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粤港澳大湾区武术发展研究

2021-11-22 11:22侯照杰阳家鹏
武术研究 2021年12期
关键词:技击湾区粤港澳

侯照杰 张 易 阳家鹏

1.广州体育学院研究生学院,广东 广州 510500;

2.广州体育学院武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500

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1]其第八章的共建人文湾区模块,明确提出要弘扬武术文化。新时期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政策的出台,为武术的创新驱动再发展创造了时代契机。粤港澳大湾区(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作为世界四大湾区之一,是由香港、澳门、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东莞、惠州、江门、肇庆九市组成的城市群体。湾区以其政治、经济、文化的“天时”,技击体系交叉融合性强的“地利”,民族体育共生发展的“人和”,为武术的创新驱动再发展提供了区域的固有优势。进入社会主义发展新时期,通过对粤港澳地域武术文化发展的探究,透析大湾区武术发展的优势与短板,为湾区武术创新驱动再发展提供路径,旨在促推粤港澳大湾区武术的融合发展、创新发展和跨地域的国际化发展,进一步提升湾区武术对中国乃至对世界传统体育的影响,为新时代湾区武术创新驱动再发展提供理论借鉴。

1 粤港澳大湾区武术发展的机遇

1.1 开放包容和资源丰富的特点推促武术发展

“粤港澳”武术是岭南武术的一部分,是中国传统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源远流长、内涵丰富和包容开放的鲜明特点,历史记载的四次大的由北向南的移民浪潮,促使中原武术与岭南武术的交流融合,[2]极大地充裕了粤港澳地区的武术门派、类别。改革开放以来,粤港澳地区成为我国改革发展的先导者,也是中国武术推广至世界、与世界武技交融的主要先行者。值得一提的是,具有中国独特标识的文化符号“功夫”一词即发源于此。[3]与世界各地技击文化日趋频繁的碰撞与融合,推促了湾区武术形成了开放包容的鲜明特征。据《广东武术史》记载,广东的拳种流派共有20余种,拳术套路1364套,器械套路986套,练功方法135种。[4]丰富的基础资源为武术的创新驱动再发展提供了充裕的物质条件。时下做为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在武术的世界融合发展、产业的统筹管理、传播的多元路径等方面具备丰富的经验,为武术搭乘湾区发展政策的快车,加快实现武术创新驱动再发展,提供了优质资源和先决条件。

1.2 先进多元的传播媒介助力武术发展传播

在武术的传播发展的过程中,传播媒介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视。粤港澳已着手构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实施骨干网、城域网和互联网数据中心和支撑系统的IPv6改造升级。加快互联网国际出入口带宽扩容,实现互联网宽带的光纤接入,建设超高清互动数字网络。湾区网络的整体升级利于多元媒体,诸如影视、博客、抖音自媒体、网络视频教程平台等媒介对湾区武术文化的高效传播。其中,粤港澳湾区在影视媒介传播方面起步早、经营足和产业链条完整的突出优势特点,以此为基础实现武术类影视的国内外发展传播,推进影视武术的发展。新时代湾区具备先进多元的网络资源平台和影视传播的成功经验,加之国家政策对粤港澳湾区发展建设的支持,依托自身先进传播方式,开发和优化固有传播路径,提升武术的发展传播。使得作为中国南大门的粤港澳湾区,在进一步推促武术传播发展、组织管理、产业发展等方面继续创新发展,在优势传播媒介助力下,优化湾区武术资源,实现湾区武术的创新驱动再发展。

1.3 政策支持搭建武术创新发展的优势平台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部署的国家战略,《纲要》第八章更是强调要弘扬湾区武术文化。香港、澳门、广州、深圳等城市的武术多样化并与世界技击文化互相交流借鉴,利于探究世界优秀技击体系在不同政策下的发展模式,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利用国家政策建构湾区武术发展平台。一方面,湾区武术发展平台拥有较强的集聚与外向功能,具备通畅的国际发展网络,是高效率的世界资源配置平台。湾区武术网络管理机构平台的构建,有效推进极具湾区文化特色的传统武术的世界发展,有利于申请相应等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推促湾区武术的发展和保护。另一方面,粤港澳湾区高校众多,政策支持助推高校武术科学研究平台的优化发展,推进粤、港、澳地区的武术文化、产业和传播研究的创新发展,在政策的支持下与院校联合发展,使湾区武术发展的战略定位、统筹管理、发展路径等平台的建构更加合理有效,有助于高效推进湾区武术发展平台模式的不断优化升级,将为武术创新驱动再发展给予又一个新的突破点和出发点。

