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堂培养高职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路径研究

2021-11-22 12:57吕丽平高月敏吴复宇
就业与保障 2021年4期
关键词:高职生第二课堂意识

文/吕丽平 高月敏 吴复宇

职业教育是培养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主要途径,是国家创新创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高职生创新创业能力既是职业教育的内在要求,也是保证高职生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直接关系到国家发展战略的实施。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持续发力,为培养高职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政策支持。在政策文件的引领下,第二课堂以其更广泛的包容性,实现了各级各类资源的整合,是培养高职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平台。

一、第二课堂对培养高职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作用

第二课堂是在教学计划之外,引导和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有意义的健康的课外活动,内容涉及政治、知识、学术、文娱、健身、公益等方面。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第二课堂的概念在内容上得到了极大丰富,涉及人才培养的核心环节[1]。本文所说的第二课堂,指围绕高职生成长成才的实际需要,通过讲座、沙龙、论坛、创新创业竞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和系统的专项训练,提升高职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第二课堂不再受时间、空间、专业、学校等限制,采取跨专业、跨校、校企合作等模式,实现面向全社会。结合笔者的工作实践经验,将第二课堂在培养高职生创新创业能力中的作用总结如下。

(一)第二课堂为高职生提供了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

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是培养高职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关键要素。通过对创新创业先进团体和先进个人的表彰和宣传,形成创新创业光荣的情感认知,呈现你追我赶的创新创业环境。通过创新创业工作室和专业教师的指导,开发并实施各类创新创业项目,让学生有归属感。通过传帮带的方式,让有创新创业经验的老生带新生,形成良性循环的创新创业环境。

(二)第二课堂提升了高职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思维

第二课堂注重学生个性发展,让高职生客观认清自己的优势和特长,以团队的形式实现成员间的优势互补,通过头脑风暴等方式激发高职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以“为国家服务、为社会服务”为宗旨,采用循序渐进的成长体系,系统培养高职生的创新创业思维,让高职生不但能在创新创业能力上有所提升,还能培养他们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三)第二课堂拓宽了高职生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第二课堂不再受专业、学校等限制,鼓励跨专业和跨学校合作,并可以拓宽到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其他组织等。通过资源共享,不仅为高职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提供资源保障,还能通过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实现创新创业项目的推广和产出,甚至可以找到一生的创业合作伙伴,从而为国家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

二、第二课堂中高职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路径

(一)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高职院校以职业为导向培养技术技能人才,高职生大部分为订单式培养,对口企业非常需要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的良好运作,从而为企业创收。鉴于笔者多年的教学和学生工作经验,大部分高职生缺乏创新意识,学习过程多是教师帮助规划好之后,学生只是按部就班操作一遍,过程中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每一届学生循环往复,不仅导致教学案例过于陈旧、不能紧跟行业发展,而且教师容易产生松懈心理,不利于师生碰撞思想火花、实现教学相长,学生很难看到行业痛点,学习缺乏明确的方向,不能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影响了行业快速向前发展。

培养高职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在进行创新理论和方法、创新创业能力实践等理论教育引导的同时,以学生社团“汽车创意坊”为载体,以“到梦空间”为第二课堂平台,每月组织一次创新创业培训、讲座或论坛,每年组织一次校级专业设计技能大赛。同时,带领学生找出生活和企业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每天最少记录一条,以月为单位形成“点子集”并装订成册,方便传阅和批注,以两个月为周期,针对“点子集”进行学术沙龙,为后续参加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储备创新创业项目。

(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培养高职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之后,就需要进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针对已经储备的创新创业项目,根据“北京职教国际青年创新创业技能大赛”、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各级各类创新创业比赛的要求组建团队、明确团队成员的分工和职责。

此外,鼓励高职生参加校外各级各类专业技能比赛,在比赛过程中,不但提升了创新实践能力,还能接触到行业尖端技术和行业痛点,开拓高职生眼界的同时,激发高职生的终身学习意识。

(三)创业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是创业能力培养的基础,创业能力培养从以下两个方面同时进行。

1.采用企业管理模式进行班级管理

先对高职生进行系统的“九型人格与岗位匹配”培训和测试,学生根据测试结果优先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然后按给定的某一企业管理模式进行,一个月后完成工作报告,指导教师对每位学生的工作成果进行考核。再选一家企业进行定岗,每次定岗不得选已经选过的岗位,以此类推,打破高职生安于现状的心态,培养高职生接受新鲜事物的勇气和能力。每位高职生所有岗位轮换完毕,以小组为单位,在指导教师带领下,到指定企业进行实地深入学习,完成调研报告,发现并解决行业和企业痛点,实现对基础理论知识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升华。

2.创业成功人士亲授创业经验

领路人的榜样作用至关重要,每两个月请创业成功人士传授创业经验,以创业成功的师兄师姐为主体。通过共性和差异性的双重培养,可以让有创业意愿并有创业实力的学生在学校很好的实现创业过渡期,对于没有创业意愿或者不适合创业的学生也能通过创业能力的培养,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从企业文化、企业运作模式等方面尽快适应工作环境和工作节奏,并能更好的协调各项利弊、做到游刃有余,实现职业生涯的长期稳定、螺旋上升式发展。

三、第二课堂在培养高职生创新创业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第二课堂管理体系不够完善

除了“到梦空间”,师生只能通过微信、QQ、邮箱等完成创新创业工作,没有创新创业网络论坛等技术支持平台[2]。此外,创新创业教师团队要不断提升整体业务水平,学校应为创新创业教师提供更多学习和交流的机会。

(二)学校与企业缺乏长期战略合作

“点子集”中体现行业和企业的创新创业点比较少,这与高职生接触行业、企业的机会少有很大关系。到企业实地进行的创新创业活动,目前开展起来难度较大,企业的管理模式与学校不同,急需学校牵头与企业沟通联系,尽快建立各项保障机制,实现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三)创新创业平台仍要不断搭建

培养高职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需要实践场地、设备、工具等硬件和SimVenture等专业软件,目前专业软件多为付费软件并有使用期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职生的发挥空间。

四、结语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通过创新创业手段解决社会和行业痛点,进一步推动社会和行业发展、创造社会效益,保证各行各业呈现良好运作态势显得尤为重要。高职生作为推动社会和行业发展的储备人才,要有社会和行业发展前瞻性,通过第二课堂培养体系,培养高职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不但能够帮助高职生树立“为国家服务、为社会服务”的意识、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还能帮助高职生找准人生方向和职场定位、实现个性自由发展,为今后的就业或创业打好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高职生第二课堂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高校“人工智能”第二课堂建设探讨
第二课堂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三年制高职生与五年制高职生学习力比较研究
基于自律的当代高职生自我教育探析
要为高职生打造更多的“学习路径”
浅谈高职生讲演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