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于研读,达于丰满

2021-11-24 07:13周丽芳
中学生学习报 2021年18期
关键词:研读

周丽芳

摘要:本课时的难点在于让学生真正地充分理解分数含义,为了不停留表层或机械模仿,新手教师在教学前只有系统、准确、深入地研读,才能使课堂丰满且有活力,不落俗套。研读时一般分三步走:初次研读,了解教材地位,初步定下教学环节。再次研读,把得准、放得开,调整突破重难点的策略。三次研读,活用教材,培强数学课的思维含量。持之以恒,定能提升。

关键词:研读;把准;活用;思维含量

近年来,随着新老师的逐步递增,下乡调研听课时常常会听到新老师的汇报课。听后,让我感觉到对新老师的培训及培养是迫在眉睫的事,特别是新老师课前研读教材的能力急需提高。现以我送课下乡的一节课《分数的初步认识》为例,谈谈如何始于研读教材,达成课堂教学的丰满?

一、初次研读,了解教材地位,初步定下教学环节。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义务教育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中的第一课时。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来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是从整数到分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读写法上,分数与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从整数到分数,学生的数学学习将要建立一个新的数概念,是对数的认识的一次质的飞跃。学生学习时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整套小学数学教材将分数的教学分为两个阶段:三年级上册及五年级下册。三年级上册主要是借助操作直观,从“部分—整体”的角度初步认识分数,所以,教材紧密联系生活,创设了大量为学生所熟悉并感兴趣的现实情境,为学生营造探究的氛围,并通过自主探索、实践操作、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分数的产生和发展,经历认识几分之一的学习的全过程,感悟分数的含义,从而初步了解分数的概念。

这样一研读,初步定下了教学新知的大致环节:

创设情境,初识分数

1、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老师这儿有一个《分饼》的动画片,我们去看看。(播放课件)小狐狸分饼的方法,小熊满意吗?为什么?怎样分才公平?怎样分才能让两只小熊都满意?

深入了解,认识分数

(一)认识二分之一

(1)直观感知

①我们把饼平均分成了几份?这“一半”是其中的几份?另一半呢?

结合学生的交流,教师揭示:把一块饼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都是它的1/2。

(2)動手操作,深化认识。

①学生动手折纸,并给其中的1/2涂上颜色。

②学生交流各种不同的折法。

(二)类比迁移,认识几分之一

(1)操作:学生自主动手折纸、涂色,表示出图形的几分之一。

(2)交流:你表示出了几分之一?你是怎么得到这个几分之一的?

揭示分数的概念,认识分数的各部分名称。

学生可自学课本90页的内容习得后交流。

二、再次研读,把得准、放得开,调整突破重难点的策略。

教材借助不同的实物模型(月饼)、面积模型(长方形、正方形、圆)等,数形结合,帮助学生认识分数形的特征,教材还编排了分一分、折一折、涂一涂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等多种表征的联动中体会分数的含义。

学生在最初接触分数时,先是从“行为”(平均分物体)入手,再通过图形表征认识分数,最后抽象出分数的数学符号。教学时我们应充分考虑“行为”“图形”“符号”等表征方式的关系,努力做到“有来有回”。帮助学生既能读懂操作过程和图示,会用符号表示,又能根据符号,用操作活动和图示进行解释。在“有来有回”的过程中,使“平均分”“分的是谁就是谁的几分之几”两重意思的理解得到深化。所以,整节课得把准1/2的教学,在原基础上将重点内容的突破具体补充如下:

(一)着力建构二分之一

(1)直观感知

①我们把饼平均分成了几份?这“一半”是其中的几份?另一半呢?

结合学生的交流,教师揭示:把一块饼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都是它的1/2。

②谁会像老师这样说一说。

③把这句话藏起来,大家还会说吗?

(2)动手操作,深化认识。

①学生用不同形状的面积模型(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纸、等腰梯形、毛线等)动手折一折,并给其中的1/2涂上颜色。

②学生展示各种折法。

(3)观察判断,拓展认识。

下列图形中,哪些图形的涂色部分可以用1/2表示?

①学生交流,并说明判断理由。

②小结:只有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2份,每份才是它的1/2。

另外重要的一点,还得放得开。

学生充分经历1/2的多个层次学习后,积累了丰富的感性认识和理性提升,在此基础上提出:

(1)小组合作:折出正方形纸的1/4,你组有几种折法。

(2)小组展示汇报不同的折法后,你有什么发现?

在此基础上,可适当增加“回”的过程,

(3)你还能折出几分之一?你是怎么得到这个几分之一的?

这样一来让学生的独特个性与创新能力得以淋漓尽致地发挥。

三、三次研读,活用教材,培强数学课的思维含量。

教学中,面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学生可能表现出不同的思考方式,也可能给出不同的解决方法,当然需要不同的时间才能掌握,这正是体现了学生个体的差异性,但是不同的学生同时对问题的思考、对问题的最终完成也体现了每个学生都存在的内在潜能。所以只要我们教师设计富有挑战性、开放性、探究性的数学活动,把知识形成的具体过程开发、展现,让学生在动手实验中去感知、发现;在动脑思考中去分析比较、归纳整理;在动口表述中去合作交流、发表见解。

总之,以此为例,抛砖引玉。愿能给新手教师研读教材带来一定的思考。只有专心研读教材,教学设计才会丰满;课堂实践才会灵动;反思领悟才会真切,一路走来的心路历程必将促进我们新手教师的专业成长。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教科书三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

[2]数学大世界《研读教材 优化教学设计》江苏 陆海燕

[3]课堂实例《分数的初步认识》南昌 胡敏

猜你喜欢
研读
古诗教学要注重“研读”
浅谈新课改下语文课堂教学创新的两个关键点
浅谈如何研读合唱作品
例谈“一文一字尽风流”
西风凋树惆何处,灯火阑珊情满路
深读文本题尽其用
注重方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小学语文“研读”教学模式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