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一谈大班幼儿积木游戏活动

2021-11-27 23:00王婷婷
幸福家庭 2021年13期
关键词:大班积木经验

王婷婷

幼儿游戏活动行为一直深受人们关注,它是幼儿借助现有材料和自己已有的认知经验产生的活动。通过探究这些行为产生的原因,教师可以更好地指导幼儿教学活动,提高幼儿游戏的教育效果。在大班幼儿成长过程中,积木游戏深受幼儿喜爱。大班幼儿可以利用大小不一、形状不一的积木材料自由搭建各种各样的建筑作品,展现其丰富多彩的表象思维和探索行为。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有效分析大班幼儿在积木游戏活动中的行为,对幼儿进行智慧化引导。大班幼儿在语言行为和非语言行为上相较于小中班幼儿有较大变化,而这些变化会反映在大班幼儿积木游戏活动行为中。这就要求教师既要有效地创新积木游戏活动的内容,满足大班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又要合理设置积木游戏的活动环节,帮助大班幼儿进一步成长,引导大班幼儿积累丰富的表象经验,发展其行为能力。教师要深入了解大班幼儿的行为特征、深度挖掘积木游戏的教育内涵,明确其类型特点、掌握其活动要点,据此对大班幼儿进行有效的引导,鼓励大班幼儿主动参与积木游戏活动,更好地锻炼大班幼儿的迁移能力及其运用水平,帮助幼儿发展高阶的思维能力。本文从认识大班幼儿积木游戏活动的行为入手,讨论大班幼儿相关的游戏特征,探索幼儿积木游戏活动行为的意义和相关实践途径。

一、大班幼儿积木游戏活动中的行为分类

(一)幼儿的言语行为

大班幼儿在积木游戏活动中,会主动与人交流,其对象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身边的同伴,他们会探讨搭建积木的想法,共同处理遇到的问题并商讨解决问题的思路或方法。在积木游戏中,大班幼儿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将提问作为自己获取信息的主要方法。比如,当个人的建构活动遇到阻碍时,幼儿会主动询问身边的人,利用教师的指导或者其他同伴的协助来解决问题。同时,当幼儿与同伴产生矛盾或是无法听懂教师的口令时,他们会产生相应的问题。

(二)幼儿的非言语行为

非语言行为是大班幼儿在积木游戏活动中的另一种行为表达方式,以幼儿的观察行为和主动尝试行为为主。在开始积木游戏前,幼儿会通过观察事物等方式,形成自我的理解,以获取对游戏的初步印象。大班幼儿会观察事物的外形、大小、颜色等,在积木游戏中若遭遇困境,他们会主动观察教师或者其他同伴的做法,并据此进行有效的模仿,以更好地推动个人的行为。在幼儿认识世界之初,他们由于缺乏实际经验,会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进行尝试性的探索,以此不断地积累生活经验,实现个人的成长或发展。

二、积木游戏活动概述

(一)积木游戏的起源

积木游戏源于古罗马,早在17世纪,英国思想家洛克为帮助儿童认识字母,制作了一套积木,它被后人看作是字母积木的雏形。后来,不断有人制作出类似积木建构的教具,并将其应用于幼儿的成长教育中。很多学者认为,积木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卡洛琳·帕特将积木转化为游戏材料,自此它变成为幼儿的一种玩具。直到今天,单元积木在幼儿游戏中仍广受幼儿的喜爱。

(二)积木游戏的主要类型

积木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普通积木、主题积木、拼插积木等样式,从根本上来说,积木建构游戏是游戏者利用多种不同几何图形的积木实施排列组合的游戏活动。幼儿在积木游戏活动中可以使用大型积木,也可以使用小型积木,不同類型的积木材料有不一样的操作方法。以主题积木为例,它是一种在积木表面印有鲜明主题纹样,构成反映主题信息的建筑,游戏者还可以利用积木制作主题需要的、各种形状的建筑,从而构成主题建筑群。

(三)积木游戏的开展途径

积木游戏活动的顺利开展需要教师的大力支持。教师要对大班幼儿的积木游戏活动行为给予充分的支持,比如,允许大班幼儿自主设定主题,以参观、搭建积木环境等方式引导大班幼儿进行游戏。在开展积木游戏活动时,教师要特别关注积木的材料、数量和颜色等,考虑积木材料的教育价值,采用特色化游戏形式,通过螺旋式推进的活动手段,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积木游戏中,教师要基于大班幼儿的行为特征,让积木游戏材料投放更有针对性,从而有效提升幼儿的建构水平。

