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生活理论在幼儿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2021-11-27 00:58尹秀霞
幸福家庭 2021年13期
关键词:陶行知美术理论

尹秀霞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陶行知生活理论备受推崇。教师在幼儿美术教学中运用陶行知生活理论,不仅可以构建面向儿童生活的全新教学模式,还能拓展幼儿的创造空间,提升幼儿的艺术品位,从根本上提高幼儿美术教学质量。本文主要论述了陶行知生活理论的主要内容,以及其在幼儿美术教学中的渗透路径,希望可以为广大教师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陶行知生活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生活即教育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理论的主要内容之一。在陶行知生活理论的视角下,生活是教育的主导,教育是为满足人生的各种需要和推动生活向前向上服务的。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发挥其内在力量,进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在幼儿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生活的变化不断调整教学内容,以提高幼儿美术教学质量。

(二)社会即学校

“社会即学校”是陶行知生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陶行知先生认为:“不运用社会的力量,便是无能的教育;不了解社会的需求,便是盲目的教育。”在陶行知生活理论的视角下,传统教育模式在学校和社会之间筑造了一道高墙,限制了幼儿综合能力与个性品质的发展。陶行知先生主张教师要通过生活元素的滲透以及生活手段的应用,拆除学校和社会之间的高墙,让学生的发展不受禁锢,让学生走进生活、走向社会,自由自在地探寻多样化的提升路径。在幼儿美术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具有明显的局限性,阻碍了幼儿美术素养的提升。

(三)教学做合一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理论的关键内容,也是目前大部分教育工作者没有积极践行的教育理论。在陶行知生活理论的视角下,“教学做合一”是指知识是怎样产生的,教师就带领学生怎样学;学生怎样学,教师便决定怎样教。陶行知先生提出:“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教和学都是以作为基点的,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其中的“做”从广义上讲就是生活实践。在幼儿美术教学中,教师应积极践行陶行知生活理论,在生活实践中带领幼儿学习美术知识技能。

二、陶行知生活理论在幼儿美术教学中的渗透途径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幼儿的美术学习兴趣

幼儿的认知能力以及美术素养都比较薄弱,他们参与美术课程学习的时间有限。部分教师没有将陶行知生活理论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他们没有考虑幼儿的美术基础、实际能力和心理需求,鲜为幼儿创设贴近生活实际的美术学习情境,这不仅增大了幼儿学习美术的难度,也无法唤醒幼儿的自主学习意识,降低了幼儿美术教学质量。面对这种不良局面,教师必须深化以幼儿为本的教学思想,将新时期的幼儿美术课程与陶行知生活理论有机整合,充分了解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心理需求,根据具体的美术教学内容创设相应的生活情境,从而充分激发幼儿的美术学习兴趣,拉近幼儿与美术之间的距离,驱动幼儿主动学习美术,实现陶行知生活理论在幼儿美术教学中的初步渗透。比如,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带领幼儿画向日葵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创设生活情境,向幼儿展示向日葵生长的动画资料,在激发幼儿参与绘画创作的兴趣后,鼓励幼儿尝试用各种点和线条表现向日葵的籽盘、花瓣、叶、茎,帮助幼儿在巩固线描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装饰,从而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

(二)开发生活资源,丰富幼儿美术教学内容

“社会即学校”是陶行知生活理论的重要内容,教师可以利用社会和生活中的资源开展幼儿美术教学。在过往的幼儿美术教学中,由于教师教学理念的落后以及教学资源的匮乏,教师只能开展简单的绘画教学,无法全方位培育幼儿的美术核心素养,致使幼儿美术素质的发展空间非常有限。美术是一门包罗万象的艺术学科,除了最基本的绘画之外,还涵盖了雕塑、剪纸、手工等内容。教师要想全面提升幼儿的艺术品位,深化幼儿对美术的认知,就必须拓展美术教学内容,进而打开幼儿的美术视野,解放幼儿的思维局限。基于此,教师在幼儿美术教学中渗透陶行知生活理论时,应该意识到生活资源的多样性及其美术教学价值,大力开发和利用生活资源,丰富幼儿美术教学内容,培养幼儿的创意思维,从而助推幼儿美术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比如,在创意美术课程中,教师可以将生活中各种植物的种子作为创意材料。植物种子不仅种类丰富、颜色缤纷,而且成本低廉,是非常理想的创意美术材料。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幼儿认识不同植物种子的形状和颜色,扩充幼儿的自然知识储备,为后续美术创意活动做好铺垫。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生活资源丰富幼儿美术教学内容,引导幼儿利用植物种子、胶水、纸板、画笔等材料制作种子贴画,锻炼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美术创造能力,增强幼儿的美术学习兴趣,实现陶行知生活理论在幼儿美术教学中的合理渗透。

