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生成性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2021-11-27 23:27赵倩雯
幸福家庭 2021年13期
关键词:小班幼儿评价

赵倩雯

生成性课程既不是教育者预先设计好的、在教育过程中不可改变的计划,也不是儿童无目的和随意的活动,它是在师幼互动过程中,教育者通过判断儿童的需要和兴趣,不断调整以促进幼儿更加有效学习的课程发展过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强调:“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善于发现儿童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与反应,敏感地觉察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生成性课程的产生具有很强的偶然性,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需要教师在产生过程中因地制宜地开展活动。

一、生成性课程的产生

(一)基于幼儿的兴趣

在新课程标准的引领下,生成性课程的开展要基于幼兒的兴趣,满足幼儿的需求,发挥幼儿的主体地位。《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教师“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学习品质”。例如,在一次户外游戏结束后的分享环节中,小朋友想把自己玩耍的过程用画笔记录下来,在画了一个圆圈后,他开始疑惑应该怎么画自己,孩子对此产生了兴趣,向教师提出了很多有关身体的问题,关于身体的探索之旅就这样展开了。

(二)联系幼儿的生活

生活是生成性课程的重要来源和出发点。《指南》指出:“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例如,糖果是幼儿生活中非常熟悉和喜爱的食品,它精美的包装、各异的外形、美丽的色彩、丰富的口味都对幼儿有着巨大的诱惑力。为了让幼儿了解糖果丰富多样的种类,增强幼儿保护牙齿的意识,教师通过多种形式和孩子们一起去探索各种糖果的秘密,生成了课程“甜甜的棒棒糖”。

(三)捕捉突发的偶然事件

生成性课程的产生十分灵活,它可以源于幼儿的兴趣、教师和幼儿对话中的闪光点,也可以源于幼儿学习和生活中的偶发事件。教师要抓住一日生活中的教育契机,做到眼中有孩子、心中有孩子,利用幼儿关注的小事情创建富有意义的教育活动,充分利用偶发事件,挖掘蕴藏在其中的教育价值。例如,某天幼儿园停水了,孩子们对此议论纷纷,有的说水管坏了,有的说阀门被关上了,有的说水冻住了,有的问停水了怎么办,有的提议一起去找水,于是关于水的探索之旅开始了。

二、生成性课程的构思

生成性课程设计是一个有着内在逻辑、计划性、目的性的系统化活动,需要教师细致地构思。教师可以和孩子们展开一场头脑风暴,了解孩子的兴趣、经验以及需要提高的地方。教师也可以通过制作调查表,了解家长对于课程的看法,让家长参与幼儿的学习生活。在开展课程的过程中,原定的部分内容会因为幼儿兴趣、能力等因素的变化而被舍弃,所以教师要预先准备一部分的内容,对课程内容进行补充、修改和完善,便于课程更加有效地开展。

三、生成性课程的展开

(一)明确问题

教师要了解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点、已经具备的知识经验以及想要了解和解决的问题,引导幼儿围绕主题进行讨论。讨论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对于小班幼儿来说,讨论的形式要活泼生动一些,教师可以进行递进式提问,可以用“为什么”“怎么样”“怎么办”“还可以怎么做”等问题做导向,引导幼儿一步步深入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在小班课程“连‘棉不觉的温暖”中,孩子们在午睡时对棉花产生了探索的兴趣,教师可以询问幼儿这是什么?什么是棉花?棉花是什么样的?棉花是花吗?

(二)深入探究

教师在确定了问题后,可以开展多种类型的探究活动,时刻和幼儿处于积极的互动中。教师可以设计调查表,开展调查活动。例如,在小班课程“小小老鼠知多少”中,教师从“今年是什么年”“关于老鼠我了解多少”“喜欢在夜晚活动的动物有哪些”等问题出发,设计“小小老鼠知多少”调查表。教师还可以在课程中添加多样化的游戏和开放式的创新活动。例如,在小班课程“蛋宝宝大探秘”中,教师可以利用保卫蛋宝宝的游戏激发幼儿的责任心,让他们学会保护并善待生命,理解养育的辛苦。

幼儿的学习过程是一个连续性的过程,他们习得新经验后,还需要经历巩固、提升等不同的阶段,因此合理设计并开展延伸活动十分重要。当幼儿达成现有的活动目标后,教师可以思考如何开展延伸活动,进一步丰富幼儿的经验。延伸是指一个生成的主题可以派生出许多内容,它涉及幼儿成长的各个方面。通过完成这个主题,幼儿的行为、意志、认知、身体、美感等诸多方面得到发展。延伸活动作为集体学习活动的延续,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掌握、运用经验。教师需要重视延伸活动的价值。

(三)结束阶段

在课程的结束部分,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让幼儿相互分享并交流成果,将课程推向高潮,同时帮助孩子回忆在课程实施中学到和运用过的技巧、策略以及探究过程。例如,在结束小班生成性课程“纸趣”“‘布一样的世界”和“好玩的拓印”时,教师可以展示幼儿往期的作品,用便签纸记录幼儿的想法。幼儿园也可以组织相关的课程汇报活动,评估各班的课程实施情况,并通过公众号分享给家长。

四、生成性课程的评价

课程评价可以有效促进幼儿能力的多方位发展,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与素养,提高幼儿园的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家园合力。教师可以从四个维度进行评价:一是对课程方案的评价,教师可以从课程的规划性、创造性等角度着手,评价主题目标、主题计划的实施情况,反思在课程展开的过程中是否忽略了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二是对课程内容的评价,教师要考虑地方课程和原本课程的比例关系,学科与活动、知识与游戏的设置是否合理,思考课程内容是否符合幼儿的年龄和现有发展水平;三是对课程实施情况的评价,教师要思考在课程的进展中是否创设了与课程相关的课程环境,是否投放了与课程相关的区域材料,观察与指导幼儿活动时运用了哪些方法,活动的方式是否符合孩子的需求,是否详细解读目标、充分开发了课程资源;四是对课程效果的评价,教师可以通过搜集整理幼儿参与课程的资料和作品,针对幼儿在教育过程中的情况,采用事件取样、时间取样、轶事记录等方法进行观察记录和分析评价,还可以实施外部评价,汲取更多专业的建议与方法。

生成性课程对幼儿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它培养了幼儿的责任感和自信心,充分体现了幼儿的兴趣需要和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性地位。生成性课程具有灵活性、开放性的特点,对于习惯依赖于教育参考书、网上现成资料的幼儿园教师来说,设计生成性课程是一个艰难的挑战。教师只有在理论学习、同行互动、师幼共长的支持下,不断提高自身的育人意识和能力,观察幼儿的行为,关注幼儿的需求,才能设计真正切合幼儿实际需要的课程内容,有效支持和引领孩子自主学习,让幼儿在生成性课程活动中享受学习和探究的快乐。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民生幼儿园)

猜你喜欢
小班幼儿评价
小班教学 有效交流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如何在幼儿园小班开展区域活动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护理专业英语小班教学探讨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