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中道德品质培养的时代价值研究

2021-11-22 09:46陈爱文
就业与保障 2021年16期
关键词:德育大学生评价

文/陈爱文

素质教育深入推进,高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相对于专业知识技能水平的提升,更注重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与道德品质等综合素质的发展,以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培育更多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但德育与创业教育等高校管理工作的开展过程复杂烦琐,还需要遵循“引进来,走出去”的原则,多借鉴优秀的教育经验,促使高校教育体系与管理模式逐步优化,从而推动高校的现代化发展。

一、新时代创业教育的价值意蕴

在经济新常态的发展背景下,加强大学生的创业教育与德育,可向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间接推动经济与民生及民族精神文化建设等社会领域的现代化发展。首先,创业是经济发展之源。国内南方沿海地区的创业氛围最为浓厚,GDP总额逐年增长,是经济稳定发展不能忽视的力量。其次,创业体现了民族精神。商业代表着开拓进取与百折不挠等中国优秀的传统民族精神,因此,创业精神推动着中华文化经久不衰地发展,对民族进步与国家发展有着积极推动作用。再次,创业是培育新兴产业的必经之路。高科技等类型的公司,对科技等社会各领域的发展起到了积极引领作用。最后,创业可有效解决就业困境。在向社会推送高素质劳动者的同时,更应当注重对可创造更多工作岗位的创业型人才的发展重视,贯彻落实以创业促进就业的理念,向国外先进国家看齐,大力发展创业教育,并将创业素质的培养提升至国家战略地位[1]。

二、创业教育与德育的关联

(一)内在统一

创业教育与德育作为高校的重要管理工作,两者在人才培养方面发挥协同作用,因而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一是从创业教育的内涵与目标分析,创业教育可提高学生的创业综合素养和创业成功率,推动学生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从德育的目标入手,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的素质,满足社会各行业领域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创业教育是德育的具体表现,创业教育与德育内在统一。二是从德育内容入手分析,涉及价值观、人生观及道德观等思想观念,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水平。大学创业教育可提高学生创业的能力与素养及精神意识等[2]。创业中的良好的道德观念与不畏艰难的品质是必不可少的。唯有加强德育与创业教育相融合,才能达到理想的素质培养目标。

(二)德育是重要基础

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精神与意识的培养,需建立在德育基础上,只有加大德育力度,才能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与自我完善意识,从而加速学生角色向合格创业者角色的过渡。因此,德育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无限的动力。德育对创业教育有引导作用,德育直接影响创业教育活动的行为与目标及价值等。从价值层面展开分析,德育可引导大学生客观科学地评价创业,透彻了解创业,有利于学生创业意识的养成。从目标层面入手分析,德育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有利于学生职业道德素养的形成,使其更好的接受与认可创业教育,从而客观与正确地看待创业。从行为层面入手分析,德育可提高学生参与创业教育实践活动的积极性,榜样示范等力量的引导更有利于学生行为动力与创业能力的提升。

(三)创业教育是主要载体

从传统的德育载体入手,主要以思政课为主,虽然全面开设了思政课,但枯燥的理论讲解不利于学生理论实践综合能力的提升。为培养学生对德育理论知识的学以致用与触类旁通的能力,应当尽快摆脱教育载体单一与忽视实践应用等模式,将创业教育作为德育的有效载体,有利于德育有效性的提升与创业教育平台的拓展。在其基础上,设置层次化的育人标准,更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3]。

三、大学生创业中道德品质培养的对策

(一)优化课堂教学模式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调整:一是加强教材建设,补充创业教育内容。围绕社会的需求与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核心内容,加强教材建设,补充与科技社会对接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接触当代科技的新思想与新发展及新成就等,拓展学生的创造性学习思路。在专业课中引入创业教育思想,在就业指导课中增设“就业与创业指导”等,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增设“创业心理”等。引入符合当地经济发展趋势与具有专业创业优势的本土创业人才;二是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对日常德育渗透创业教育的思想分析,不仅需加强两者的结合,还需在所有课程渗透德育内容,让学生接受文化精神的熏陶与现代科学知识的教化,培养学生的创业基本素质与开创性个性,增强创业意识与素养的培育效果。开设与创业教育配套的选修课,增加创业教育的活力。迎合大学生的发展需要,设置创业策划与市场分析及产品服务等企业运作相关的选修课程,拓展学生学习创业知识的途径;三是采取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方法。让学生合作解决真实问题,通过问题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个性品质。通过案例式教学,让学生体验成功创业的过程与方法及精神等,进一步强化创业思想与自我创业设计,激发学生的创业兴趣。