2 粤港澳大湾区武术发展面临的挑战

2.1 产业统筹发展不足制约湾区武术发展

粤港澳地区武术种类繁多、各具特色,各地各类武术发展影响力和影响范围有限,不仅不能推促武术产业在粤港澳湾区的深入推广,也难以实现各类武术产业的系统合作发展,导致湾区武术产业之间交流合作和统筹发展的环节缺失。湾区各类武术产业品牌缺乏深入的合作交流和利用新型科技进行统筹发展的理念,对武术产业的传播的融合化、信息化和体验化的取向认知模糊。未能实现联动式、全方位的协同交流合作和发展健康服务型的武术产品,阻碍湾区不同武术拳种的产业统筹发展。湾区武术发展的统筹管理发展模式缺乏统筹发展的思维,尤其是市场创新能力不足、政府政策执行力较差、产业附加值低等致使武术发展进程缓慢,[5]阻碍了武术产业的创新驱动再发展。例如,湾区武术竞赛表演活动无论在服装器械方面,还是产业赛事流程上均缺乏新意,地区间协同合作不足,产业统筹发展欠缺,难以与世界其他技击产业产生竞争力,甚至受到外来技击文化和产业的威胁。现代世界体育产业的界限趋于模糊,而产业的渗透日趋明显,武术文化产业对内融合、对外跨界的设计的统筹发展[6]重视程度有待提高。

2.2 湾区武术的表达和传播方式抽象单一

粤港澳武术表达方面,因其蕴涵了兼容并蓄之风和务实之性,具有以声助威、稳桥硬马和朴实无华等抽象特征。[7]从而加大了武术世界传播的难度系数。尤其是传播给缺乏中国传统文化基础的国外学习者时,不仅难以实现武术强调的“开拓之貌、刚猛之气”的精神表征,更无法实行拳不离手、日积月累的基本功训练。在注重自然科学数据量化研究的学术氛围下,湾区武术因注重身体感悟和开拓务实,导致习练过程和效果缺乏量化的直观展现,使武术习练者对武术练习过程和效果的抽象表达产生诸多疑惑。湾区武术传播方面,粤港澳地区的武术对外传播路径狭窄,局限于开馆授徒和小规模的武术表演,普及的深广度不足,难以形成高质量、规模化的武术传播,相较于西方体育竞技活动,武术习练过程中的趣味性、互动性不足,削减了传播过程中武术的竞争力和吸引力。另外,湾区武术对传播者与受教者的外语解释表达和中国文化的理解能力均有较高要求,阻碍了武术的传播发展。更有甚者故弄玄虚、缺乏实战能力,致使湾区武术名声受损,在继承和传播的过程中困难重重。

2.3 多元的技击体系冲击着武术文化空间

武术文化空间是指集中展示武术文化活动或武术文化元素的地点,或确定在某一周期举办与武术文化有关的活动的时间段。[8]粤港澳地区由于地理环境和历史因素,至今延续着技击体系的多元发展基调。特别是港澳地区,由于长期笼罩在西方统治体系之下,使得港澳地区具有多元武技体系共同发展的空间环境。开放的技击文化环境对于历史悠久的湾区武术发展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9]尤其是近期的跆拳道、拳击、空手道、泰拳和UFC等技击术在全球流行开来,再加上世界各大技击文化输出、训练康复、经营管理和赛事推广模式等交互融合的全球化发展的时代境域下,粤港澳地区的武术发展空间日益遭受外来技击体系的强烈冲击。面对世界流行技击术在粤港澳区域的大行其道,粤港澳武术在有限的技击发展空间内,谋求一席之地的困难程度不言而喻,不仅要不断强化自身创新发展,更要着眼于湾区传统武术文化再度延续繁荣。世界武技体系对湾区武术文化空间的冲击,对粤港澳大湾区实现武术创新驱动再发展提出了又一挑战。

3 粤港澳大湾区武术创新驱动再发展路径

3.1 统筹培育武术产业,畅通对外传播路径

2019年,教育部等多个政府部门联合颁发《武术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5年)》。旨在推进武术产业的项目体系、市场主体和市场供给等方面的转型升级。武术产业统筹发展应做到以下方面。首先,强化各类武术产业主体的扶持力度,引导湾区各类武术产业品牌的合作交流,共同打造粤港澳地区优质武术产业品牌,谋求武术产业的做大、做强,推进湾区武术的创新发展。其次,在政策支持下完善湾区武术产业保障体系。[10]树立新的理念,更加注重利用新型科技,对武术产业的传播基于产业融合化、信息平台化和消费体验化的取向。实行湾区不同武术产业之间和其他产业的联动式、全方位的协同交流合作,实现湾区不同武术拳种“拧成一股绳”的产业统筹发展,增强武术产业在世界技击产业体系的竞争力。最后,契合大众的武术审美观点和武术产业发展需求,开发具备审美价值和健康导向的武术产品,推动其向健康服务性转型。[11]当今时代,为畅通武术的世界化传播,应从以下方面开展工作:首先,不断培养和输出具有综合能力的武术运动员、教练员等交流人员,创新发展国际化的网络慕课平台,定期举办世界交流形式的武术赛事。比如,在大湾区武术文化协会支持下,2020年8月,“横琴之巅·武林风2021全球功夫盛典”发布会在珠海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此盛典既拓宽武术传播渠道,还推动了粤港澳武术的发展传播。其次,在粤港澳地区高校招募具备武术专业和外语能力的志愿者,形成对外志愿者团队的传播链条,加快推进武术的国际传播。最后,总结武术推广经验,从推广途径、内容和效果等维度进行分析,改进调整推广内容和方法[12]。加快推动粤港澳地区武术对外传播的发展进程。

