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先行 畅享表演

2021-11-27 23:31叶琪
幸福家庭 2021年13期
关键词:童谣乡土游戏

叶琪

游戏材料的投放、选择会影响幼儿对表演游戏的兴趣,影响幼儿游戏的表演水平和兴趣。鉴于此,我们挖掘了一些乡土资源,从表演游戏环境、表演游戏道具、表演游戏经典内容角度出发,去粗取精,将乡土资源与表演游戏进行融合,从而促进幼儿创造能力、艺术表现能力的发展。

表演游戏是幼儿通过语言、动作、道具服饰等手段,表现文艺作品(语言类、音乐类)的情节和内容的活动,是幼儿最喜爱的游戏之一。幼儿表演游戏融想象、创造于一体,有助于幼儿创造、艺术表现、语言表达等能力的发展。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生活决定着教育,教育改造着生活。教师要从幼儿的生活实际出发,善于利用周围环境中的游戏材料,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以笔者所在幼儿园为例,本园地处水乡名镇——千灯镇,拥有得天独厚、富有特色的本土文化资源。千灯镇被称为“百戏之祖”昆曲的发源地,是爱国思想家顾炎武的故居,拥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因此,笔者以表演游戏为切入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发和利用乡土资源,开展了一系列具有乡土特色的表演游戏活动,让每个幼儿都能在游戏中获得自由、自主、和谐、愉悦的发展,践行了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活的乡村教育要用活的资源”的教育思想。

一、多途径收集乡土材料,满足表演游戏需要

(一)幼儿收集

幼儿可以利用外出参观、游玩、散步等时机收集表演区所需要的乡土材料。例如,幼儿在家长的带领下游览千燈古镇时,可以收集葫芦制品、竹编制品、油纸伞、折扇等表演道具。在教师的带领下,幼儿外出散步游戏时,可以在草地上收集鹅卵石、野花等自然材料,在树林中收集各类果实、种子、壳类等材料,将它们带回表演区制作相关的表演道具。幼儿还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回收废旧的材料,例如矿泉水瓶、易拉罐、牛奶罐、纸盒纸箱、水管等,将它们用于表演、制作相应的故事场景等。教师让幼儿参与表演道具材料的收集过程,能有效激发幼儿参与表演游戏的兴趣,提高幼儿在表演游戏时使用道具的积极性。

(二)家长收集

教师可以号召幼儿家长参与制作或提供表演游戏的道具材料,如豆子、簸箕、竹篓、竹篮、葫芦、竹竿等道具。家长可以根据幼儿表演游戏的内容,和幼儿共同收集具有表演性的寓言故事、童谣、戏曲、音乐、神话传说等。除了收集物质材料和表演内容外,幼儿家长还可以协助幼儿制作表演道具,如利用破旧的衣物、毛线、布料等,帮助幼儿制作表演的裙子、帽子、披风等。例如,有些家长找来稻草,帮幼儿制作了许多表演场景道具,如稻草栅栏、稻草人等。

(三)教师收集

教师要积极主动地收集、制作表演区的道具材料,如一些成品道具鼓、快板、戏曲服饰等,还可以收集一些常见的乡土或自然材料制作幼儿表演游戏的故事场景等,如用稻草、芦苇制作“田园”,用鹅卵石、树枝、竹竿制作“林间小路”,将豆子装入葫芦、竹筒制作沙锤,在小号竹匾四周挂上铃铛帮幼儿自制铃鼓等。此外,教师要发挥自身的号召作用,发动幼儿家长与幼儿一起制作表演的道具,以此丰富表演区的材料,为幼儿营造开放的、富有创造性的环境。

二、师幼互动创设表演游戏环境,营造自主愉悦游戏氛围

在创设表演游戏的环境时,教师可以布置丰富的游戏场景以及投放各种各样的游戏材料,积极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引导幼儿按游戏的需要共同协商,帮助幼儿摆放各类场景道具,为幼儿创设一个平等、和谐温馨的游戏环境。教师可以确定表演环境的主题,幼儿可以自主为表演区制作相应的道具。在游戏结束后,教师可以让幼儿一起整理游戏场地,这样不仅能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还能体现幼儿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比如,在“小猫钓鱼”表演游戏中,笔者引导幼儿了解故事内容,组织幼儿讨论游戏中需要哪些道具等问题。有的幼儿说:“我们需要鱼竿和水桶。”有的幼儿说:“我们需要有钓鱼时坐的小凳子。”还有的幼儿说:“池塘周围要有花丛。”幼儿丰富的奇思妙想增强了表演游戏的表现效果。根据幼儿的回答,笔者开始协助幼儿动手制作各类游戏道具:用瓶底拓印的方法装饰纸板,将其做成草丛;将几个竹筒围圆,用绳子将它们固定做成凳子;把纸箱一侧开个圆孔,将其做成水桶。幼儿在制作游戏道具的过程中,深入了解了游戏的内容,这有助于锻炼幼儿的独立性和自信心,发挥幼儿的创造性,使其体验到劳动的成就感和自豪感。

