生过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妙因寺:典型的藏传佛教寺院,这些建筑上不仅有精妙的斗拱、雕刻、彩绘,更有明代前期的佛教壁画,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198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十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莅临妙因寺,肯定本寺是藏传佛教的正规寺院。1996年,该寺作为鲁土司衙门旧址的一部分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7年至1971年,妙因寺大经堂因存放国家瑰宝文溯阁《四库全书》成为永登县及妙因寺的荣耀。

显教寺:由鲁土司奉敕修建的,它是河西地区藏传佛教早期寺院中的典型遗存,现仅存建于明成化年间的一座大殿,既保留有宋元建筑风格,又开明清建筑式样之先河,是研究甘青地区寺院建筑和藏传佛教史的重要遗存之一,现已并入鲁土司衙门旧址成为国保单位。

(三)古村落文化

1 独特的古民居

随着连城国家级文化名镇的确立,遗存下来的古民居现有20多户与政府签订保护协议,近10户已挂牌进行保护。其中城背后的杜姓、赵氏,西街的杜、郭两家,西门上的关氏袁家,南门鲁氏等所住民居,保存良好。连城古民居主要是一进院的小四合院形式。现存的古民居,还留存有许多精美的砖雕、石雕和木雕,体现出与南方的精巧截然不同的朴实稳重的建筑特色。

2 特殊节庆民俗

在鲁土司统治长达500多年间,形成了以连城为中心的独特的民族文化、民俗风情以及节日庙会等。连城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大融合的古镇,曾与河西走廊、河湟青唐的各民族通过宗教信仰、建寺朝拜、世代相传。每年“四月八”浴佛节的这几天,来自连城周边乡镇居民,包括汉、藏、土、蒙古等民族,向妙因寺、石尕石达寺聚集,虔心礼佛,商贩、信徒及游客自连城街道至石屏山中绵延数里。人们纷纷出游踏青,热闹非凡,是一年一度的连城盛事。2006年,连城“四月八”浴佛节被兰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并列为国家级传统节日示范地。

3 自然风光

石屏山石尕石达寺位于甘肃省永登县连城镇东北方,特点为石屏叠翠,千年古刹,八台览胜,是甘青交界安多地区久负盛名的藏传佛教圣地。每年四月初八,是山寺浴佛节会,期间,甘青邻县数万人民云集山中,虔诚朝拜。

吐鲁沟位于兰州市西北160公里处的永登县连城林内,属祁连山脉的东麓,是一以山奇水秀为主体的自然景观旅游区。吐鲁沟自然风景区海拔1998—3165米,总面积6157公顷。全园有大小景点47个,主景有驼峰岭、天窗眼、藏龙洞、通天门、金刚峰、七夕桥、灯杆石、练功台、石壁泻珠等20多个,形态各异,造型奇特。

三 连城镇文化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与全国知名的历史文化名镇相比,连城古镇无论是在知名度上,还是在旅游收入上,都有着很大的差距。来古镇旅游的游客主要是兰州和西宁周边游客,集中在5—10月份,年接待游客大概4万人。游客一般都是一日游,因为旅游设施建设滞后,没有大型停车场和酒店,餐饮以农家乐为主,难以满足游客需求,游客只能走马观花式的旅游,主要以过路游为主。

(一)未形成规模,宣传力度不够

连城古村镇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国保单位——鲁土司衙门博物馆、国家4A级森林公园、连城镇还被评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这里土司文化、宗教文化盛行,古村落文化历史悠久,自然风光得天独厚,但是各个景点相对独立地经营管理,合作程度低,缺乏专业的旅游管理和服务,零散地分布着,也没有进行旅游资源的有效整合,进行旅游大景区建设[3]。当地政府对连城古镇的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宣传力度不够,效果不明显,旅游品牌推广手段单一。

(二)创新性不够

尽管拥有丰富、优质的历史文化资源,但古镇的资源优势并没有完全发挥出来,省外游客很少,多是来自兰州市周边以及青海西宁地区的佛教信徒。对古镇历史文化的创新性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旅游活动有很大的局限性,游客参与体验的机会有限,旅游内容单一,没有特色旅游产品,缺乏大规模的旅游娱乐项目,游客停留时间短至几小时。

