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主义视域下的儿童教育观

2021-11-27 23:01刘欣然
幸福家庭 2021年13期
关键词:蒙特教育观卢梭

刘欣然

儿童教育是教育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幼儿生活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支持幼儿在接触自然、生活事物和现象中积累有益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幼儿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儿童教育观,以接近自然、回归自然的教育方式教育儿童,找寻儿童教育的发展路径。

一、自然教育观

自然教育是把大自然的环境视为教育背景,让每一个幼儿在正确、科学、系统的方法指导下融入和亲身感受大自然,帮助幼儿有效收集和处理大自然的各类信息,培养他们逻辑思维能力的教育过程。

(一)国外的儿童自然教育观

国外的自然教育认为教育应该顺应人的自然本性,按照其自然发展规律进行教育,使受教育者身心得到自由、健康的发展。

1.卢梭的儿童自然教育观。著名教育家卢梭开辟了现代教育理论的先河,所著的《爱弥儿》一书中体现了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核心,提出以培养“自然人”为教育的目标,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卢梭认为,教育者要学会正确认识、理解并善待幼儿。他提出自然后果法,主张对于某些出现错误和过失的幼儿,不能只是单纯地给予口头教训或体罚,而是应该让其真正明白自己的错误会带来的后果,从而自觉地更正自己的错误行为。幼儿学会了自主体验和承担后果,会更容易接受自己反思后得出的道理。

2.杜威的儿童自然教育观。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先生的自然教育观主要反映在对教学过程的思考中,他的教育思想继承并发展了卢梭自然教育思想的精髓。他认为,幼儿的成长不单单取决于外部的教育,还取决于幼儿自身的天性。杜威强调,学校教育应该以儿童为中心,尊重兒童的主体地位。教育者要注重激发幼儿的兴趣,真正以幼儿为中心,从幼儿的实际需求出发,提高他们在游戏活动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幼儿成为自己的主人。

3.蒙特梭利的儿童自然教育观。意大利著名幼儿教育家蒙特梭利也提出以儿童为中心,强调要发掘幼儿真正的内在潜能,要顺应其自然天性的发展,而不是从成年人的角度强加给他们。蒙特梭利认为,幼儿可以独立学习,他们会从周围的环境中汲取营养,建立自己的精神世界,并塑造自己的未来。蒙特梭利强调要培养幼儿的自我教育能力,主张给予幼儿自由选择教材和独立开展活动的自由。在此过程中,幼儿会不断学习和试错,促进自我发展。

(二)我国的儿童自然教育观

在我国古代,老庄道家作品中可见自然教育的思想。例如,在《老子》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以天道自然观为哲学基础,提出要尊重人的自然天性,要发展爱的自然教育。

1.陶行知的儿童自然教育观。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儿童自然教育观主要体现在其“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思想上。他认为,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要把儿童从成人的框架中解放出来,让儿童在这个过程中回归自然、得到发展。他认为,我们不能将幼儿的学习局限于一个空间里,而应该把教育融入大社会和大自然,给予幼儿自由的权利,释放幼儿的自然天性,让幼儿体验自然的美好,促进幼儿自由、自主地发现与探索。

2.陈鹤琴的儿童自然教育观。我国现代儿童教育之父陈鹤琴先生最著名的思想是其“活教育”思想。他同样强调幼儿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反对“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的观念,注重要充分利用大自然、大社会活的教学资源,引导幼儿走进生活、走进社会、走进自然。他在“活教育”的方法论中提出,教师应当依据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鼓励幼儿积极大胆地探索自然,在实践中学习,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二、我国儿童教育观的现实问题

(一)在教育观念上,忽视儿童成长的创造性和主体性

“应试导向”让部分家长和教师忽视了幼儿教育的主体性。一考定终身、应试教育的社会现象变得越来越突出,扭曲了素质教育和自然教育的根本,违背了自然教育的初心。一些家长和幼儿教师过分追求知识的传授,忽视了自然教育的重要性,导致幼儿园“小学化”的现象日益严重。

(二)在教育的原则上违背了培养儿童的规律性

幼儿教育应该尊重自然、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但如今越来越多的父母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天起,就开始为其计划好所谓通往成功的道路,根据自己内心的愿望和自己的成长路径教育和告诫孩子,往往采用揠苗助长式的教育,增加了幼儿的负担,并导致许多教育问题频频发生。揠苗助长式的教育违背了教育的顺序性和发展性原则,忽视了幼儿的天性,违背了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规律。

(三)在教育方式上,科技化的发展与回归自然存在矛盾

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的日常生活,比如,上课时使用的多媒体设备、常用的智能手机等,都与回归自然的理念相互碰撞,存在很多矛盾。如何在信息化的环境中让儿童回归自然,需要教育工作者们不断探究。

三、“让教育回归自然”的儿童自然教育观

教师及家长要肯定幼儿的想法和做法,要充分发挥幼儿的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卢梭认为:“我们对于儿童是一点也不理解的,对他们的观念错了,所以愈走就愈入歧途,最明智的人致力于研究成年人应该知道什么,可是却不考虑孩子们按其能力可以学到什么,他们总是把小孩子当大人看,而不想想他们还没有成人呢。”我们要站在儿童的角度为他们着想,要把儿童当作真正的儿童,以他们为主体,而不是以成人的世界观束缚、否定儿童,要顺应其天性、尊重其想法。福禄培尔认为教育就如同修剪葡萄藤一样,“修剪本身并不能给葡萄藤带来葡萄,相反,如果园丁在工作中没有耐心地顺应植物的本性,葡萄藤可能会因为修剪而被彻底毁灭”。教育者应该循序渐进地教导幼儿,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不对他们进行过多的干预,充分发挥幼儿的创造性。

每个幼儿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教育应尊重幼儿的天性,遵循自然教育的发展规律。卢梭在《爱弥儿》中提到:“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在当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家长和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转变刻板的教育方式,学会了解幼儿的内心想法,肯定他们的做法,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尊重其自然成长规律,保护幼儿的自然天性,让幼儿成为这个社会上独立的个体,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独立。

家长和教师应帮助幼儿保持自然本真的状态,让他们遵循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启发他们认识自我和探索自我,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与需要选择游戏、选择生活,让幼儿在无拘无束的自然状态下自由地展示自我。蒙特梭利认为,成人要为幼儿提供有准备的环境。我们应该为幼儿创设自由快乐的环境,为幼儿提供自由活动的场地及场所,要满足幼儿自由活动与探索的需求,要学会将幼儿园的游戏环境由室内转移到室外,充分利用大自然的环境资源。同时,我们还要为幼儿营造自由的氛围,允许幼儿自由快乐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允许他们无拘无束地展示自我。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猜你喜欢
蒙特教育观卢梭
与卢梭的狮子相遇
浅谈如何用科学教育观培育孩子
跟着卢梭去看原始派
金钱教育观,从现在开始
卢梭的思想实践及其争论
卢梭《社会契约论》中的自由思想
论王十朋的教育观
基于工程教育观的GIS人才培养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