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教学在幼儿园教学中的意义

2021-11-27 23:01杜秋萍
幸福家庭 2021年13期
关键词:羊羔兔子绘本

杜秋萍

故事教学以绘本故事为主要内容,教师通过讲述故事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促使幼儿明白故事中蕴含的道理,其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和启发性,能提高幼儿园教学工作的成效。教师可以在幼儿园日常教学活动如表演活动、游戏活动、区域活动、安全教育活动中运用故事教学,提升幼儿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一、故事教学在幼儿园教学中的意义

(一)增强幼儿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结合幼儿爱听、爱看的故事,利用故事教学手段引导幼儿,促使他们主动投入课程学习,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提升幼儿多项能力

幼儿年纪小,身心发育不成熟,正处于初步探索世界、发展各项能力的阶段。在聆听故事的过程中,幼儿的专注力、理解力能逐渐增强;在结合故事进行表演的过程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记忆力能得到提高。故事教学能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三)培养幼儿正确的价值观

绘本故事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如《狼来了》告诉幼儿不能对别人撒谎,《龟兔赛跑》告诉幼儿不能轻视他人,要学会尊重对手。教师在幼儿园课堂上开展故事教学,能培养幼儿正确的价值观,帮助幼儿习得正确的道德观念,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成长。

二、幼儿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幼儿学习意识淡薄

幼儿身心发育不成熟,容易被其他事物吸引。部分幼儿时常在上课时间打瞌睡,学习意识较为淡薄。部分幼儿教师未能在幼儿园课堂教学中采取多种方式与幼儿进行互动沟通,幼儿的学习兴趣不高。

(二)未注重个体差异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未能注重幼儿间的个体差异,对不同性格和认知水平不同的幼儿,采用统一的方式,开展相同内容教学,这不利于提高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三、在幼儿园教学中运用故事教学的方法

(一)利用故事教学,开展表演活动

教师可以将绘本故事作为活动“剧本”,指导幼儿在室内开展表演活动。这一方面能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另一方面能锻炼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促使幼儿主动沟通。在表演活动中,要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逐渐拉近与幼儿距离,这有助于教师成功开展教学工作。

在绘本故事《袋鼠宝宝小羊羔》中,袋鼠妈妈在荒野捡到了小羊羔并与其互认为母子,小羊羔为了和袋鼠妈妈跳得一样高,想尽办法拉长自己的腿,而袋鼠妈妈为了不让小羊羔觉得自卑,则将自己打扮成羊羔,最终它们认识到这种行为很滑稽,选择做回自己。该绘本故事教导幼儿实事求是,相信自己的能力。教师在开展故事教学时,应该从绘本故事中找出各个人物的对话,引导幼儿按角色特点表现人物的性格,如让幼儿边表演边思考小羊羔放弃变成袋鼠的原因,提高其理解能力。

在绘本故事《烦人的兔子》中,喜爱安静独处的大熊,因为总是受到新邻居兔子的打扰,所以对兔子十分冷漠,直到有一天兔子不再找它,它才觉得孤单。最后兔子给大熊送了礼物,它终于明白了兔子的想法,两家人成了好朋友。该绘本故事教给幼儿要真诚待人的道理。教师在开展故事教学时,可以将绘本故事展示在电子屏幕上,让幼儿自行找寻小伙伴分角色饰演大熊和兔子,同时让幼儿思考大熊改变对兔子的看法的原因,促使其明白故事中蕴含的道理。

(二)利用故事教学,展开安全教育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安全教育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利用故事教学手段,借助童趣十足的绘本故事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引导幼儿思考绘本故事中人物的行为,增强幼儿的安全防范意识。

在绘本故事《小兔子走丢了》中,小兔子认为自己过完生日后就是大兔子了,想和哥哥姐姐一起玩过山车、新火箭等游戏。在遭到兔子妈妈的反对后,小兔子去弹力堡玩耍,可弹着弹着它就发现兔子妈妈消失了。慌了神的小兔子四处找寻妈妈,并害怕地大声哭起来,过了好久妈妈才从人群中走出来。经过这件事后,小兔子意识到了自己的渺小。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思考这则故事的寓意,告知幼儿出门在外不能轻易地离开各自的父母,要学会保证自己的安全。

(三)利用故事教学,展开区域活动

教师可以结合故事教学,提高幼儿参与区域活动的积极性,增强幼儿学习绘本故事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在美工区域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利用美术用具创作绘本故事中的人物。绘本故事《宝贝猪:大家一起做运动》包含了各种动物,教师可以让幼儿挑选自己喜欢的动物形象,利用彩笔画出动物的图案,并向其他幼儿讲述所画内容。

在科学区域活动中,教师可以投放科学类的绘本故事书籍,给幼儿讲述各种科学常识。在绘本故事《一颗超级顽固的牙》中,塔比莎的牙齿突然松动,她尝试了很多办法都没有让牙齿掉落。可有一天塔比莎打了个喷嚏,就将松动的牙齿喷了出去。这段情节贴合幼儿日常生活,能吸引幼儿的兴趣,教师可以借此告诉幼儿乳牙脱落的正常现象,并给幼儿讲述换牙期要注意口腔卫生等科学常识。

(四)利用故事教学,开展游戏活动

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游戏活动方式表现绘本故事,让幼儿体验游戏活动的乐趣,增强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可以指导幼儿开展“编故事”活动,事先选好绘本故事,分解故事内容,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引导幼儿逐渐归纳出来。如《白雪公主》的主要人物包括白雪公主、王子、小矮人、女巫;故事的起因是王后对继女心怀嫉妒;故事的经过是女巫毒害公主,公主遇到小矮人并得到了小矮人的帮助;故事的结果是女巫死去,王子和公主结婚。教师可以让幼儿自行挑选任务,选取故事的起因、经过或结果部分,并鼓励幼儿在原有基础上创编新的情节。在所有幼儿编完故事后,教师可以邀请幼儿走上讲台讲述自己编创的故事,以此锻炼幼儿的想象能力和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幼儿讲述完后,教师要给予幼儿及时的评价和反馈,这有利于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教师可以指导幼儿开展“我来找故事”游戏活动。活动前,教师要事先制作若干张小卡片,在每张卡片上写上绘本故事的名称,随后给每名幼儿分发一张卡片,要求幼儿在听到指令后按照卡片提示到书架旁找寻对应的绘本故事。在幼儿完成阅读后,教师要随机提问幼儿,让幼儿讲述绘本中的故事,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幼儿参与绘本阅读的兴趣。

综上所述,教师可以把故事教学应用于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各个环节,发挥绘本故事对幼儿的启发作用,提高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幼儿享受阅读故事的過程,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苏州高新区通安实验幼儿园)

猜你喜欢
羊羔兔子绘本
绘本
绘本
绘本
怀揣羊羔的老人
做一只永远欢跳的小羊羔
小羊羔大跳高
兔子
守株待兔
想飞的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