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礼仪对大学生文明素质的价值研究

2021-11-22 11:22刘毅军袁玲芝刘程程
武术研究 2021年12期
关键词:礼仪武术素质

刘毅军 袁玲芝 熊 玮 刘程程

1.长沙学院,湖南 长沙 410022;

2.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4

1 前言

武术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之根,最高价值原则是追求和谐,人与人、自然和社会三者达到和谐。当前,大学生的思想主流是追求积极向上、乐观开朗,但有少部分的学生存在整体意识淡薄、行为失当等表现。如:诚信意识缺失、道德防线下降,自我意识膨胀,生活行为失范等,影响着大学生成人、成才。异域文化刺激、不良社会习惯、欠佳的学校和家庭教育都牵绊着大学生文明素质的发展。外界环境的诱惑、网络化、信息化的发展,部分文明素养淡薄、自律性差的大学生更是面临重大挑战。加强大学生的武术礼仪教育,既可以完善个人发展,又可促进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有利于传统文化创新化发展,全面化、渗透化的发展武术礼仪,融合多方优势促进大学生道德教育大发展。

2 中国武术礼仪

武术礼仪是在武术中由习武者之间相互约定认可礼仪的总称,[1]这是一种文化现象,在古代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武术礼仪文化是构成中国武术文化的重要部分,是武术与其他体育项目最根本的区别。武术礼仪不仅是抱拳礼一个简单的动作,更是中国传统礼仪的文化符号。

2.1 传统武术礼仪

传统武术礼仪是指民间习武者共同承认的礼仪规范,蕴含浓重封建等级差异的礼节和行为准则。[2]传统武术礼仪起源传统武术的派系争斗,斑驳而繁杂,并没有统一的规定标准,只体现在两种情况:一是师徒之间的礼仪,在封建社会时期,徒弟拜师学艺,拜师礼非常庄重,每个门派有着不同的标准,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常有跪拜礼等。二是同门师兄弟、或是碰到其他学武同道中人之间的招呼问候,多以抱拳礼进行相互拘礼,以示尊重,谦卑的君子态度与武会友的武学精神。[3]

2.2 现代武术礼仪

武术礼仪历经数千年传承洗礼,不断进行改革创新演变成现代武术礼仪,它是新时代发展的产物,汲取了传统文化的精髓。[4]抱拳礼是现代武术发展的常用礼仪。在面对长辈、同辈和表演比赛中,以表达对对方的敬意及尊重。1986年,我国武术教育就实施抱拳礼的文化教育并统一了抱拳礼规格,且赋予新的时代含义:右拳意指“武”,左掌意指“文”,左掌掩右拳喻“崇文尚武”,屈大拇指意指“自谦”,左掌四指并拢意指“四海武林同道齐心协力发扬武术”。[5]

3 大学生文明素质的概述

3.1 大学生文明素质的内涵

大学生文明素养是指大学生在学习、训练、日常生活、社会交往过程中自觉遵守的社会礼仪规范,展现出大学生的自我支配能力与思想道德品质[6]。

3.2 大学生文明素质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礼仪道德素质与社会精神文明之间存在显著差别,如:思想道德方面,忽视校纪校规、社会公共秩序、社会文明公约等,将行为放纵视为“个性”。学习、训练、比赛方面,违反规则,藐视老师、学长,蔑视对手,过分强调自我概念,殊不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日常生活方面,大学生的生活习惯差、自我意识弱,力争摆脱家长、教师,渴望自我独立空间,将自主性和随意性视为“潇洒”,因其可塑性较强,容易被不良习惯影响。在公共场所中,大声喧哗、乱扔垃圾、耳机声音外放等情况层次不穷,部分人也存在自己遵守,当身边人存在不良行为时视而不见的情况。

3.3 大学生文明素质问题的成因

3.3.1 数据全球化与信息化的影响

随着世界全球化与信息化的发展,改变着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等,作为大学生也不例外。在互联网是双方是未知的,不清晰对方是谁,做什么的,目的是什么……才会有“见光死”“校园贷”等情况的出现。在虚拟世界里,大学生扮演自己理想的角色,淡化线下人际交往与礼仪。长期的线上交流导致大学生对线下交流不适应、冷漠、与人不和善、不尊重他人等等,形成文明素质“病”。