三、挖掘改编本土经典内容,培养幼儿道德审美观

千灯镇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如神话传说、名人轶事、寓言故事、童谣、绕口令、民间故事等。这些内容情节生动,可以陶冶幼儿的审美情操,丰富幼儿的认知。教师要去粗取精、内化理解,从本土经典内容中挖掘出适合幼儿表演游戏的内容。

(一)选编童谣,凸显开放性

押韵有趣的童谣,念起来琅琅上口、别有韵味。教师可以精心筛选合适的童谣,适当改编童谣的内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例如,在改编童谣《月亮堂堂》时,笔者引导幼儿主动扮演童谣中的各种角色,剩下的幼儿担任旁白的任务。只见脸上蒙着面巾、背上挎着大口袋的“贼”首先出场,当旁白念到“亮月堂堂,贼来偷酱缸。盲人看见只,哑子唤起来。聋子听见只,蹩脚追上去。卷手捉住只,磨糠粗绳捆起来”时,“盲人”“哑巴”“聋人”“蹩脚”“卷手”等角色依次登场,合力“抓贼”。最后在胜利的音乐中,幼儿一起鼓掌庆贺。这种以戏剧化的游戏场景来表演童谣的方式,增强了幼儿的情境体验,激发了幼儿的想象,有助于幼儿自由地、开放地参与游戏。

(二)巧用快板、肢体表演等形式,凸显趣味性

教师可以将节奏明朗、简短精悍的绕口令和快板或是简单的肢体动作相结合,以此提高幼儿的节奏感和反应能力。例如在学习绕口令《虎和兔》时,教师可以请幼儿分角色扮演“老虎”“兔子”。当念到“坡上有只大老虎”时,扮演“老虎”的幼儿就做出凶狠的动作及表情;当念到“坡下有只小灰兔”时,扮演“兔子”的幼儿就竖起两指放在头顶。在幼儿熟悉绕口令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逐渐加快朗诵的速度,持续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鼓励幼儿充分利用肢体动作丰富自己的表演内容,为幼儿创造广阔、自由的表演空间。又如在学习绕口令《打醋买布》时,教师可以请幼儿手拿竹板,边打边唱,从手快到嘴快,以此加快幼儿朗诵的节奏,引导幼儿注意配以相应的表情、眼神、手势、姿势等。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不同形式的朗诵,如齐声朗诵、轮流朗诵、接句朗诵等,锻炼幼儿的合作能力、反应能力等,让幼儿感受语言表演游戏的趣味性,给予幼儿新奇的游戏体验。

(三)融合昆曲,凸显艺术性

千灯镇是昆曲的发源地。教师将昆曲融入表演游戏中,可以帮助幼儿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在传承和发扬昆曲这一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提高幼儿的艺术素养。如在表演昆曲《牡丹亭》时,笔者选择了《牡丹亭》中《游园》的片段,适度改编后引导幼儿进行表演。幼儿穿上水袖,戴上自制的戏曲头饰,跟随伴奏表演着简单的戏曲动作,如敲门、开门等。幼儿虽然不会唱昆曲,但在此类表演游戏中通过戏曲动作等表演,感受了戏曲独特的魅力,培养了对戏曲的热爱之情。

(四)筛选寓言,凸显创造性

寓言故事结构简短,多用借喻手法,将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蕴含于简单的故事。教师利用寓言故事来开展表演游戏,不仅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叙述能力和表达能力,而且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观念以及提升幼儿的审美能力,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品质。例如,在一次故事分享会中,幼儿对《狐狸和乌鸦》这则寓言很感兴趣,于是笔者提议在小舞台上展开表演,并趁机引导幼儿讨论:这则寓言有哪些角色,需要哪些道具,道具从哪里来,我们需要“导演”吗,“演员”和“导演”的任务各是什么等一系列的问题。

经过一番思考和探索,幼儿找来竹筒、树枝和绘画工具,他们分工合作制作各类场景道具,共同协商角色的分配问题,兴致勃勃地开始了《狐狸和乌鸦》的初演。在表演中,幼儿发现故事短小,表演时间短,表演不尽兴。这时,笔者引导他们:“乌鸦丢了肉后会怎么想,它会做些什么事,狐狸吃到肉后是什么心情,它又会做什么呢,乌鸦和狐狸第二次见面会发生什么呢?”经过想象和加工,幼儿对《狐狸和乌鸦》的故事进行了二次创编,在第二次故事表演中呈现了新的内容,表现出了幼儿的创意。这一过程锻炼了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加深了幼儿对寓言故事道理的理解。

综上所述,游戏材料是表演游戏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多途径收集乡土材料,去粗取精,选择符合幼儿发展需求的游戏材料,通过师幼共同创设表演游戏环境、制作表演道具、挖掘乡土经典表演内容等方式,给予幼儿参与制作、自由支配的游戏机会,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淞南幼儿园)

猜你喜欢
童谣乡土游戏
童谣里的童年
乡土人才选好更要用好
快乐童谣
乡土中国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芬芳乡土行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
读《乡土中国》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