(三)发展基础薄弱

古镇的旅游产业配套水平较低,难以满足游客的需求。在接待能力有限、标准低,游玩娱乐项目欠缺,没有形成“吃、住、游、玩、购”的传统旅游产业链,更没有形成“商、养、学、闲、情、奇”的新型旅游形态[4]。旅游基础设施和上层设施建设水平较低,没有形成规模的酒店、停车场,饭店,交通条件差,由于受地理条件限制,古镇位置距兰州市区160公里、交通不便,以省级公路为主,无专线旅游大巴,以自驾游为主。

(四)受教育程度低,传统文化保护不足

由于当地居民教育水平及人口素质的差异,许多不良行为使文化遗产的原始面貌和存在寿命受到了严重的威胁,遗产损毁过度扼杀古镇旅游的元气。

四 连城古镇文化旅游发展的几点思考

(一)协调连城古镇的旅游开发与保护的统一

在尊重文化保护及传承的基础上,有效开发利用,充分发掘历史文化遗存和非遗物产,把这些资源活化利用,让本地文化活起来、古建筑活起来、让连城古镇重现历史风范,才能让更多的游客了解连城古镇的丰富文化,才能让文化继续传承下去。但在开发的过程中,保护古村镇原真性的东西,不能迎合游客的需要,而改变历史的印记,例如:古城遗址、古门窗、古建筑院落、古树名木等。古镇的保护和发展是一项持续性的工作,以防为主,以治为辅,防治结合,积极推动古镇走可持续发展旅游的道路。

(二)补齐基础设施短板

统筹公共服务资源,完善保障体系,优化供给结构,有效引导多方资源进农村,惠百姓,进一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形成"吃、住、游、玩、购"的完整旅游产业链,尤其是提高餐饮、住宿设施、交通出行条件、优化服务质量,充分发挥政府的管理作用,加大政府的投资力度。连城镇政府计划要充分利用新建成通车的省道301线优势,打造土司文化景区同省道301线的连接通道,整修提升路面1.5公里,新建停车场一处,这样就解决停车难的问题;从红古区和永登县计划要通来连城古镇的公交车,这样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出行的困难;古镇周边修建多处饭店、宾馆,计划有从景区直接到宾馆饭店的观光车等。

(三)依托文化底蕴,突出地方特色

要想让古镇旅游可持续发展,要将连城古镇的历史文化与旅游发展相融合,打造完整的新型旅游产业链[6]。突出乡村文化特色,将雄浑的自然风光与独特的人文景观相交融,采用“微改造”的“绣花”功夫,对历史文化街区进行修复,要坚持“修旧如旧”的原则,打造有生命力的文化古镇。依托连城古镇的民俗文化及宗教文化,开展特色文化活动。牛站的社火和秦腔及每年的三月初七青苗会,尕哒寺的四月八浴佛节,妙因寺的跳禅等都形成了一种群众自发的大型节会等。

(四)加强立法工作,以法律手段保障古镇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连城古镇有大量的文化遗产,所以我们还要肩负起保护文物的历史使命。依据我国文物保护法,对连城古镇的文化遗产积极加以保护发展,制定合理的旅游政策法规,保护传承连城古镇的地域特色,利用资源优势实现古镇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真正做到尊重和保护古村镇居民利益。

五 结语

古村镇旅游不仅带给人们放松心情、亲近自然的体验,同时也对乡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好处,是一个双赢的局面。本论文以甘肃连城古镇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为例,阐述了连城古村镇旅游发展现状,提出客观可行的发展建议,通过完善连城古镇的发展格局,创建以当地特殊的土司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以及自然风光为主的发展模式,如开展以特殊的民俗文化和宗教文化相融合的特色文化活动——妙因寺的跳禅,打造独特的土司文化体验项目——身穿土司服饰扮演角色,拍照留念,打造宗教文化和自然风光相结合的石屏山石尕石达寺旅游线路等等,打造特殊的旅游产品,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促进社会多方参与,完善旅游法律法规等,促进连城古村镇的可持续旅游发展。

猜你喜欢
连城衙门土司
贵州土司史籍编年系列总序
从土司军事活动窥探土司文化
连城拳 传习千年 远播海外
我读封面
Fort Besieged
从土司到土司学:中国土司文化研究的新进展
——李良品《中国土司学导论》读书札记
常态化督查 亮剑“衙门”作风
西安:“衙门”里跑出“店小二”
和猫狗一起做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