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年女性生活困境研究

2021-11-22 12:57张文欣闵锐
就业与保障 2021年4期
关键词:丧偶养老老年人

文/张文欣 闵锐

一、农村老年女性的生活困境

关于生活困境主要有两种说法:狭义上指的是因经济贫困导致生活出现难以为继的境况,简单来讲是生活出现贫困,这种概念把经济收入低下作为遭遇生活困境的单一标准;广义上除了收入方面的生活贫困,还包括了衣食住行等多方面在内的生活困难。本文所讲的农村老年女性生活困境便从经济状况、生理健康和精神健康三个方面来讨论。

(一)经济困难

1.自身收入低

不同于城市老年人拥有着可以自给自足的养老金和退休金,在以农耕种植为主要经济来源的农村地区,大部分的老年女性并没有相应的养老保障。根据2016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数据显示,男性养老保险覆盖率略高于女性,分别为89.5%和86.8%,城市老年人养老保险覆盖率高于农村老年人,分别为92.3%和84.4%。在农村,尽管许多老年人年事已高,但如果自身还有劳动能力,她们依然可以依靠进行一定的劳作活动来满足自身的温饱问题,但是小规模的农业耕种和手工活动毕竟难以获取较多的经济收入,并且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女性的劳作能力逐渐降低,依靠自身的经济来源难以满足她们的生活,因此大部分农村老年女性都要依靠子女供养或者依靠配偶的劳动所得生活,根据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依靠家庭成员供养的农村女性老年人口占比高达60%。这种经济上的依赖性使得农村老年女性的自我保障能力较弱,因而成为社会中极为弱势且极易贫困的群体之一[1]。

2.配偶收入同样较低或者没有配偶可以依靠

依据2014年对我国城乡不同性别的老年人的经济收入进行统计发现,农村老年男性的人均年收入为9666元,农村女性为5665元,虽然老年男性收入比女性稍高一些,但相比城市老年人(男性为29570元、女性为18981元)来说依然处于较低水平,由于老年女性经济上存在依附性,对于许多农村老年男性来说,凭借微薄的收入养活两位老人确实存在难处。

另外,根据我国2018年统计年鉴中的数据发现,我国的女性预期寿命比男性的预期寿命差距由2000年的3.7岁增加到2015年的5.79岁,女性相比男性寿命更长导致老年丧偶的现象更容易出现。据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主要数据报告显示,65岁及以上的老年女性中,49.5%处于丧偶状态,比同龄男性高出29.1个百分点。根据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农村65岁以上的丧偶妇女数量为171万,占全部65岁以上丧偶妇女的59%。受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影响,大部分农村地区往往都是男性负责家庭的经济责任,女性则承担着几乎全部的家务劳动责任,因此当年老时女性如果出现丧偶现象,整个家庭就会失去生活支撑和主要的经济来源,导致这部分人的生活每况愈下。

(二)生理健康状况不佳

经过多项调查数据显示,女性虽然预期寿命长,但总体来说身体健康状况并不乐观,老年女性的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晚年的生活质量不高。

第一,农村的医疗机构和资源有限。由于经济条件限制,农村的老年女性所能获得的医疗帮助和资源都较少,大多数农村妇女患有如关节炎、腰椎病、妇科病、静脉曲张等慢性疾病,这些慢性疾病并不能得到彻底治愈,只能依靠长期吃药来缓解。由于发病率高且种类多样,导致她们去医院所能报销的医疗比例也较低,加上治疗疾病所需要的各种额外费用,因此导致许多农村老年女性“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出现。

第二,农村地区的养老和医疗保险覆盖范围并不广泛。据有关调查,2017年,全国女性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达5.2亿人,其中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占了较大比重,为3.8亿人;2018年,全国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约5.22亿人,其中女性占比为46.4%,这意味着承担更多家务劳动的妇女在社会养老保障体系中处于劣势地位[2]。由于文化程度和自身收入偏低,大多数农村老年女性缺少主动参加保险的意识,致使老年女性在年老和患病之后难以获得更好的保障。对于广大农村地区而言,虽然新农保制度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一部分我国农村老年人的生活保障问题,但是每月55元的基础养老金相比城市企业单位退休职工数千元的养老金来说几乎是微不足道的,较低的保障水平并未使农村老年女性的生活状况得到有效改善。