(三)组织生活观察,带领幼儿捕捉美术元素

审美情趣是美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每个幼儿都应该具备的艺术品质。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理念是培养幼儿审美情趣的有力依据。生活是一个广阔的艺术天地,它不仅集合了各种美的元素,也能启迪幼儿的智慧,激发幼儿多样化、个性化的美术创意灵感。审美源自观察,教师通过引导幼儿对生活进行广泛、细致的观察,可以深化幼儿对生活和美术的理解,扩展幼儿的审美视野,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和艺术品位。教师应该明确生活教育对于培养幼儿审美情趣的现实意义,积极组织幼儿开展生活观察,带领幼儿捕捉生活中的美术元素,促使幼儿更主动地探美、寻美、创造美,从而大幅度提升幼儿的审美情趣和美术创作能力,实现陶行知生活理论在幼儿美术教学中的渗透。比如,在幼儿美术《神奇的手》一课中,教师可以鼓励幼儿细致观察自己的双手,引导幼儿认识手的外形特征和功能,让幼儿知道人人都有一双手,教育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还可以帮助他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不仅可以带领幼儿发现生活中美的元素,还能提升幼儿的德育素质。教师可以让幼儿用彩笔在手指上画娃娃的表情,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想象和不断尝试体验创作的乐趣,从而提升幼儿的审美情趣和观察能力,实现陶行知生活理论在幼儿美术教学中的有效渗透。

(四)发展实践教学,锻炼幼儿的美术创意能力

在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理论中,“教学做合一”的核心是实践教学。在大部分教师沿用的教学模式中,教、学、做三者分离存在,并时常有所缺失,他们往往反复向幼儿输出美术理论知识,而没有跟进实践教学,这不仅有悖于“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也严重阻碍了培养幼儿的美术创意能力。面对这一弊端,教师在新时期的幼儿美术教学中应该积极优化陈旧的教学模式,遵循并践行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理论,大力发展实践教学,在实践中培养幼儿的美术创意能力,培育幼儿的实践意识和创新精神,为幼儿美术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从而实现陶行知生活理论在幼儿美术教学中的成功渗透。比如,在幼儿美术《叶子花》一课中,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到户外拾拣各种形状的树叶,带领幼儿在树叶上均匀地涂色并进行印画,鼓励幼儿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想象和创作,对树叶印画进行创造性的添画,设计出和其他小朋友不一样的花瓣。在设计完成后,教师可以把每个幼儿完成的“叶子花”作品摆放在一起,不但可以让幼儿体验到完成美术创意作品的成就感,还能大幅度提升幼儿的美术创意能力,从而达成幼儿美术教学中教、学、做的协调和统一。

综上所述,教师将陶行知生活理论渗透于幼儿美术教学可以显著提升教学效率。教师应深度学习陶行知生活理论的主要内容,综合考虑幼儿的美术基础、思维特点和心理需求,积极创设生活情境,开发生活资源,组织生活观察,发展实践教学,多层面构建生活化美术教学体系,全方位培养幼儿的美术核心素养,从而实现陶行知生活理论在幼儿美术教学中的有机渗透,收获丰硕的教学成果。

(作者单位:南通市开发区小星星幼儿园)

猜你喜欢
陶行知美术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我们的100期纪念2011-2020
陶行知教育名录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陶行知生活力专题研究的形成及其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