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园的活动组织

2021-11-27 23:27吕敏
幸福家庭 2021年13期
关键词:跳绳幼儿园游戏

吕敏

课程游戏化理念的推行是为了进一步提升幼儿园的教育质量。传统幼儿教育的过程中,课程与游戏是分开的,忽略了幼儿本身的发展需求,不利于幼儿教育质量的提升。课程游戏化理念,提高了对幼儿教师的要求,同时能满足幼儿的身心发展需要。因此,在课程游戏化背景下有效组织幼儿活动,提高游戏化教学的质量,成为当前幼儿教育的重要任务。

课程游戏化不能只是一个简单的口号,教师要将其认真贯彻落实在具体的幼儿教育过程中。课程游戏化作为幼儿活动开展的重要指导思想,必须与幼儿园的活动有效结合起来。因此,在新的教育形势下,为了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教师要将课程游戏化的理念渗透到幼儿活动的每一个环节,讓幼儿园的活动课程更加适合孩子们的发展需求。

本文立足于课程游戏化理念,简要分析了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园活动的组织方法,力求为幼儿搭建更加多样化的成长平台,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发展。

一、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园活动组织的意义

首先,在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园的活动组织形式要更加多样,内容要更加丰富。在以往幼儿活动组织的过程中,教师习惯于将课程与游戏分开,侧重于教授幼儿知识,一般都是教师讲、幼儿听,这种形式并不符合幼儿的天性,幼儿能接受的知识非常有限。而在课程游戏化的背景下,教师将游戏与课程联系起来,让孩子们在游戏中自主活动、独立思考,用多样化的形式满足幼儿知识学习的需求。

其次,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园的活动组织能促进幼儿多方面能力的发展。游戏深受幼儿的喜爱,能调动幼儿的感官,为幼儿提供手脑并用的机会,有效促进幼儿多方面能力的发展。

最后,课程游戏化理念也能促使幼儿教师逐渐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课程游戏化不是简单地用游戏代替课程内容,而是要求教师能认真分析课程内容,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征,采用多样化的游戏方式组织课程内容。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课程组织能力、创新能力会逐渐提高。

由此可见,课程游戏化理念的落实对于幼儿的发展能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

二、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园活动的组织方法

(一)将一日活动与游戏相结合

一日活动皆课程,一日课程皆游戏,教师在一日活动中将游戏与课程紧密衔接,不仅能够提升一日活动的质量,还可以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让幼儿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体验活动的乐趣。

以晨圈活动为例,早上幼儿刚到园不久,部分慢热型的孩子不能很快转换到“上学”的状态,此时活动的目的,就是让孩子们以最好的状态融入班级,为一日活动的开展做好准备。

晨圈活动从字面上理解就是教师在早上组织活动,让孩子们聚合成圈,然后开展活动,进行围圈唱歌跳舞、经典的丢手绢等游戏。晨圈活动中,教师可以选择的内容和素材是非常多的。考虑到孩子们刚刚起床没多久,身体还没有完全舒展开来,一些小朋友可能在来园的路上还在睡觉,教师可以在晨圈活动中组织幼儿开展一些相对舒缓、放松的游戏。例如,“表演四季”游戏,教师播放轻音乐,孩子们用肢体语言来表现出每个季节的特征。

春天万物复苏,小草也从地底下探出头来,伸着懒腰,幼儿可以通过手臂向上的动作来表现。

夏天,小动物们在树叶下躲雨,幼儿可以用双手举过头顶,交叉做成雨伞的动作来表达。

配上轻音乐,幼儿围成圆圈,听老师指令,分别用不同的动作来表现不同季节的特点。这一晨圈活动能让幼儿通过简单的肢体动作感知季节的特征,用自己的身体语言表现事物的特点。

除此之外,教师组织晨圈活动时还可以从幼儿当前能力的欠缺点入手,比如,部分孩子对左右方向感知能力较差,教师可以将训练幼儿的方向感与晨圈活动相结合。例如,让幼儿在“圆圈向右走”游戏中围成一个圆圈,跟着老师唱着歌谣左边走一走,然后变换方向右边走一走,通过肢体动作训练的方向感。对于一些还是分不清左右的幼儿,老师可以站在其旁边,用自己的肢体动作加语言,引导他们将左右方向和左右手对应起来,这比单纯用语言告诉孩子左手边是左、右手边是右,效果会更加明显,孩子们也能在不断练习中掌握左右。

