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教育理念下幼儿园美术区域环境的创设

2021-11-27 23:00常昕萌
幸福家庭 2021年13期
关键词:区域环境美术创作

常昕萌

在幼儿教育中,教师要解放幼儿的天性,顺应他们的身心成长规律,向幼儿传递环保意识,引导他们去爱护自然、亲近自然。在生态教育理念的背景下,幼儿园要适当优化美术区域环境,围绕热爱自然、发展个性、启迪智慧、提高审美等教育目标,为幼儿打造温馨舒适、自由开放的美术区域环境。教师可设定一些特定的美术区域主题,通过环境的布置、装饰,如增添一些家具,点缀环境,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使幼儿在参加美术区域活动时能尽情发挥想象力,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激活幼儿的美术创作热情,让幼儿在美术区域活动中了解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本文基于生态教育理念,探讨幼儿园美术区域环境的创设优化问题。

幼儿园美术区域活动能开发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动手能力,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审美素养。通过一些创意类、主题类的美术区域活动,幼儿能学习丰富有趣的绘画手工技能,发展其创造性思维与合作能力。在生态教育理念的指引下,教师要对幼儿园美术区域环境进行调整、优化,通过材料放置、环境装饰、主题设定、成品展示、装饰艺术墙等方法,将环保意识、生态知识等融入其中,使幼儿园美术区域活动成为生态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生态教育概述

生态教育指为了保证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而推广的教育,包括学习生态学知识、树立生态意识等内容,涵盖范围广,是国家近年倡导的重要教育内容之一。生态教育的推广有助于提高全民生态环保意识,扭转人们关于环境保护与生态发展的错误认识,唤醒人们对生态危机的重视,意义重大。

教师在开展幼儿生态教育时要抓住幼儿的天性,以生动有趣、自主探索的方式引导幼儿成长,让他们接触自然,感受大自然的魅力,激活幼儿对自然的热爱。通过生态教育,教师可以培养幼儿热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自己的感情。幼儿园与教师需要依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根据他们的个性特点去规划生态教育的内容,解放幼儿天性,鼓励幼儿交往,指引他们接触自然、了解自然,逐步引导幼儿懂得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塑造幼儿优良的品质,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激活幼儿参与未来生态建设的意愿,从而推进我国全民生态教育。

二、生态教育背景下优化幼儿园美术区域环境的原则

幼儿园美术区域环境的布置是极其重要的,良好的美术区域环境能有效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调动幼儿的美术创作热情,陶冶幼儿情操,启迪幼儿智慧,促进幼儿身心全面成长。教师在生态教育理念下对幼儿园美术区域环境进行优化时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一)依循幼儿个性特点

3~6岁幼儿活泼爱玩、好奇心强、自制力弱,容易被一些新鲜事物吸引,难以较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在生态教育理念下,教师在创设幼儿园美术区域环境时,要考虑幼儿实际活动需求、身心发展规律、个性特点,通过环境的装饰、美化等方式传递环境保护理念,启迪幼儿的智慧,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给幼儿传递正确的生态观念,打造充满童趣、气氛轻松快乐的美术区域环境,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的绘画工具和素材,满足幼儿发展需求。

(二)围绕生态文明主题

幼儿园美术区域环境的创设与优化要以美育为目标,培养3~6岁幼儿的艺术修养、审美能力、美术绘画技能、动手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幼儿园美术区域环境的创设应当从保护生态平衡入手,打造能满足幼儿美术创作需求的环境,开发有关热爱自然、守护环境、废物利用等内容的一系列美术主题活动。例如,教师在布置美术区域时可以加入一些有关海洋、森林、昆虫、动物的装饰,给幼儿营造出一种身处大自然的氛围。

三、生态教育背景下优化幼儿园美术区域环境的方法

(一)打造功能多样区域,满足幼儿创作需求

为了完善和优化幼儿园美术区域环境,将美术活动与生态教育相结合,教师应当在环境创设的过程中顺应幼儿的个性特点,尽可能满足不同幼儿的学习、社交、创作需求,创设灵活、开放、自由、多功能的幼儿园美术区域环境。当幼儿在这个区域活动时,教师要给他们提供丰富多样的绘画创作材料,如画纸、颜料、蜡笔,让幼儿自由取用。