(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在环境陶冶模式的实现路径上,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积极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突出创业教育文化主题。以创业计划大赛为契机,积极开展科技作品竞赛与商业计划大赛等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定期举办创业相关讲座,活跃学术氛围。学校应当充分利用校外专家与企业及成功创业校友等资源,开展企业家课堂与创业沙龙等形式的讲座,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与眼界,激发学生的创业斗志;二是组织与引导学生成立社团,营造创业教育的群体氛围。组织学生开展文学创作协会、科创协会及未来管理者协会等主题的社团,积极尝试创业活动。加大对社团的管理与指导力度,让学生在丰富的创业实践活动中进行理论与思想等方面的创新;三是发挥校园媒体的辐射作用,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利用校园的广播、校刊及板报等宣传工具,大力宣传创业的价值意义与创业经验等内容,弘扬创业精神。加强网络平台建设,介绍创业教育活动的开展情况与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政策信息。

(三)丰富实践体验模式

通过勤工助学活动与体验企业运行及实地演示创业过程等活动措施,加强德育与创业教育等工作的基础条件。要充分发挥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与企业等育人资源的作用价值,利用假期组织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深入调查、了解社会。参加企业的调研工作,收集企业资料与考察企业创新创业的经历等状况,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逐步了解创新创业的艰辛,感受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与双向受益等创业原则,纠正自身利己主义与追求享受等懒惰思想。通过对就业市场及创业环境的调研考察,明确自身的不足与进取方向,从而提高学习主观能动性,有针对性地培养知识应用能力。在做中学与学中做的教学实践中,对学生创业知识技能进行全方位的考察和有针对性的辅导,提出建设性的整改意见,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健康的创业心理及品质,切实提升实际创业能力。

(四)完善激励保障机制

首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创业专职骨干教师的专业培训与进修机制,落实激励措施与评估机制,教师创业教育和德育的业务素质及工作业绩等与教师的考核等级及职称评聘等直接挂钩,以在德育与创业教育等方面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采取措施吸引社会上有创业经验与学术背景的人士积极从事兼职教学与教育改革的研究工作。聘请优秀的技术创新专家与企业家及成功创业者担任客座教授,实现高校教育师资队伍的不断扩大。其次,完善创业教育管理保障机制,一是明确学校党委的教育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加强对教育方向的有效把控,充分发挥共青团与党委职能部门及工会等主体的作用。二是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成立教育工作的领导小组,高效落实教育改革的研究与工作部署。三是尽快完善多级强抓与逐步划分的教育组织体系,通过高校与学院及社团等组织层级,建设关系紧密的创业教育组织网络,确保信息沟通与命令下达顺畅,实现德育与创业教育等工作内涵的有效延展。四是加强教育改革的物质保障。要发挥社会、高校及政府机构等方面的协同作用力,要形成合力,加大对创业教育与教学条件等方面的投入力度,确保教育工作开展、科研与培训及实践活动等经费充足。建立各种教学基地与活动基地,以确保创业教育与德育的成效。五是要将教育工作开展的情况与效果,作为高校的重要评价指标。将地方创业教育的投入力度与环境营造及工作效果等,作为政府的重要政绩,以尽快建立创业与创业教育的奖励机制。最后,完善教育评价反馈机制,加强评价途径的拓展,整合日常生活与学习等评价指标,延伸校外学生行为等评价范围,以全面评价教育效果。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法与手段,如大学生的自评与互评等,发挥其主体性作用,提高其参与教育评价反馈活动的积极性。利用网络评教等先进的评价方式,确保教育评价反馈活动规范客观地展开。丰富评价内容与指标体系,阶段性评估学生的发散式思维与主体性精神等行为表现,建立科学的参数指标与评价档案,客观评价创业教育的过程及成效。

四、结语

目前,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与德育正处于探索前进阶段,仍存在诸多问题,还需加强教育理论与实践等方面的详细研究,创新出各种有利于教育改革的重要措施,以尽快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猜你喜欢
德育大学生评价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