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区域活动的创建

2021-11-27 23:31王秋怡
幸福家庭 2021年13期
关键词:建构设置笔者

王秋怡

爱玩是幼儿的天性,他们活泼好动,对新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也比较强。刚入园的小班幼儿在教师的指引下,能很快习得规则的意思,明白集体生活、学习的意义。教师要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开展游戏化教学,让幼儿沉浸在学习过程中,学习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区域活动是践行课程游戏化理念的重要形式,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能帮助幼儿进一步消化和巩固没有完全掌握的知识,提升幼儿的综合素质,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区域活动开展过程中,幼儿可以自由选择小组,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这能发挥幼儿的主动性,提升幼儿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思维能力、自主能力,促进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教师要科学合理地进行區域环境的创设,为幼儿提供便于操作的材料,给幼儿创造轻松、自由、和谐的游戏氛围,并及时观察、指导幼儿,让幼儿“玩”起来,促使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积极思考、探索。

一、活动区域设置的要点

(一)合理划分区域

教师在创设活动区域时,要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笔者在班级里设置了美工区、图书区、建构区、科发区等,并且将幼儿开展“娃娃家”角色扮演游戏的区域设置在一个独立的空间里,避免影响其他区域的幼儿。由于刚入园的小班幼儿对小猪佩奇很感兴趣,笔者便将“娃娃家”设置为小猪佩奇的家,便于幼儿接受。笔者最初划分“娃娃家”的布局时,没有注意物品摆放的顺序,洗衣机、玩具柜等物品的摆放较为杂乱,导致幼儿时常在游戏中出现混乱的情况。经过观察和探讨,笔者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将“娃娃家”划分为厨房、客厅、卧室、阳台等部分,并将美工区、科发区设置在离水源较近的地方,便于幼儿在操作的时候清洗身上沾染的颜料。传统的美工区只设置了一张桌子供幼儿绘画、玩泥工,不利于教师培养幼儿的专注力,笔者将美工区划成了手工区、绘图区、泥工区三个部分,便于教师观察不同幼儿的喜好,提升他们的专注力。建构区的环境通常比较吵闹,笔者利用一扇门隔开了建构区,大大降低了建构区传来的噪音,这有助于培养幼儿的专注力,提高游戏的效率。在图书区的设置上,笔者利用屋顶的网格悬挂装饰品,增加空间感。通过以上一系列改造,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更高了,能自主开展区域游戏活动。

笔者还更新了墙面的设置,给墙面做了边框装饰,放置了幼儿参加亲子活动时的照片。这种方式能节省空间,有利于缓解幼儿离开父母的焦虑情绪,还能锻炼幼儿的小肌肉群。

(二)投放适宜材料

除了进行活动区域的划分,教师也要为幼儿提供符合他们认知水平,便于他们操作的游戏材料,提升幼儿的操作能力。教师要给予幼儿自由活动的空间,让幼儿自主选择材料、伙伴,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操作材料,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教师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材料进行区域创设能提升幼儿的活动积极性。以生活区材料的投放为例,笔者在生活区添置了幼儿熟悉的牙刷、牙膏、漱口杯等物品,让幼儿拿取刷牙工具,对照刷牙流程图认真刷牙。随着时间的推移,幼儿对刷牙套装的兴趣可能会逐渐下降,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为幼儿准备牙具模型,让幼儿为别人刷牙,培养幼儿为他人服务的意识。

教师还可以根据幼儿的意愿为幼儿提供表演材料,让幼儿扮演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或者宝宝的角色,提升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二、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和自主意识

(一)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除了进行区域环境的设置外,教师还要不断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让幼儿明白如何拿取、如何使用区域中的游戏材料。一开始接触美工区活动时,幼儿很容易因为欠缺规则意识扎堆挤在美工区,这会影响游戏活动的正常开展。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在墙面展示了微故事《泥工怎么玩》,引导幼儿正确地使用材料,这种方式能有效提醒幼儿,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二)培养幼儿的自主意识

为提升幼儿参与游戏的自主性,教师可在放置材料时倾听幼儿的意见,促使他们大胆地讲述自己的想法。在区域活动中的分享环节,教师带领幼儿一起讨论,了解幼儿对于绘本投放的意见,一起绘制有关儿歌的图片,让幼儿根据图片进行表演。在美工区活动中,教师根据春季的季节特征,准备相应的图片进行展示,引导幼儿学习线条的画法,并让幼儿自主地创作自己心目中的春天。这种方式不仅提升了幼儿的自主性,也提升了幼儿的想象力和自信心。

综上所述,教师开展区域活动时,要从设置活动区域与培养幼儿活动意识入手,助力幼儿的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常州市大地幼稚园)

猜你喜欢
建构设置笔者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建构游戏玩不够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
本刊栏目设置说明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