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区域游戏的开展

2021-11-27 23:31丁怡
幸福家庭 2021年13期
关键词:幼儿园区域游戏

丁怡

教师要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从幼儿的实际情况出发,开发适合幼儿身心成长的课程,在教学活动中合理引导幼儿,采用游戏化教学等多种方式,帮助幼儿在游戏中成长,促进幼儿身心发展。本文立足于课程游戏化背景,对笔者所在幼儿园幼儿的区域游戏开展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

一、幼儿区域游戏的开展现状

教师要优化课程内容,为幼儿设置各种游戏区域,对幼儿进行专业的指导,帮助幼儿在区域游戏活动中快乐成长。教师要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将区域游戏活动与幼儿教育课程相结合,结合幼儿的实际需求,优化教学内容,根据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

部分教师教学能力不足,没有根据幼儿需求与幼儿园的实际情况设计相应的课程游戏内容,阻碍了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部分教师设计的课程游戏内容过于简单,对幼儿缺少针对性地指导;部分教师设计的课程游戏内容比较复杂,不利于幼儿理解,给幼儿造成了较大的压力。

此外,部分幼儿园在进行区域游戏时存在着诸多问题。一是区域游戏场地安排不科学。以笔者所在幼儿园为例,幼儿园将走廊作为幼儿进行区域游戏活动的场地,游戏空间狭小,影响了幼儿的发挥。二是幼儿园组织区域游戏的时间相对固定,没有考虑幼儿的实际需求,教师时常在幼儿游戏兴致最高时就结束了区域游戏,影响了幼儿的游戏体验和学习效果。三是区域游戏材料种类单一,对幼儿缺乏吸引力。幼儿园大多提前采购与节日相关的成品游戏材料,忽视了幼儿的兴趣爱好,降低了幼儿参与区域游戏活动的热情,无法达成区域游戏活动的教育目标。

二、幼儿区域游戏的开展途径

幼儿區域游戏形式灵活多样,符合幼儿的多样化需求,有利于促进幼儿的个性化发展。在课程游戏化背景下,教师要优化幼儿教育的课程内容,采用区域游戏等方式,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利用幼儿易于接受的教学模式,促进幼儿的成长发展,引导幼儿接触外界事物,丰富幼儿的认知经验,帮助幼儿在游戏中掌握更多成长知识,锻炼幼儿的思维能力,从而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一)合理设置幼儿区域游戏场地

幼儿时期是幼儿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教师要引导幼儿主动了解各类事物,促进幼儿身体发育、智力发育。幼儿园在安排区域游戏活动场地时,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征,选择合适的空间和地理位置,为幼儿创设不同主题的区域游戏环境。教师可以装饰美化游戏区域的环境,激发幼儿对区域游戏活动的兴趣。比如,笔者引导幼儿利用日常废旧材料,开展了丰富多样的手工制作活动,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制作各种各样的小玩具和生活摆件。有的幼儿用废旧塑料瓶,制作了形态多样的娃娃;有的幼儿用废旧纸箱,制作了生活储物盒等。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区域活动场地,为幼儿提供多种多样的游戏活动,如引导幼儿穿绳子、参与陶艺手工制作活动等,丰富幼儿的生活常识,提升幼儿的动手能力,提高幼儿区域游戏的参与度和积极性。根据幼儿园的实际情况,教师可以结合幼儿的需求,设置美工区、益智区等游戏区域。

(二)促进幼儿个性化发展

教师要根据幼儿的个性特征,制订适宜的区域游戏教学方法,从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出发,开展丰富多彩的区域游戏活动,促进幼儿的个性化发展,以此拉近幼儿与自己的距离。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增加区域游戏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挖掘幼儿日常生活中的教育材料,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班级区域活动,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比如,在幼儿区域游戏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利用各种各样的游戏材料,制作不同造型的卡通人物并鼓励幼儿主动辨别卡通人物之间的差别。比如,在设计“保护耳朵”为主题的区域游戏活动时,教师可以向幼儿讲解耳朵相关的知识,引导幼儿主动了解保护耳朵的方法,帮助幼儿提升自我认知能力。教师要促进幼儿的个性化发展,开展区域游戏活动,为幼儿创设不同功能的游戏区域空间,满足幼儿的个性化需求,如益智区、科学区、美工区、角色区、数学区、英语角等不同主题的区域游戏活动能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帮助每位幼儿找到适合自己的游戏内容,帮助幼儿在不同的区域游戏中获得不同的收获。

(三)科学投放幼儿区域游戏材料

教师要根据不同区域游戏的主题要求,结合幼儿园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投放幼儿区域游戏材料,帮助幼儿在区域游戏活动中了解游戏知识,提升幼儿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活动参与度。比如,在美工区投放游戏材料时,教师可以准备一些颜色鲜艳的花枝、五彩缤纷的颜料和不同材料的画纸等,引导幼儿利用各种绘画工具或手掌进行个性绘画活动,让幼儿收获游戏的快乐与画画的乐趣。在数学区投放游戏材料时,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形态各异的小瓶盖、不同形状的几何图形等,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激发幼儿主动参与游戏的积极性。

(四)贴合幼儿的日常生活

在课程游戏化背景下,教师要积极组织各类区域游戏活动,遵循一日生活皆课程的教育理念,贴合幼儿的日常生活,展开形式多样的游戏化教学,帮助幼儿养成自主探索、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一是教师要注重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笔者发现,部分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有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如吃饭不规矩,容易与其他幼儿发生争吵,会形成小团体排挤他人等。教师要及时纠正幼儿错误的生活习惯,采用恰当的教育方式,如播放一些具有教育价值的动画片段等,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二是教师要注重培养幼儿各方面的能力。在区域游戏中,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歌舞表演活动,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三是教师要对日常生活教育展开反思。教师要反思日常生活教育的方式,检验幼儿是否改正了自身的错误行为,根据日常生活教育的效果,及时调整教育方式和教育方向。

(五)引导幼儿进行交流分享活动

教师要关注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在幼儿区域游戏中鼓励幼儿相互交流,引导幼儿学习交流礼仪,培养幼儿讲礼貌、乐分享的好习惯。教师在设计区域游戏活动内容时,可以引导幼儿相互帮助,共同完成游戏任务,并在活动结束后组织幼儿进行交流分享活动,以此提高幼儿的分享意识、表达意识。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玩具,引导幼儿在活动中进行自我介绍,帮助幼儿提升沟通能力与表达能力,支持幼儿合作完成游戏任务,帮助幼儿理解合作互助的重要性,促进幼儿相互了解,增加幼儿间的默契,为幼儿营造互帮互助的合作环境。

综上所述,在课程游戏化背景下,教师要注重幼儿区域游戏的重要作用,正确处理区域游戏活动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与发展,帮助幼儿在游戏中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开展多元游戏活动满足幼儿的个性化需求,将游戏活动与幼儿的日常生活相结合,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健康的思维方式,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如皋市如城光华幼儿园)

猜你喜欢
幼儿园区域游戏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分区域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
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