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就业质量分析及提升途径
——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为例

2021-11-22 12:57谢旭波
就业与保障 2021年4期
关键词:用人单位毕业生学院

文/谢旭波

一、影响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质量的主要因素

(一)独立学院就业面较窄

独立学院存在办学时间短、认可度不高的问题,尤其是在当前毕业生日益增多的情况下,用人单位在选拔人才时的门槛不断提高,而且更多是倾向于一本或者公办学校学生,使得独立学院毕业生的就业面临着很多困难。

(二)毕业生择业观念需进一步转变,就业期望过高

毕业生对就业没有一个特别清晰的认识,同时由于缺少自身规划,大部分学生仍存在“慢就业”的现象。细究“慢就业”背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就业价值观问题[1]。大家普遍认为“北上广深”这样大城市的发展机会更多,更愿意去大城市大公司发展,不愿意去农村、西部以及基层等艰苦的地方工作。

(2)部分学生认为“工资高、福利好”“工作稳定”就是好工作,但是并没有考虑是否适合自己发展;还有学生并没有考虑到自身的综合能力与岗位是否能匹配,造成了理想与现实存在较大的差距的现象,出现“想去的单位进不去,进得去的单位不想去”的情况。

(3)自卑与逃避心理。由于社会对于独立学院的认可度不高,独立学院的毕业生求职时会受到用人单位的差异对待,无形中对他们的心理造成了打击,特别是对部分成绩较差、各方面表现并不突出的同学来说,在看到就业竞争如此激烈,自己又没有一技之长和好的家庭背景、社会关系等,会出现消极抵触情绪、消极的想法,不主动就业[2]。

(三)人力资源市场供需失衡

大学培养出来的毕业生还不能满足市场对以下几类人才的需求:一是劳动技能型人才,从近年来的人才市场需求供给情况来看,机械制造类的技能型人才很少,而本科生学生在校期间主要以理论知识学习为主,对于技能方面的实训并不多,且操作类型岗位的工资待遇普遍较低、而且工作环境差、工作辛苦,所以毕业生在毕业后也不愿意从事操作类型的工作[3];二是农业人才,据统计,我国平均每百名农业劳动者中科技人员数量及每百亩耕地平均拥有科技人员0.049名,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而实际农业从业人员中大部分是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的[4];三是欠发达地区的人才需求,在我国的西部、农村、基层、工作条件艰苦的行业急需引进大量知识型人才,帮助改变贫困落后的状况,但是学生普遍不愿意到欠发达地区工作,导致人才供给不平衡。

(四)疫情席卷全球,就业难度递增

疫情不仅严重威胁人民的生命安全,而且也给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风险。企业复工推迟,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度增加。一方面,中小型企业受创,用人需求骤减。不仅如此,疫情的暴发使得一些中小型企业生产经营困难,教育部就业中心2020年对全国9.9万个用人单位的调查显示,约有16%的用人单位取消了春季招聘计划,这使得今年的应届毕业生就业难度增大;另一方面,各类招考推迟,竞争加剧。202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各省市公务员考试、教师招聘、研究生复试等大型的招考都相继推迟,且经济形势下滑,用人岗位锐减,每个岗位的竞争人数大幅增长,竞争异常激烈[5]。除此之外,现场招聘会难以开展,就业市场开拓受阻。疫情当下,线下招聘会暂停,毕业生的选择余地减少,毕业求职受到影响,对于各高校而言,难以外出拓展就业市场,就业难度增加。

二、南航金城学院提升就业质量的主要途径

(一)制度健全,就业管理日益规范

完善各项日常就业工作制度,规范工作流程,建立就业率周报制度。在以往的利用纸质通知和短信平台的形式基础上,利用学生工作奥兰系统、毕业班辅导员QQ工作群等线上平台,定期公布各学院及各专业的就业率,发布毕业生就业动态分析,使得学校上下都高度关注毕业生的就业进展情况;建立就业工作评估机制,坚持把毕业生就业工作情况与单位年度二级考核相挂钩;坚持以就业市场为导向,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力度,使专业设置、招生、培养等环节逐步与就业相挂钩。