3.3.2 家庭的教育及父母自身行为的影响

家庭是大学生行为表现的缩影,现代很多家庭教育存在严重问题,自身控制差、无理由地、无限制地满足孩子,或要求过于苛刻等等情况。在生活过程中,家长自身行为不检点,如,出口成“脏”、违反交通规则、随手扔垃圾等等。在教育孩子方面,一部分对孩子的需求“召之即来”,过分宠溺孩子,造成孩子过度自我为中心;一部分强调文化成绩、专业技能优先发展,弱化思想道德品质素造、礼仪意识淡薄。

3.3.3 应试教育的影响

应试教育重点发展学生的成绩,造成“分数是学生的命根”,忽视德育、体育、美育能力的培养,将知识“灌”注给学生,教师为主导、主体,忽视学生在教学中的角色定位,缺乏创新性,抹杀学生的自主能力。随着学习层次不断深入,学生会迷失自我,陷入负面情绪的恶性循环。对于大学生而言,仍然需要保持学习进取的形态,负面情绪的牵绊往往造成人格发展不平衡、厌学、文明素养缺失。

3.3.4 大学生心理特征的影响

大学生经历了高考,仍沉浸在家长、老师心里的“佼佼者”角色,容易产生“自负”心理,陷入思想发展的迷茫区。殊不知,大学是个“聚宝盆”,汇集了五湖四海的优秀人才,大学生的心理特点还包括:强烈的自尊心与好奇心,试图远离父母、长辈的管束,对任何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缺乏适度的选择性。长期的不良心理发展未能得到有效纠正,习惯成自然,直接影响大学生成人成才。

4 中国武术礼仪提升大学生文明素质的探索

4.1 有利于道德规范和道德修养的加强

“练武先习德、习德先习礼”强调了“武德”“武术礼仪”,[7]引导大学生规范武术礼仪教育,自觉遵守中国传统道德规范,达到人与人、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际交往中,有礼仪、道德规范,如“早安”;教学中,师生相互尊重、抱拳礼注目礼等等;[8]比赛表演中,抱拳礼贯穿始终。武术礼仪不仅是行为规范,也是道德修养的重要标志。

4.2 有利于中国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中国传统文化的大背景决定了武术的产生,有其独特的民族个性与文化特色,而武术礼仪贯穿于武术的方方面面,礼仪规范是中国文化自信的基石,成千上万的外国人学习中国武术、逐渐成为人们争相学习体育项目,不仅是其项目的独特的技击性,更是因为其文化特色,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不断让世界领略其神韵和风采。[9]

4.3 有利于大学生展现完美自我

中国武术礼仪教育追求优秀的思想品质,美好的精神情操,强调重义轻利,武术的英雄主义恰恰是体现出互尊敬、谐共处的人道精神,有利于改善大学生的不良心理特点,更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文化素质,形成文武并重、德艺双馨的社会新风尚,[10]社会环境不断优化对大学生文明素养和思想水平有潜移默化功能。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未曾习武先习德,武术礼仪是武术的精髓,对大学生的进行武术礼仪教育,有利于道德规范和道德修养的加强、有利于中国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有利于大学生展现完美自我。中华武术礼仪教育应贯穿于大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使大学生感受武术的谦卑君子情怀,约束自我,达到“德全艺高”之境界。

5.2 建议

学校教育是礼仪教育的规范化阶段,也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过程之一,学校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武术礼仪道德体系:第一,强化武术礼仪规范的意识,构建内在机制,尚武崇礼,第二,养成武术礼仪的行为,抱拳礼贯穿于生活的方方面面,遇到长辈“抱拳礼”、武术教学先敬礼,比赛表演以“抱拳礼”始,以“抱拳礼”终。大学生文明素质的发展需要社会、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参与,相互配合,产生“教育合力”,使大学生规范发展。

猜你喜欢
礼仪武术素质
中华武术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礼仪篇(下)
孝——礼仪第一礼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知礼仪,做谦谦君子
武术
如何让学生掌握好武术中的寸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