三、引导幼儿参与积木游戏活动的意义及方法

(一)培养创作心理,激发游戏兴趣

作为一种建构游戏,积木游戏是从象征性游戏发展而来的,其内容和形式都在不断升级、优化,逐步成为一种广受幼儿青睐的游戏活动。对于幼儿来说,积木游戏活动可以发散其思维,激活他们的想象力。教师在组织积木游戏时,要相应地提高大班幼儿的认知水平,引导大班幼儿认识积木,了解积木的符号意义或是掌握其建构作用,培养大班幼儿“以物待物”的思维,推动大班幼儿创造能力的发展,引导大班幼儿将生活中的事物或者自己想象的画面以积木的形式呈现出来,让大班幼儿在积木游戏活动中获得愉悦感和成就感,从而发展大班幼儿的思维。

在大班教学中,教师要正确引导幼儿在积木游戏活动中的行为,充分考虑不同阶段不同幼儿的成长特征。皮亚杰在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理论中指出,幼儿两岁后会逐步发展个人的象征思维,当他们进入大班后,会相应地形成动手参与积木游戏的思维能力。因此,教师要利用丰富多彩的积木游戏活动,激发大班幼儿的游戏兴趣,有针对性地培养大班幼儿的创作能力,对大班幼儿进行想象力启发和训练等。幼儿对外部世界充满了好奇心,有天马行空的想法。教师要启发大班幼儿根据自己脑海中的回忆或想象,借助大小、形状、颜色各不相同的积木来表现自己的想法,通过尝试运用不同的连接方式,创作出个性化的积木作品,发展大班幼儿的创作力和感知力,让大班幼儿在积木游戏中获得积极的游戏体验,发展大班幼儿深度探究的能力。

(二)丰富经验,增强大班幼儿的能力

幼儿积木游戏活动能帮助大班幼儿不断积累、丰富经验。良好的游戏体验会促使幼儿沉浸在游戏活动中,从而有效地发展其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幼儿会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或是记忆中清晰的建筑形象,在积木游戏活动中表达自己的建构想法或是创新内容。教师要有意识地帮助大班幼儿积累丰富的经验,激发大班幼儿对积木游戏的探索兴趣,比如,积极整合幼儿一日活动等资源,为大班幼儿设置相应的观察任务。在幼儿参与积木游戏活动时,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引导大班幼儿对周围的建筑进行观察和思考,引导其从事物的结构、用途、造型等方面进行有效的观察,帮助大班幼儿在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教师可以指导大班幼儿从不同的视野和角度来观察事物,帮助大班幼儿拓宽视野,引导大班幼儿不断更新自己的经验体系,让大班幼儿在全面认识事物的同时,形成新的建构经验。

不同形式的积木游戏活动在丰富大班幼儿表象经验的同时,可以增强大班幼儿的能力。比如,有的幼儿在积木游戏中没有方向,不知所措。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开展模仿活动,让幼儿先看一些搭积木的视频,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或是让幼儿观察其他幼儿的搭建方法,从而使其有针对性地对模仿的积木建筑进行调整。教师可以鼓励大班幼儿结合自身已有的经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大班幼儿在积木游戏活动中收获自信心。在选择搭建主题时,教师可以鼓励大班幼儿自主确定建构内容,激发大班幼儿对积木游戏的热情,促进大班幼儿能力的发展。

积木游戏活动对于促进大班幼儿的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要以大班幼儿的积木游戏活动作为教学参考,更有效地组织其他不同类型的游戏教学活动。教师要根据大班幼儿活动行为的差异性,丰富积木游戏活动的种类,为大班幼儿营造生动活泼的游戏环境。教师要引导大班幼儿积极参与积木游戏活动,培养大班幼儿的创作能力,丰富大班幼儿的经验,利用多种形式的积木游戏活动,强化大班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促进大班幼儿的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凯幼儿园)

猜你喜欢
大班积木经验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这块积木能给我吗
认知风格与大班幼儿阅读理解能力的关系研究
星钻积木
经验
有爱的地方就有家——大班绘本阅读活动《想要一个家》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我是一颗闪亮的小星星——大班绘本阅读活动《高个子皮皮》
从大班阅读活动“七只瞎老鼠”说说课堂提问这点事儿
有趣的积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