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营销与创业营销理论融合下的高职高专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研究

2021-11-22 09:46马士伟
就业与保障 2021年16期
关键词:市场导向创业项目导向

文/马士伟

笔者在海南某高职院校开展在校生创业意愿调查,调查结果中有70%的学生表示,一旦有机会他们会选择自己创业;72%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加过勤工俭学的社会实践;10%即将毕业的学生有明确的目标,打算毕业后进行自主创业。近几年,国家对学生创业政策不断完善,部分高职高专毕业生也更倾向于创业,而目前我国的大学生创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在资金、政策、设备、人才等方面还需要社会和学校给予一定关注和支持[1]。高职高专院校要促进学生创业,就必须正视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基本创业能力培养,为学生创业铺路。

一、创新能力培养与营销理论知识学习的相关性研究

在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核心的全民化创业时代下,培养具有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的人才,成为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的新方向。创新创业不只是一种商业过程,包含了对市场、环境分析、产品开发、经营战略及营销策略的应用,也包括对市场分析能力、创新能力、环境适应能力等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过程[2]。市场营销理论知识学习与应用成为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由于创业活动中,创业团队受市场需求、创业者的资源整合能力等因素的影响,高职高专院校仅借助以市场为导向的传统营销理论作为创业项目指导略显不足,将创业营销理念融入学生创新实践中,已成为高职高专院校在人才培养中的一个突破。以市场为导向的传统营销理论与以创业为导向的创业营销理论可以作为创业指导理论,两者的融合可以促进创业与营销要素间的互补,并为学生创业实践的内容提供了支撑依据。

二、与创新创业有关的市场营销能力培养

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项目能够顺利开展,离不开对市场需求的识别与环境管理能力的整合,可以将市场导向和创业导向相融合,作为创新创业项目在市场中发展情况及满足顾客需求程度的评价依据[3]。按照市场导向和创业导向程度的高低,从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与环境管理能力的角度出发,可划分出四种创业项目类型。此次研究以市场导向和创业导向作为分类维度,将高职高专创新创业项目划分成市场导向和创业导向相结合的双高型创业项目、创业导向型创业项目、市场导向型创业项目和保守型创业项目四种类型,并结合传统营销与创业营销理论功能,提出针对高职高专创新创业项目类型与创业能力培养内容(见表1)。

针对市场和创业导向相结合的双高型创业项目能力培养。这一类创业项目是较为理想的创业项目,其成功的机会要远高于其他类型的创业项目,但受到院校类型、科研水平及资源对接能力的限制,同时具备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创新能力的高职高专创业项目数量少之又少,针对这一类创业项目,在创业团队能力培养方面可加强对创业过程的规划与执行能力、风险控制或降低能力、资源整合能力、客户关系维护能力和新客户价值的创造能力的培养以增强高职高专创业项目的竞争力。

针对创业导向或市场导向型创业项目实施者的创业能力培养。高职高专创业项目中两类创业项目所占比例较大,通常带有职业特色,在加强创业团队能力的培养方面,应加强企业创新能力,重点培养以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等为核心的市场机会识别能力,建设以创业和市场为导向,以创业为导向、以市场为导向的双高型创业项目[4]。

针对保守型创业项目的实施者的能力培养。这种类型的创业项目没有明显的创新能力,在创业团队能力的培养方面,可以加强对市场机会的识别能力或技术创新能力、组织创新能力、制度创新能力、管理创新能力的培养,促进创业项目向创业导向型创业项目或市场导向型创业项目演进,提高创业团队的创业活力。

三、高职高专学生创业能力提升的关键要素

(一)为学生提供创业环境

高职高专学生在面对创业时缺乏一定的自信心,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他们害怕自己的能力不够,部分创业实践只实施一半便轻易地放弃。所以,高职高专院校增设创业平台可以全方位辅助学生创业。搭建一个成熟的创业平台,可以为学生模拟出一个相对真实的创业环境,让学生有一个试错的机会[5]。与此同时,校园创业平台有一个突出优势,可以利用校企合作优势为学生争取到创业资源,帮助学生完成创业实践。另外在创业实践活动中表现优异的学生可以充分发挥出集聚效应,能够吸引一部分有创业意愿的同伴积极参与其中,促使创业实践活动可持续开展。

(二)适时正确地引导

如果学校及指导教师在学生创业实践过程中抱有放任自流的态度,学生在真实的创业过程中就会面临更大的风险。所以,高职高专给予学生正确的创业指导,激发出学生们的创业热情。创业指导包含教师指导和制度指导。

教师指导方面主要是构建一支懂营销理论、会实践的创业指导团队,能为学生提供更多实用、更前沿的创业指导,并能够解决学生们在创业实践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以提升创业能力为最终目标。在创业实践初期,指导教师进行辅导,鼓励引导教师主动参与到实践活动中,进而有效地指导学生开展创业活动。

在制定指导方面主要是将各种制度不断进行优化与完善,使学生创业管理工作向制度化的方向发展,保障学生创业活动能够有序地开展。通过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将创业技能培训融入各个专业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增加学生参与创业实践活动可多得学分制度,在制度的引导下,让学生对创业实践活动更加用心。

(三)创业理论和创业文化的感染

文化的力量在于影响人和感染人,在学生群体中创业成为一种共识、自觉的行为时,就已经形成了一种创业文化的氛围。创业实践中所积淀的各种优秀品质升华为一种创业精神,这种精神在学生中传播,发挥出育人功能。

通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创业活动来实现创业理论知识学习,以学生竞赛的形式让学生获得模拟创业成功后的自信。组织校园创业营销理论研讨宣讲,将营销理念融入课堂之中,发挥创业营销理念的辐射功能,以高职高专学生创业者为主体,培养他们的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四、结语

本研究关注创业实践活动过程中高职高专学生的创业能力培养,从传统营销与创业营销理论融合的角度出发,确定高职高专学生创业指导思想,同时具体划分了创业项目类型,建立针对不同创业类型实践者的市场营销能力培养内容,确定高职高专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向。研究结果有助于高职高专创业实践项目的形成与执行,发现市场机会,为学生找准创业中的自身定位,并有针对性地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

猜你喜欢
市场导向创业项目导向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市场导向下的科研监管困境
山西18个农村创业项目获资金补助
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可持续发展的路径研究
“偏向”不是好导向
关于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的指导意见
学创业应用 如何选择做健康事业 范俊宏康复 火爆创业项目
基于组织文化理论的市场导向本质及系统框架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
基于市场导向下的城市产业空间布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