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劳动中播撒“数”的种子

2021-11-27 23:31缪霞飞沈晓敏
幸福家庭 2021年13期
关键词:劳动数学知识数学

缪霞飞 沈晓敏

小学是学生劳动意识的启蒙阶段,也是学生养成良好劳动习惯的关键期。笔者通过结合数学学科,用数学文化让学生理解劳动的真正意义,利用数学活动的开展,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让他们感悟到劳动所创造出来的价值,进一步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升。

传统的教学内容都是纯理论的知识,很少和学生们的生活实际有所联系。基于多方面的考虑,笔者把本校的一片空地打理后命名为“玉乐园”,并把它作为学生的劳动实践基地。于是,学生在学完一些数学知识后就有了施展之地,他们在劳动实践的过程中会选择已经掌握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遇到困难的时候也更有兴趣去探索。在学生的劳动实践中,数学和劳动有了更为紧密的联系。本文就如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融合劳动教育进行简要探讨。

一、数学教学与劳动教育融合的作用

(一)利于丰富数学内容

教师在数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内容,能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自主意识,将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能够进一步丰富数学的内容。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并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多引导学生,这样才能够发挥小学数学的启蒙作用。小学数学相对而言是较为复杂的,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融合劳动教育,丰富课堂教学的素材,让学生有更多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学生有了更明确的学习目标,就能从问题的本质出发,在解决各种数学问题时,会有多角度、多层面的理解。比如,在蔬菜浇灌的过程中,如何利用菜地灌溉浇水泵来计算蔬菜灌溉的有效范围,就涉及有关圆的面积的计算。教师通过让学生计算面积来确定灌溉的有效范围,在实践中让学生对面积和有效区域展开进一步的探讨,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由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满足学生学习数学的需求,所以教师要摒弃旧观念,根据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进行有效的教学。数学知识与生活紧密相连,教师从生活角度来提供数学知识的解释或答案,这更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这门学科的魅力。教师应努力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对数学现象进行分析和推理,最后通过总结得出结论。同时,教师也要让学生对教育和生产劳动结合的实质有一定了解,并注重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掌握一些数学学习的技巧,并将其与生产劳动结合在一起,这种教学不仅能够发挥数学这一学科的独立性和有效性,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比如,在劳动收获后,我们把蔬菜分装后进行义卖,售出时就会遇到最直接的货币运算,这是学生平时很头疼问题,但在这样一个义卖的过程中,学生却表现出积极的兴趣。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融合劳动教育,使得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探索,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还能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不同的劳动教育会让学生有不同的劳动体验和成就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有效发挥数学优势

数学和生活紧密相连。学生在劳动实践中处处会碰到问题,劳动实践中处处有数学知识的运用,普通的农田播种、收获、出售等环节需要数学知识,更精细、更复杂的现代化的劳动技术也对学生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在劳动的同时利用已有的数学知识进行思考,意识到自己所学知识在综合运用中的重要性。可见数学教学和劳动教育的融合能更有效地发挥数学的优势。

(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劳动教育能够让学生将自己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达到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很多学校都在以不同形式和不同教学方法进行数学教学与劳动教育的融合,可见劳动教育对数学课堂效率的提高有一定的作用。高效的课堂是每个教师追求的目标,也是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教师将数学教学与劳动教育相结合,给学生一个实践的平台,让学生在实践的基础上发现并解决问题。对比常规的课堂和劳动实践课堂,后者更能提高教学效率,学生在劳动中不仅乐学,更善学。

二、数学教学与劳动教育融合的具体途径

(一)以劳树德,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拥有正确的劳动观念,能尊重每一份劳动,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劳动只有分工不同,没有贵贱之分。教师要引导学生尊重劳动,不能仅仅教授理论知识,还要让学生有机会去体验。餐桌是很好的劳动教育的课堂,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食物出现在餐桌上要经历多么漫长的过程,例如,蔬菜从播种、灌溉到收获的整个过程。有的孩子浪费,并不是因为他们不尊重劳动者,而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这些粮食和蔬菜的产出过程,只有通过亲身实践,他们才会明白食物的来之不易,才能更尊重劳动。

(二)以劳促思,汲取珍贵的劳动智慧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要通过一定实践,教师在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时,可以通过生活场景的还原,让学生了解劳动,感悟劳动成果的不易。教师可以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让学生了解劳动者的艰辛。比如,在教学《千克的认识》时,笔者并没有按照教材的既定内容去授课,而是将学生带到了“玉乐园”去采摘。“玉乐园”中的一批蔬菜已经成熟,笔者让学生利用台秤按每袋1千克进行分装。起初学生对1千克的重量很模糊,到后期学生知道大至有多少棵菜是1千克了,也能用掂一掂靠感觉来帮助前期分装。在搬运的过程中,一般一个孩子将5千克的菜搬运到大厅就觉得很累了,学生在理解了千克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劳动的辛苦。学生在搬运蔬菜的过程中,为了减少在路程上花的时间和人力,还特地做了运输路线的测算,挑选出了最优路线进行搬运,可见劳动能够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三)以劳提能,开展丰富的劳动实践

二年级上学期我们学习了《认识周长》后,需要用籬笆隔开“玉乐园”的每块菜地。在探究过程中,学生能学会利用一些工具进行简单的测量,例如,用卷尺去实地测量,利用长方形周长的知识,测量出一条长和一条宽就能测算出长方形菜地的周长。“玉乐园”里还有平行四边形菜地,通过实践,学生们又自己探索出了平行四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在劳动中得到了知识的增长。实践活动的开展要从教材中的素材出发,小学教材中蕴含丰富的劳动素材,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宝贵的教学资源,让学生明白劳动不仅能够创造物质财富,同时也能够创造精神财富,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价值观。

(四)以劳启智,挖掘优秀的劳动文化

在学习《数的生产》时,笔者向学生们介绍人类在悠长的历史长河中是如何进行生产劳动的,以及生产劳动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例如,古人一开始的计数工具是手指与脚趾,随着数目的增多,他们会利用石子或贝壳来计数,之后还有结绳记事、在树木石头上刻画等方式。教师给学生讲解这些关于劳动的数学故事,既能拓宽学生的视野,又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是对人类文明进步规律的重要诠释。

(五)以劳悟美,感悟绽放的劳动之美

勤劳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热爱劳动是人类的高尚品德。劳动创造美,教师要将数学教学和劳动教育相结合,帮助学生参与劳动实践,让学生获得劳动的成就感。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也能够体会到劳作的辛苦,感受到劳动的光荣。数学教学和劳动教育的融合让学生们走出课堂、体验农事、动手实践,利用知识让劳动更有效,亲身体会春华秋实、耕耘收获的含义,体验劳动之美。

劳动与人类的历程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劳动作为一切物质发展和精神发展的基础,能够帮助我们认识世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将基础教学与劳动教育相融合,把学生培养成为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人,学生在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时更能发现学好数学的重要性。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玉成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劳动数学知识数学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