(二)将区域活动与游戏相结合

区域活动与游戏结合也是非常重要的,幼儿园区域活动的类型多样,有建构、美工、益智、音乐、语言等类型,教师要结合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特征,选择不同的活动类型,让幼儿能在活动中锻炼不同的能力。

教师在组织区域活动之前要制订活动目标,以中班美工区域活动的开展为例,教师可以从身体发育、认知提升以及情感培养等方面着手制订,例如,通过美工活动的开展能锻炼幼儿的精细动作,发展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通过美工活动提高幼儿的欣赏能力、绘画能力、手工操作能力等;通过美工活动培养幼儿参与团体活动的兴趣,提高幼儿多方面能力。

以美术活动“折纸游戏”为例,折纸是幼儿非常感兴趣的活动之一,非常锻炼幼儿耐心、细心、专心等能力,幼儿可以在自主折纸、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将自己折的作品与其他小伙伴的作品连接起来。例如,在以“采蘑菇的小姑娘”为主题的折纸游戏中,教师将幼儿分为几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6个幼儿,5个幼儿编织制作小花篮所需的部件,1个幼儿负责做蘑菇。教师先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制作小花篮的拆解步骤,然后深入每个小组进行指导。中班幼儿已经有了一定的动手能力,但是制作小花篮不仅需要幼儿有动手能力,还需要幼儿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按照先后顺序完成每一个步骤,在课件辅助以及教师指导下,孩子们基本上能自主完成每个组成部件,然后将每个部件连接起来,通过粘、贴、插等细致的动作完成小花篮。最后各小组之间相互分享作品,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讲一讲自己制作小花篮的有趣过程等。

通过美工区域游戏活动的开展,越来越多的孩子对区域游戏有了更加深刻的认知,对美工等区域的游戏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

(三)将集体活动与游戏相结合

集体活动是幼儿园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体活动的开展能充分调动幼儿的活动意愿,有效培养幼儿的集体意识以及协作能力,对于幼儿的全面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例如,幼儿体能比赛活动,因为每个班基本都会有一些体能不足的孩子,每次体能活动他们都跟不上整体的节奏,所以从小班开始,笔者每周都会组织幼儿进行一些体能比赛,并结合不同年龄段孩子的身心发育特征,安排不同的游戏内容,比如,小班幼儿的钻山洞、丢沙包、跳圈,中班幼儿的两人三足、过独木桥、跳绳,大班幼儿的拓展游戏等。这样在集体游戏中教师既能兼顾到每个年龄段幼儿的特性,又能锻炼幼儿相应的能力。

再如中班的跳绳活动,跳绳有利于锻炼孩子的身体协调能力,同时也能锻炼孩子的毅力。笔者在组织孩子开展跳绳活动时,除了安排常规的跳短绳、跳长绳、双人摇等跳绳游戏之外,还为孩子们演示了花样跳绳,激发孩子参与跳绳游戏的积极性。在教授跳绳方法的过程中,笔者还从幼儿中选出了几名“小老师”,让他们将跳绳方法教给其他还没学会的小伙伴。

总而言之,课程游戏化背景下,教师进行幼儿园的活动组织时,不能简单地用游戏充斥课堂,而是要将游戏精神、游戏方式、游戏内容与课程目标、活动目标相融合,让游戏精神的培养在无形中渗入幼儿的生活、学习以及锻炼过程,用轻松、趣味、灵活的方式来进行幼儿综合教育。此外,教师结合课程游戏化理念开展活动也能给幼儿提供更加多样化的活动平台,促进幼儿各方面素养的发展。

(作者单位:昆山市千灯镇淞南幼儿园)

猜你喜欢
跳绳幼儿园游戏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学跳绳
跳绳
爱“上”幼儿园
学跳绳
跳绳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