3.2 立足武术文化内涵,科学量化阐释武术

粤港澳湾区的武术具有数千年的中华文化底蕴,进而增加了理解武术文化内涵的难度。为了弘扬传播湾区武术,需要立足武术的防身技击、健身养生、观赏娱乐等价值内涵。认清套路、散手是武术训练的有机整体,而非相对独立和毫无干系的专项。[13]不断发掘武术多元价值的精华,努力寻求科学现代化的阐释方式,以便于更有效地继承发展粤港澳地区的武术。为了更好阐释武术文化内涵,科学量化的解释湾区武术。首先,立足湾区武术文化内涵,对湾区相关拳术进行合理的编排和改进,增强演练的趣味性和可操作性,以适应不同群体和年龄的习练,提升湾区相关拳术的习练普及率,增强习练者对湾区武术文化内涵的熏陶和感悟。其次,结合湾区建设和健康中国等政策支持,改进完善湾区的武术传播模式,充分发掘湾区武术的健身娱乐价值,实施科学指引和合理推广,使其在教育系统、医疗系统和社区建设等领域有序展开,推动健康中国战略目标和健康湾区的实现。再次,将湾区诸多武术拳种进行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研究,结合运动生物化学、生理学和生物力学等现代自然学科,开展学科之间的融合研究与探索,将武术中的抽象理论和动作功效用实验数据和具体模型生动形象地呈现出来,促使湾区武术价值和功能更易于科学量化的阐释,更易于习练者的感性认知。最后,镜鉴湾区其他技击项目传播模式,探索国内外普遍接受的产业链传播模式和营销路径,[14]结合粤港澳武术对外传播的区位优势和历史经验,集中粤港澳大湾区的优秀武术文化,通过与高校和体育研究院所的合作,寻找最佳的阐释方式,立足武术文化内涵不断推促武术的自我阐释和世界传播。

3.3 提升武术核心竞争力,推动武术融合发展

全球化进程不断加速,武术遭遇到了多元技击体系在市场占有、文化输入等多方面的冲击,致使湾区武术发展空间日趋受到威胁。为实现湾区武术在多元技击体系的境域下提升核心竞争力,湾区武术既要在传承优秀武术文化的同时突出个性、创新表达方式,更要实现武术与其他行业的融合发展。为实现武术融合发展和提升核心竞争力,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首先,粤港澳大湾区的武术在继承发扬自身独特的区域特色的前提下,寻求与世界流行的如跆拳道、空手道等武技训练模式的互学共鉴,增强武术技击训练水平,提升湾区武术习练者的层级感和感知度,充分凸显其独特技击的个性,突出武术核心竞争力。其次,在政策的支持下调研多元技击文化对湾区武术文化构成冲击的因素,针对性的创新武术文化输出的多重路径,加强湾区武术文化与旅游、影视和传媒平台的共同发展,实行武术文化资源创意性的植入移动客户端,融入以数字化的出版、视听、会展和网络动漫游戏等。例如,中国武术博物馆利用声、光、电等科技手段使传统与现代的融合,让博物馆的实物“活”了起来。更好地实现推动人文湾区中的武术发展建设。最后,在多元融合的湾区基础下借鉴成熟武技项目的模式,推动武术的集群化、规模化发展。[15]在湾区政策的引导下,厘清湾区武术融合发展的不足之处,立足湾区固有的融合发展方式,加快湾区内武术发展互相借鉴、共同进步的格局,提升湾区武术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实现湾区武术融合发展的效益最大化,推促湾区武术创新驱动再发展。

4 结语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政治、文化地位的不断强化,加强湾区优秀传统武术文化的自我完善、传播发展的时代呼声日益加强,推促湾区武术的创新发展已是大势所趋、时代所需。为实现湾区武术的发展传播,首先理清粤港澳大湾区武术创新驱动再发展的固有资源,从湾区开放包容的区域特点、先进多元的传播媒介和政策的支持发展透析湾区发展的优势。之后,从湾区武术产业统筹不足、武术文化抽象的表达方式和多元技击体系的冲击指出了湾区武术面临的挑战。最后,针对湾区武术发展的不足,提出统筹培育武术产业、立足文化内涵、科学阐释和融合发展等相应的发展路径。为实现湾区武术的创新驱动再发展,不仅做到自我完善、着眼多元和知彼知己,也要致力于湾区武术的再度繁荣,实现湾区武术创新发展的新高度,也为中华武术的创新驱动再发展提供优质的模板。

猜你喜欢
技击湾区粤港澳
湾区一起潮:时代中国深耕湾区22载 与湾区共成长
擎动湾区制高点,耦合前海价值圈!
李万雄:湾区引擎,空港之芯
广州南拓 发现湾区新机遇
编读往来
二十四式太极拳技击含义探析
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工艺美术博览会开幕
摁下粤港澳大湾区“加速键”
马光远 下一个30年看粤港澳大湾区
少林拳实战技击精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