(二)依托智慧就业平台,努力提升招聘会效果

学校为了跟上信息化发展速度,引进了江苏省招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的91JOB智慧就业平台,做到个性化、智能化、全方位化的就业服务,并安排专人负责就业网管理、手机短信推送、就业APP、微信公众平台等日常维护工作,建立了供需精准的对接服务平台。在疫情期间还推出了线上“云辅导”系列活动、“线上招聘会”等,确保就业服务不断线。学校还加大对就业资讯的搜集发放力度,利用各种渠道将就业信息不间断、准确地传达给学生。

(三)多方走访,努力开拓就业渠道

就业工作职能部门通过积极参加省内外各地区举办的就业洽谈会、校企对接会,定期走访基地单位,加强与用人单位之间的联系,宣传毕业生资源信息,广泛搜集招聘信息,同时还积极与南京市人才、江苏省人才、南京市溧水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南京市软件谷科创城合作,为毕业生与用人单位搭建方便、快捷、资源丰富的信息平台。

(四)引导鼓励毕业生到基层、重点领域就业

引导和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较强,事关全局、事关长远的重要任务。学校通过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积极落实工作任务,做好政策宣传。充分利用信息化时代的先进手段,通过就业创业信息网、微博、就业公众号、发布文件等线上线下多种传播方式,加强面向基层、面向西部、应征入伍等方向的就业信息宣传,确保基层就业信息全覆盖,带领在校大学生进行市场调研,使在校大学生对基层就业有系统的了解。各学院充分动员,多次针对政策进行解读及指导,选拔立志在基层,建设祖国的优秀学生。

(五)课上课下相结合,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学校积极完善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创业指导三门课程,在相关课程的建设上,做到有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统一教材、统一备课、加强教学督导。授课过程中,我校注重牢牢把握上级主管部门最新的政策精神,保证课程内容的时效性和新颖性。转变教学理念,逐步推进研究型教学模式,创新“体验式”教育,让学生从受教者变为主导者,把“填鸭式”的教育方式改为“体验式”的教育形式,学生可以通过参与课堂互动、分享感受,课后合作完成生涯任务,在极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参与性、主动性、积极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堂内容。深化课程改革,推进“体验式”教育方式,注重提高学生的组织沟通能力、创新创造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实现最终就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学校层面以职业生涯规划月为契机,组织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提供简历制作、面试指导、就业形势分析等讲座;学院层面召开年级会、优秀校友座谈会,校院两级平台密切互动,将学生职业生涯辅导工作重心下移,将职业素质能力训练覆盖大学全程。学校建立“四有”学生素质能力体系,将学生素质能力提升的全过程记录在案,形成了毕业生手中的“第二成绩单”,进一步争取用人单位的好评。

(六)做好未就业学生的跟踪帮扶工作

根据教育部对未就业毕业生分类要求,建立未就业毕业生档案,认真分析未就业原因,及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特别重视求职中、正在择业、尚未落实工作单位以及暂不就业、暂时不想就业等无就业意愿的毕业生,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帮助他们尽快就业。同时,对于离校后尚未就业的学生,持续跟踪关注,确保服务不断线。

毕业生就业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因此,高校要明确目前就业工作中发现的问题,立足本校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强化就业指导、拓宽就业渠道、提高服务水平,构建促进大学生就业教育的工作体系,扎实工作,开拓创新,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努力实现独立学院毕业生更充分就业,实现学校的长远发展以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用人单位毕业生学院
9岁的高中毕业生
用人单位应避免七个认知误区、切实保障职工年休假的合法权益
初等教育学院
性骚扰的用人单位法律责任研究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餐厅经营模式多样 事先分清用人单位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学院掠影
最“叛逆”的毕业生
独立学院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