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游戏化下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

2021-11-27 23:31邹丽
幸福家庭 2021年13期
关键词:行为习惯情境游戏

邹丽

良好的行為习惯对幼儿人格的健康发展、幼儿心智的不断完善至关重要。幼儿是天生的游戏者,游戏是幼儿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游戏化课程是幼儿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利用各种游戏化课程,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幼儿的成长。

一、创设游戏情境,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实施生活课程游戏化

教师要以“生活即教育”为指导,让幼儿在生活中学习,利用各种各样的游戏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相关研究表明,如果让幼儿的学习内容与幼儿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幼儿自觉接受知识的可能性就比较高。教师要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结合幼儿年龄小、自控能力弱、不能长时间集中注意力等特点,合理地设计游戏活动。教师要选择与幼儿生活情境接近的主题内容,在按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等相关要求的前提下,将知识的学习寓于快乐的游戏。

比如,笔者在组织幼儿开展娃娃家、逛超市、上医院等游戏时,引导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学习和掌握礼貌用语,让幼儿体会懂礼貌的重要性。以游戏“娃娃家”为例,萱萱到朋友家做客,一进门,“妈妈”就热情地招呼萱萱:“你好,请进来坐。”待萱萱坐好以后,“爸爸”给萱萱端上饮料,邀请萱萱品尝。幼儿的角色意识鲜明,他们演绎得生动逼真。在游戏的总结评价环节,笔者对“爸爸”“妈妈”说:“你们做得很好,对客人很热情,不仅使用了文明礼貌用语,还主动拿饮料招呼客人,是懂礼貌、讲礼貌的好孩子。”教师不仅可以培养幼儿良好的礼仪行为,还可以引导幼儿体会角色为家庭付出的辛苦,让幼儿更加理解和尊重自己的父母。

(二)创设故事化的游戏情境

故事具有语言优美、情节简单生动、想象丰富、人物形象可爱等特点,深受幼儿的喜爱,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和娱乐价值。幼儿需要故事,故事是幼儿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对幼儿进行行为习惯教育时,教师可以巧妙设置故事化的游戏情境,让幼儿学习正确的行为习惯,通过自主创编合理的故事结尾等方式,引导幼儿发现和掌握良好行为习惯的相关标准,如互相帮助、礼貌谦让等行为规范的基本知识。例如,笔者在讲述《给你找个好房子》时,通过懒惰的故事主人公银田遭遇的各种事情,让幼儿明白了勤于收拾房间的重要性,有利于培养幼儿参与劳动的毅力、责任心和耐心等。

笔者还给幼儿播放短片《陌生人来敲门怎么办》,培养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利用短片中的故事让幼儿知道不能随便给陌生人开门的道理。笔者还组织幼儿谈话以及鼓励幼儿进行情境式表演等,进一步加深幼儿对于不能随意给陌生人开门的理解。教师还可以向幼儿传授一些日常的生活经验,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教师可以利用丰富多样的幼儿故事,改变幼儿不良的行为习惯,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培养幼儿的耐心、爱心,促进幼儿健康的成长。

(三)让幼儿成为游戏的主角

相关研究表明,情景式学习会给幼儿带来愉悦的情感体验,触发幼儿的灵感,激活幼儿的学习欲望,让幼儿主动进行思考和分析,并在分析中掌握知识。教师要不断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和千变万化的游戏形式,让幼儿更轻松、愉悦地进行学习活动。笔者调研发现,角色扮演游戏是幼儿最喜欢、最乐于参与的一种游戏形式。教师可以根据幼儿年龄的特点,设计颇具特色的区域角色游戏,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人物角色,鼓励幼儿模仿角色的语音、语调、言行、举止,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身心的愉悦,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笔者发现,幼儿在扮演角色时,态度十分认真,角色意识很强,展现自我的情绪十分高涨。比如,在扮演“今天我是谁”主题活动中,幼儿能根据故事情境,走进不同的生活场所,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幼儿通过模仿进一步了解生活,认识社会中的各类角色。幼儿扮演的角色越多,积累的生活经验就越多,这些经验能更好地指导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学习活动,如学会如何独立生活、如何与人合作、如何与人分享等。教师可以通过游戏向幼儿传授道理,提升幼儿的品德修养。比如,在户外射击游戏的场地上,扮演士兵的幼儿需要保护受伤的幼儿,直到医护人员前来救助受伤人员,这是在培养幼儿自制力和责任心的良好契机。

二、优化游戏策略,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游戏由游戏参与者和游戏规则两部分组成。幼儿参与游戏的过程是幼儿学习成长的过程,教师要善于发现游戏的教育价值,利用游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利用好游戏评价

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教师要不断引导幼儿,合理利用激励与评价等机制,帮助幼儿发现自我、肯定自我、完善自我。教师要及时评价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表现,及时纠正幼儿不正确的言行,引导幼儿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改正,实现幼儿的良性发展。对于幼儿优异的游戏表现,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和称赞,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促进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师要根据幼儿追求上进等心理需求,及时评价幼儿的游戏表现,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比如,在开展建构游戏活动时,浩浩推倒了其他幼儿搭好的房子,琪琪主动帮其他幼儿重新搭好房子。这时,笔者表扬了琪琪,提议其他幼儿向琪琪学习,还耐心地跟浩浩沟通,让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行为,鼓励浩浩跟着琪琪等幼儿一起主动重新搭建房子。

(二)利用好游戏规则

幼儿年龄小,自我约束能力差,难以遵守集体活动中的行为规范,需要教师对其进行引导。在游戏活动中,教师应尽可能地运用丰富的游戏语言来引导幼儿遵守游戏的规则,以此推动游戏活动的顺利开展。例如,在户外游戏“小小交通员”中,教师要向幼儿详细讲解游戏的规则,让他们知道车辆要怎么走、不能造成交通拥堵、红灯停绿灯行等交通规则。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可以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培养规范意识,实现自我约束。还有“猫妈妈和小猫”的游戏,可以帮助幼儿养成轻轻走路、轻声入睡的行为习惯;在“一二三木头人”的游戏中,幼儿可以准确找到自己的位置,并做到坐好、站好、不随便动等要求。

(三)发挥榜样的力量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当幼儿尚不理解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的时候,他会观察并模仿别人的行为。教师要充分挖掘幼儿生活中的典型事例,利用榜样的力量去影响幼儿,激发他们的自我效能感。比如,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公益短片引导幼儿学会帮助别人、学会爱护环境、学会遵守交通规则等,还可以让幼儿间相互促进、共同成长。教师可以利用手指儿歌,如《好孩子要诚实》《一分钱》设计相关游戏活动,让幼儿在表演中了解诚实的重要性,培养幼儿实事求是、拾金不昧等优秀品质。在游戏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榜样的故事让幼儿学会保护自我、诚实合作等,提高幼儿明辨是非的能力,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幼儿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而言之,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需要教师持之以恒的努力。在课程游戏化的理念下,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式,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基于幼儿的日常生活,合理设计游戏活动,发现游戏的教育价值,培养幼儿积极健康的行为习惯和意识,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作者单位:苏州高新区镇湖幼儿园)

猜你喜欢
行为习惯情境游戏
不同情境中的水
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幼儿抓起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体育课中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护患情境会话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