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生态思维理念下幼儿园户外角色游戏的实施途径

2021-11-27 23:31王丹蕾
幸福家庭 2021年13期
关键词:笔者幼儿园游戏

王丹蕾

一、生态思维与幼儿园户外角色游戏的关系

(一)生态思维

笔者认为,生态思维是指与生态学、耗散结构理论紧密相连,运用唯物辩证及生态哲学思维方法,审视思考自然界,认知人与自然整体性、多元性、循环性的关系,并以人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协同进化与和谐发展为价值取向的现代思维方式。生态思维具有进化的协同性、关系的多元性、能量转换的循环性、有限与无限相统一等特征,辐射领域广,涵容要素全,具有多重的价值属性。从自然价值维度分析,生态思维既关注生命体,也重视非生命体,注重生态系统的和谐与平衡,核心在于引导人们尊重生命、爱护自然;从社会价值维度看,生态思维作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融入了人们的思维理念,能帮助人们不断完善已有的认知结构,助力人们解决生态、精神的危机。教师将生态思维融入幼儿园户外角色游戏,有助于引导幼儿顺应生态规律、感受生命的多样性,增强幼儿的生态情感,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道德规范、生态美德。

(二)幼儿园户外角色游戏

幼儿园户外角色游戏是指教师基于幼儿的社会生活经验,以露天场所为主阵地,采取游戏的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想象等方式,创造性地反映其个人生活的活动。从教学目标上看,幼儿园户外角色游戏旨在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引导幼儿在与同伴的交往过程中,丰富其生活经验;从指导策略上看,幼儿园户外角色游戏主要以想象活动为支撑,幼儿通过对生活中角色的模仿与再现,获得与人交往的机会。

(三)生态思维与幼儿园户外角色游戏的关系

一是支撑与依赖的关系。近年来,我国幼儿园逐步将自然和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幼儿教育的培养规划,并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开展自然性实践研究,引导幼儿亲近大自然。生态思维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价值取向,渗透在幼儿园教育的方方面面,为幼儿户外教学及角色游戏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理念支撑。同时,幼儿园为幼儿创造了更多接触自然的机会,在持续性游戏过程中丰富生态思维的内涵。二是内促与制约的关系。幼儿园户外角色游戏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是融生态思维于幼儿教育实践的活动,贴近学前教育的本质。在开展户外角色游戏时,教师运用生态思维指导教学,有助于幼儿教学活动的良性开展,提高幼儿对自然与人类之间关系的感知与理解,拓展幼儿园课程的内容。

二、生态思维在幼儿园户外角色游戏中运用情况

为切实了解现状,笔者结合教学实际,采取访谈了解、查阅资料与课堂观摩相结合的方法,分别对25所幼儿园的101名幼儿教师进行了实地调研。调研期间,笔者按照配额与抽样选取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了调研的对象及数量,分为小班、中班、大班三个层次。经过综合分析,笔者发现接受调研的教师普遍存在以下三个问题。

(一)教师的教学能力有待提升

幼儿园要加强对幼儿生态文明教育,发展幼儿可持续发展的思维。教师要将生态思维融入幼儿园户外角色游戏的全过程,真正成为“亲近自然”教学的践行者。经调研,笔者发现部分教师欠缺运用生态思维的意识及运用生态思维的能力。32.67%教师认为“融生态思维于幼儿园户外角色游戏是学校的事,与教学无关”,21.79%教师认为“生态思维属于抽象性概念,无法融入”,25.74%教师认为“户外角色游戏重在实践,无须融入生态思维”。此外,部分教师过度依赖课堂集体教学,对融生态思维于户外角色游戏教学中融什么、怎么融等问题把握不准,或是片面认为只让幼儿接近自然就行了,忽略了让幼儿感受自然、理解自然以及保护自然等教育内容。教师的教学素质、教学能力有待提升。

(二)幼兒园户外角色游戏的内容亟待丰富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幼儿对自然的认识来源于他们的经历。教师要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身心发展规律,积极创造各种条件,引导幼儿在自然中多观察、多探索,开拓他们的眼界。在调研中,笔者发现部分教师在开展游戏时难以系统地、全面地融入生态思维。其中,97.03%教师反映“按教材要求施教,融入生态思维内容零散”,96.04%教师反映“由于没有纳入教学考核,融的随意性强”,50.49%教师反映“未能循序渐进地融入生态思维”,99.01%教师反映“缺乏系统融入的计划与方案”。经查阅资料,笔者发现现有学前教育教材均缺乏融生态思维于户外角色游戏的教学理念及其他相关内容。另外,通过深入访谈,笔者了解到调研教师都能认识到“自然环境不是孤立存在的”,但因为拓展延伸不到位、教学内容不完整,幼儿能够接触和感受自然的条件和机会不多,没有充分展现亲近自然的天性。

