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小班角色游戏的指导方法

2021-11-27 23:27何小珍
幸福家庭 2021年13期
关键词:汤圆娃娃小班

何小珍

刚入幼儿园的小班幼儿没有开展自主性游戏的经验,如何让他们快速掌握自主性游戏的玩法至关重要。笔者从游戏前、游戏中、游戏后的指导入手,探讨了指导小班角色游戏的方法,以期为教育工作者的教育实践提供参考。

一、游戏前的指导:教师进行引导

皮亚杰说:“幼儿的智慧源于材料。”丰富的游戏材料是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和基础,直接影响幼儿活动兴趣的高低。教师要采取合理的方式满足幼儿的种种需求,帮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成长。教师可以通过环境创设达到教育目的,如教师可以发挥标识的作用,在“娃娃家”放一个生日蛋糕标识,暗示幼儿在家里给娃娃过生日;又如,在圣诞节来临之际,教师可以在“超市”前放置圣诞树标识并播放圣诞歌曲,引导幼儿开展游戏,提高幼儿的游戏兴趣。

游戏环境的创设是为了吸引幼儿主动、自愿、愉快、自由地参与游戏。开学初,笔者把“美食城”的区域设置在教室旁边,空间狭小,导致部分幼儿很难在游戏中正常有序地排队并进行买卖活动。小班幼儿的游戏经验较少,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小客人”都挤在柜台前,七嘴八舌地点东西,游戏秩序混乱,经常出现“你推我”“我挤他”“钱给错了”“没给钱就买到东西”“给错东西”“给错数量”等情况,“美食城”的“营业员”受到了很大打击,其他幼儿的情绪也受到了很大影响,有的幼儿索性坐到小椅子上不参加游戏了。后来笔者把“美食城”游戏区的位置换到了教室中间,由于空间足够,幼儿有了排队的地方,只需适时提醒,幼儿就能把队伍排得整整齐齐,游戏过程也变得顺利了。

小班幼儿生活经验不足,很容易在活动过程中弄混角色。为此,笔者和幼儿共同讨论,思考怎样才能让别人迅速判断出自己扮演的角色,如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由于这些角色贴近幼儿的生活,他们讨论的热情十分高涨,有的说可以让爸爸戴领带上班;有的说奶奶每天都要买菜做饭,可以让奶奶系上小围裙;有的说妈妈爱漂亮,要戴上漂亮的丝巾;还有的说爷爷年纪大了,需要戴老花眼镜看报纸。幼儿在积极讨论中顺利地解决了弄混角色的问题,提升了解决问题的能力,豐富了自身的游戏经验。

刚入园的小班幼儿才接触角色游戏,他们不知道什么是“娃娃家”,不了解怎样开展“娃娃家”游戏。笔者可以先让幼儿观看大、中班幼儿的游戏过程,让他们先初步了解游戏规则,随后笔者和幼儿一起讨论,让他们说一说自己家里有哪些成员,成员们通常会在家里做什么事情,他们做事情的时候会说哪些话?通过这种方式,幼儿的知识经验得到了丰富。笔者还组织幼儿在游戏区进行模仿游戏,让他们学习基本的游戏技巧,在笔者的引导下,幼儿的游戏经验越来越丰富。在小班幼儿的角色游戏中,教师可以给幼儿创设符合他们兴趣的主题游戏,如“给爸爸过生日”,让幼儿从简单的模仿逐渐过渡到自主创编。

二、游戏中的指导:教师合理干预

教师要参与幼儿的游戏,观察、了解幼儿在游戏中的各种行为,评估幼儿的游戏能力,思考如何正确指导幼儿,调整游戏的规则,丰富幼儿的经验,促进游戏的顺利开展。

教师参与幼儿游戏的方法有很多种。教师可以采用游戏介入法、材料提供法和语言指导法,及时了解幼儿游戏时的情况和需要,并给予他们针对性的指导,提高幼儿的游戏水平。在小班幼儿第一次开展角色游戏时,教师可以扮演游戏中重要的角色,引导幼儿开展游戏。如在“娃娃家”游戏中,教师可以扮演老奶奶的角色,在游戏过程中适时引导幼儿的行为,让幼儿学习怎样和同伴交流沟通。随着幼儿游戏水平的提高,教师可以逐渐淡化自己的作用,让幼儿开展自主游戏。

在幼儿逐渐熟悉了游戏规则,能自主开展游戏后,教师应寻找合适的契机,引导幼儿与同伴讨论,分享彼此的游戏经验,进一步提升幼儿的游戏能力。笔者在幼儿游戏过程中,经常扮演摄像师的角色,记录幼儿游戏的精彩瞬间,并适时给予幼儿简单的指导,这是他们喜欢的指导方式。在一次“美工坊”游戏活动中,萌萌用橡皮泥做饺子,做完红色饺子后又开始做绿色的,做完绿色饺子后还想做蓝色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比较薄弱。笔者观察到这个情况后对他进行提问:“我想给娃娃家的小宝宝买些汤圆吃,不知道‘美食城有没有卖的。”受到笔者的启发后,萌萌兴奋地叫道:“有,我会做,老师你看!”她一边做一边解释做汤圆的方法,“我妈妈教过我的,一定要这样搓一下,老师你看我做的汤圆圆不圆?”“嗯,萌萌好棒呀,搓的汤圆又大又圆,一定很好吃,‘娃娃家的宝宝喜欢彩色的汤圆,你会不会呀?”听了笔者的话,萌萌又做了红、绿、黄等不同颜色的汤圆,并开开心心地把汤圆送到了“娃娃家”。

三、游戏后的指导:让幼儿共同参与

游戏后的讨论环节是幼儿提升游戏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讨论,幼儿不仅可以了解自己的游戏表现,还能从其他幼儿身上学到实用的游戏技巧,逐渐形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提升自身的游戏经验。教师要不断更新游戏主题,增加游戏中的材料,调整游戏规则,激发幼儿进一步开展游戏的欲望。小班幼儿的语言组织能力较差,很难生动形象地描述自己与他人的游戏情况,教师可以用摄像机记录幼儿游戏的画面,并在讨论环节播放。笔者曾经拍摄到这样一个画面:“爸爸”楠楠抱着“娃娃”坐在小床上,为“娃娃”生病而犯愁,但由于游戏快要结束了,旁边的幼儿都在收拾玩具,没有注意到这一点。游戏结束后,笔者引导幼儿一起讨论这个话题,询问幼儿当小孩生病时家长应该做什么,幼儿纷纷表示要去医院。笔者进一步启发他们,告诉幼儿医院离得很远,话音刚落就有幼儿大声喊:“可以去药店。”“可我们这里也没有药店呀,没有药店怎么办呢?”笔者继续提出疑问,这时有幼儿回答说可以从家里带药过来,笔者顺着幼儿的思路告诉他们可以设立一个药品专柜。

教师发现幼儿在游戏中的问题后,不应急于解决,可以将问题反抛给幼儿,让幼儿自己思考,鼓励全体幼儿出谋划策,积极思考解决方法,这能扩展他们的思维空间,比直接传授知识更有效。在区角活动中,教师可以把个别幼儿的疑问抛给全体幼儿,让他们尝试自主解决问题,学会连贯、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

(作者单位:苏州工业园区胜浦街道吴淞幼儿园)

猜你喜欢
汤圆娃娃小班
元宵VS汤圆
小班教学 有效交流
如何在幼儿园小班开展区域活动
汤圆来卖萌
Listen and Number 等
汤圆
三个娃娃一台戏
简易娃娃床
护理专业英语小班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