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在幼儿园户外区域活动中运用民间游戏资源的方法

2021-11-27 00:58巴影影
幸福家庭 2021年13期
关键词:民间教师应幼儿园

巴影影

在幼儿园的户外区域活动中运用民间游戏资源,有助于幼儿园教学与幼儿生活实际相结合,营造轻松愉快的游戏氛围,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满足幼儿的个性化发展需要,提升幼儿的身心素质,提升幼儿教育的教学质量。幼儿教师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在幼儿园的户外区域活动中科学运用民间游戏资源,提高幼儿的综合素养,为幼儿未来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文探究了在幼儿园户外区域活动中运用民间游戏资源的方法,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一、选择符合幼儿身心发展水平的游戏资源

中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民间游戏资源丰富。教师要结合幼儿的年龄特征选择合适的资源,满足幼儿的身心发展需求。学龄前的幼儿往往对周围的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较强的模仿能力,因此,教师在开展户外区域活动时,应精心选择合适的素材,将民间游戏资源与幼儿的日常生活相结合,合理控制民间游戏的难度,满足幼儿的个性化发展需求。

例如,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拉大锯”的动作,教师可以据此开展游戏活动“拉大锯”。在游戏活动“拉大锯”开展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和性格特点将幼儿分为两人一组,让每组的两人面对面双脚盘曲坐下,与对面幼儿双手对握进行拉锯比拼。教师还可以在双人比拼的基础上组织小组与小组之间的竞赛,比一比哪个小组的拉锯更有力量,这能激发幼儿好奇心和探究欲。在户外区域活动中,教师应将户外区域活动与民间游戏资源相结合,根据幼儿的个性发展需要,精选合适的游戏素材,在锻炼幼儿身体素质的同时,发展幼儿的口语交际能力,激发幼儿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同时教师还应关注民间游戏的安全性,保证幼儿身心健康。

二、满足幼儿的个性化发展需求

不同年龄的幼儿之间存在着差异。教师在选择民间游戏资源时,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合适的民间游戏,满足幼儿的发展需求。对于小班的幼儿,他们初到幼儿园,对周围的事物感到陌生,教师应选择团体游戏,帮助幼儿在团队建设中逐渐熟悉环境;对于大班的幼儿,他们更喜欢具有挑战性的游戏,教师可以选择竞技类游戏,帮助他们提高综合能力。在户外区域活动中,教师应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尽量满足全体幼儿的发展需要。例如,在小班幼儿的游戏活动中,教师可以选择“堆馒头”的民间游戏,在第一位幼儿伸出手指后,教师要让第二位幼儿握住第一位幼儿的拇指,接着指示第三位幼儿握住第二位幼儿的拇指,依次叠加,直到不能叠加为止。教师还可以让小组内的幼儿一边唱儿歌,一边伸出右手的大拇指进行游戏。这个游戏不仅能丰富户外区域活动的教学形式,还能加强幼儿之间的合作交流,降低幼儿对周围环境的陌生感。在大班幼儿的游戏活动中,教师可以选择“捉蜻蜓”的民间游戏,让两个幼儿为一组,其中一人将手掌摊开,掌心向下,另一人伸出食指,轻轻顶在幼儿的掌心,两人共同念儿歌,在儿歌结束后,伸掌者迅速抓握对方的食指,而伸指者要尽快逃脱,被抓住食指的幼儿,就成为下一轮游戏的伸掌者。该游戏能提高幼儿的反应能力,具有一定的挑战难度,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征。

三、改造已有游戏资源

在幼儿户外区域活动中,教师应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创设教学环境,创新民间游戏形式,改造已有游戏资源,满足实际教学需要。幼儿认知能力有限,教师应对民间游戏进行简化,结合幼儿的游戏水平和教学需要,对现有游戏资源进行改造,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例如,在“舞龙灯”活动中,教师可以用雪碧瓶或者稻草替代游戏中的“龙头”,也可以让幼儿自主选择“龙头”“龙身”的制作材料,这不仅可以激发幼儿的创新思维,还可以让幼儿在独立动手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教师还应利用多媒体等教学资源,播放“舞龙灯”的视频或音乐,为幼儿创设合适的教学环境。教师创新民间游戏活动的形式,改造已有的游戏资源,不仅有利于提升幼儿的创新意识,还有利于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助推幼儿的未来发展。

四、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

受到家庭背景、生活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幼儿之间的差异较大,教师应坚持幼儿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采取合适方式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教师应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扬长避短,挖掘每一位幼儿的闪光点,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例如,在组织“木头人”民间游戏时,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个性特点设置不同的游戏方式,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对于活泼好动的幼儿,教师可以安排6~8人為一组,让大家共同唱儿歌,并在儿歌结束后保持静止不动,谁先忍不住动了或者笑了就会被淘汰;对于性格内向的幼儿,教师可以安排2人一组,让两人共唱儿歌,并在唱儿歌过程中迅速地往前走,谁先到达终点,谁就获得胜利。教师对民间游戏的游戏形式进行创新和改造,根据幼儿的个性发展需要设置不同的游戏规则,不仅能激发幼儿的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沟通交际能力,还能提升幼儿的竞争意识。在幼儿园的户外区域活动中,教师应注重幼儿的个性发展需要,开展不同形式的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促进幼儿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五、形成幼儿园的教学特色

每个幼儿园都有自身的教学特色,幼儿园应结合本园文化和历史,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积极利用民间游戏资源进行教学实践,形成自身的教学特色。民间游戏资源丰富多样,教师应合理利用民间游戏资源有效地完成教学。例如,在开展“种西瓜”民间游戏时,教师可以将四个幼儿分成一个小组,由四人手拉手站成一个圆圈,然后让每个幼儿依次将脚钩在前一个幼儿的脚弯里,使得脚搭成圆圈。在这个游戏中,幼儿边拍手边唱儿歌,单脚跳着绕圈前进,语言能力和身体协调能力得到了发展。教师还可以将“种西瓜”的游戏拓展到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有限的园区资源开辟出一小块土地,为幼儿准备西瓜子,组织幼儿利用玩具铲和铁勺进行翻地、种西瓜籽、浇水、施肥等一系列的“种西瓜”活动。“种西瓜”活动不仅利用了民间游戏资源,还有助于幼儿园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六、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

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行为对于幼儿的成长有着深刻的影响。教师应加强和家长之间的交流合作,形成教育合力。在幼儿园的户外区域活动中,幼儿教师应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引导家长积极参与游戏,拓宽家园合作的渠道。例如,在“警察捉小偷”游戏中,教师应引导家长参与,让家长充当“警察”,幼儿充当“小偷”,当“小偷”出来活动时,“警察”要从“家”中出来,捉四处乱跑的“小偷”,将“小偷”捉回“警察”的家。在这个民间游戏的活动过程中,家长和幼儿的角色可以互换。在相互的追逐中,家长和幼儿的默契程度提升了,这有助于他们建立和谐、平等的亲子关系。教师应引导家长站在幼儿的角度思考问题,促进幼儿与家长之间的有效沟通,助力幼儿的发展。

综上所述,在幼儿的户外区域活动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民间游戏资源,结合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年龄特征,选择合适的民间游戏素材,满足幼儿的个性化发展需求,激发幼儿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此外,幼儿园也要利用民间游戏资源,形成自身的教学特色,提升幼儿园的教学竞争力,并与家长开展有效的合作,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幼儿的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凯幼儿园)

猜你喜欢
民间教师应幼儿园
我爱幼儿园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欢乐的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