(三)教师的教学方法尚需改进

在幼儿园户外角色游戏中,教师不仅要锻炼幼儿的身体,融入与渗透生态思维,更需要不断挖掘、开发和利用户外的自然资源,真正将自然资源转化为课程资源。笔者通过调研发现,32.69%教师反映“找不到生态思维与户外角色游戏的结合点”,45.87%教师反映“难以拓宽融的渠道”,52.34%的教师对“自然资源的挖掘与利用把握不够准确”。笔者现场观摩了一所幼儿园中班以“惠乐银行”为主题的户外角色游戏,授课教师准备了游戏材料,向幼儿讲解了银行人员的工作内容。由于教师没有将“同伴间积极交往、友好合作”“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性格”等生态思维内容融入游戏活动,导致该游戏没有明显体现和谐发展的主题,且教师的教学方法相对单一,没有发挥户外角色游戏的教育效果。

三、生态思维融入幼儿园户外角色游戏的途径

(一)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针对一些教师在户外角色游戏中融入生态思维的意识不强、教学能力相对较弱等问题,笔者想出了以下措施:一是强化教师生态思维。在开展大班角色游戏“热闹的菜场”前,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实地参观菜场并用图画等形式记录下菜场摊位的布局,为创设户外游戏的环境积累素材。教师可以利用情景再现的方式,鼓励幼儿模仿老板、顾客进行对话。教师还邀请家长参与助教活动,结合家长的工作经历,幼儿细致地了解菜场买卖活动的规则,游戏水平得以提高。二是提升教师的教学素养。幼儿园可以采取教研活动、课题牵引、理论培训、实地观摩等方法,提升教师的素质与能力。笔者所在幼儿园多次组织区园联动活动,为教师提供各种外出学习机会以及为教师创建丰富的交流平台。教师要主动适应新时代背景下幼儿教育的新形势,及时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深挖户外游戏的资源,在不断学习和研究中提升自身的教育专业素养。

(二)丰富幼儿园户外角色游戏的内容

一是系统性推进。在纵向上,教师要明晰各年龄段幼儿的特点,在开展户外角色游戏活动时,适当调整教学的内容,如选取恰当的生态教育内容、使用合适的教育理念、培养幼儿的实践能力等,以此形成由浅入深、梯次推进的逻辑结构。在横向上,教师要将户外角色游戏按照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顺序进行排列,体现生态思维的协同性、整体性,使幼儿在系统的游戏活动中学会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具备初步生态思维方式。二是全方面融入。在小班“烧烤店”游戏中,教师新增了果干、竹签等游戏材料,引导幼儿串烧食材并售卖其商品。新投放的材料激发了幼儿浓厚的兴趣,导致“食品制作区”出现拥挤的现象。针对这一现象,教师作为“服务员”及时介入幼儿游戏,引导幼儿思考这些食材够不够、这么多客人我忙不过来了怎么办等问题。有的幼儿提出“人多可以排队取餐”的建议,有的幼儿收集了落叶作为食材的代替品,有的幼儿发现一名服务员太少,就自发扮演起“服务员”。教师引导幼儿自觉排队,帮助幼儿树立了遵守社会规则的意识,促进幼儿由他律向自律转变,充分体现了生态思维的统一性、协调性、价值性等特点。

(三)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

针对一些教师在户外角色游戏中存在拓展延伸不足、方式方法不够灵活等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是拓宽路径。幼儿园户外角色游戏并非局限于教材,教师要树立全收获、全要素的理念,如在幼儿园每种一种植物就可以增加一种课程资源,就可以为幼儿增加一个学习的机会。在“石磨坊”的角色游戏中,教师引导幼儿开展了制作豆浆的系列活动。幼儿在参与种豆子、采豆荚、剥豆子、晒豆子、泡黄豆、加水磨豆浆等过程中,记录和观察了豆子的成长,采摘了自己的劳动成果,制作并品尝了美味的豆浆。在开展此类游戏活动时,教师要选择合适的植物,要考虑植物的生长变化是否明显,要考虑幼儿是否有兴趣参与种植活动等问题,拓宽生态思维的应用范围,带幼儿走出教室,引导幼儿在大自然中自主发现和自主探索。

二是巧用实劲。以大班“惠乐体能营”的户外角色游戏为例,在定位游戏主题时,教师不能简单地将其定位为敌我角色的扮演、你追我赶的追逐活动,而是要融入生态思维,投放更多的游戏材料,如迷彩服、水枪、沙袋、帐篷等,鼓励幼儿创建户外小军营的游戏场地。另外,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开展队列练习、练兵备战、冲锋作战、战地抢救等活动,强化幼儿的团队意识,帮助幼儿感知军人的角色特点,激发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培养幼儿勇敢坚强的优良品质。

融生态思维于幼儿园户外角色游戏的内容,既是一个常研常新的理论性课题,又是一项需要持续改进和创新的实践性教学活动。这需要教師基于幼儿园的空间分布特点,强化运用生态思维的意识,提升运用生态思维的能力,改进幼儿教学的方法,帮助幼儿积累多领域的经验,促进幼儿全面健康成长。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科技城西渚实验幼儿园)

猜你喜欢
笔者幼儿园游戏
我爱幼儿园
老师,别走……
欢乐的幼儿园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爱“上”幼儿园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