教师可通过仿生植物、树桩、草坪等对园内的美术活动区域进行布置,用安全绿色的木质桌椅、藤编材料框、木质画框等营造出一种自然、原生态的活动环境,同时在墙面、桌面、置物架上粘贴一些动物图案、仿生花、昆虫模型,使整个活动空间井然有序,不失美感,这些措施能给幼儿营造身处大自然的氛围,培养幼儿对自然的热爱之情。另外,教师可以在幼儿园美术区域内为幼儿放置品种多样、丰富齐全的美术创作材料,将幼儿的画作装裱展示,营造出良好的美术学习氛围。在美术区域活动中,幼儿可自行选择材料、自由绘画、尽情创作。除了进行常规绘画外,幼儿还可以开展趣味美术活动,如粘贴画、拼接画、趣味彩绘、创意手工等。教师要尽可能满足不同幼儿的美术活动需求,让他们在活动区域内发现自己的兴趣点。

(二)设定美术区域主题,融入生态教育理念

教师要以生态教育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以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开发潜能、提高审美为培养目标,适当调整幼儿园美术区域的环境布置,创设与热爱自然、尊重自然、环境保护等相关的区域环境,让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参与美术活动,开展丰富有趣的绘画创作比赛或创意美术活动。通过调整和优化美术区域,将生态教育与美术教育结合,增强幼儿美术活动的教育效果。

以中班美术区域主题活动“大森林探险”为例,教师根据主题优化美术区域的环境,从优化幼儿视觉、触觉、嗅觉等感官体验着手,在墙面和桌面上随机放置一些有关保护动物的贴纸以及昆虫的模型,将珍稀花卉的图片打印出来制作成卡片。教师还在桌面上放置森林简笔画、科普童话绘本以及各类绘画工具,让幼儿在美术活动区域可以自主翻看科普绘本,自由探索和进行美术创作,发现隐藏在各个角落中的植物、昆虫,以此启发幼儿美术创作的灵感,激发幼儿对大森林的喜爱之情。

(三)组织环保创作活动,培育幼儿生态意识

基于生态教育理念,教师在布置幼儿园美术区域环境时要充分考虑幼儿创作需求和个性特点,为幼儿准备丰富多样的创作工具,让幼儿尽情挥洒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可观察幼儿在美术区域内的日常活动轨迹,根据实际情况提供绘画素材和创作工具,融入生态教育内容。

例如,在大班美术创意创作活动“纸盒变变变”中,教师根据“变废为宝”的美术活动主题,将平时生活中的废弃纸巾盒、食品包装盒等收集起来,引导幼儿利用绘画、上色、拼接、涂抹、粘贴、刀刻等方式将纸盒改造为颜色鲜艳的小汽车、可爱的小动物、实用的收纳盒或者漂亮的纸袋子等工艺美术作品,激发幼儿改造纸盒的灵感。除了常用的颜料、蜡笔、水彩笔、油画棒之外,教师还可以准备一些常见生活用品或废弃物作为创意美术活动的材料,如糖果纸、垃圾袋、纽扣、宣传单等,将这些材料分门别类放置在盒子中,由幼儿自由取用。另外,教师还可以提供一些半成品,引导幼儿制作手工艺品,让幼儿追随自己的想法,根据这些生活材料的色彩、质地,亲手改造、精心制作,发挥其创造性思维。在幼儿完成制作后,教师要跟幼儿进行互动,点评他们的作品,让幼儿产生成就感和自信心,同时借此机会实施生态教育,将注重环境保护,用美改造生活等理念传递给幼儿,让这次创意美术制作活动成为幼儿难忘的美好经历。

综上所述,生态教育是建设可持续发展社会的重要推力,教师在对幼儿园美术区域环境进行规划、创设、和布置时,要为幼儿提供多元、开放、自主、温馨的良好环境,为幼儿带来更加有趣的美术活动体验,激发幼儿的绘画灵感和创作热情,将保护环境、守护自然、尊重生命等生态教育内容传递给幼儿,塑造幼儿珍爱自然、保护环境的生态意识,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苏州高新区通安实验幼儿园)

猜你喜欢
区域环境美术创作
幼儿园区域环境的建设现状与思考
创意美术
区域环境生态建设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一墙之隔》创作谈
创作随笔
便携式气质联用仪在区域环境现状调查中的应用
创作心得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