(三)精神生活贫乏

1.缺少感情慰藉

由于农村青壮年的流动迁移,农村出现了一大批留守空巢老人。由于缺少子女的陪伴和家庭的温暖,再加上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加,大部分老年女性丧偶后,失去了生活上的陪伴和心理上的依靠,情感上没有寄托,精神世界空虚,生活上只能自我照顾,精神文化生活较为单调,造成老年女性多发孤独和抑郁,进而严重影响着其心理健康。

2.文化娱乐活动匮乏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农村老年人的生活水平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因此老年人的生活需求也开始不仅限于基本的生活需要,而开始向更高层次的精神需要转变。然而在农村,大部分娱乐活动场所无法满足老年人的需要,导致农村老年女性精神支持的匮乏。农村老年女性作为家庭的主要照料者,年龄越大,被社会边缘化的程度就更大。受传统思想影响,农村女性相比男性来说,本身地位就低一等,年龄大了之后,老年女性便逐渐退出社会和一切不必要的社交活动,除了休息时间外,她们闲暇时大部分以看电视、聊天为主,单调的精神文化生活使她们更容易感到孤独。

二、改善建议

(一)发挥好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的保障作用

根据以上所述,依靠家庭成员供养的农村老年女性比重超过半数,因此对于老年女性来说,家庭养老对于保障她们的晚年生活发挥着重要作用。农村老年女性一生中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对家庭的照料上,到了晚年,她们更希望能得到子女的照顾、更渴望家庭的温暖。因此,子女要认识到赡养老人是应尽的义务,按时向父母提供生活费用以保证老人的晚年生活,多跟老人聊天缓解他们的内心寂寞感。同时,当地的老龄部门可以和妇联部门结合,将老龄妇女工作作为妇联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3],在为农村的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时一定程度上增加老年女性的养老资源,为老年女性的晚年生活提供双重保障。

(二)建立普惠型遗属保障制度

丧偶是导致家庭贫困,尤其是女性人口贫困的重大因素之一。许多农村老年女性在丧偶之后生活状况便急速变差,因此,照顾好这部分弱势群体对于完善农村的养老保障有着较为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的遗属保障还停留在社会救助方面,待遇条件不明确、保障水平偏低,因此要逐渐将遗属保障从社会救济与优抚范围提升到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层面[4],实行以丧偶为唯一条件的保障制度,并逐步提高保障水平,保证农村的丧偶妇女都能得到国家层面的统一帮扶,使其基本生活得到相应的保证,对于体现社会公平与公正、促进社会性别平等、保障妇女权益等都有着重要意义。

(三)定期开展爱心志愿服务活动

农村地区要加强体现性别差异的精神文化建设,政府部门和社会志愿机构可以经常开展老年妇女喜闻乐见的“文化下乡”“送戏下乡”等文娱活动,为充实农村老年女性的精神文化世界提供有利条件;农村基层组织动员社会力量,整合各种可用资源,为老年女性购买置办相关健身器材及娱乐设施,注重满足老年女性的精神娱乐需要,丰富老年女性的晚年生活;同时组织社工人员和志愿者定期进行专业的帮扶工作,对生活困难的老年妇女进行身体、精神、认知与情绪等多方面的服务,帮助老年女性缓解孤独感,保障老年女性的心理健康。

三、结语

不论是性别角度还是年龄角度,农村老年女性都是一个极其脆弱的群体,由于我国农村老年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老年女性的养老问题并没有得到较多的重视。要改善农村老年女性的生活困境、提高她们的养老满意度,就要从加强医疗和养老服务方面的供给、提高老年人的养老金和福利补贴、满足老年女性的生理和心理需要等多方面入手,不断完善农村老年女性的生活保障体系,使这一群体能老有所医、老有所养。

猜你喜欢
丧偶养老老年人
认识老年人跌倒
丧偶后的老人该如何安排晚年生活?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丧偶老人多孤独 银发找伴顺自然
“丧偶式”婚姻:多少夫妻卡在了这个症结上
如何拯救一段“丧偶式”婚姻
养生不是养老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养老更无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