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科学素养对幼儿园自主科学活动的影响

2021-11-27 00:58裔伊
幸福家庭 2021年13期
关键词:磁力科学素养科学

裔伊

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是幼儿科学活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通过科学实验、情景教学等方式,有效引导幼儿感知科学课程的魅力,让幼儿进一步认识生活、认知科学、感知真理。本文就如何将生活中的真理融入科学课程进行讨论,以期为幼儿园开展自主科学活动提供相应的参考。

一、教师科学素养对科学活动的影响

幼儿科学活动与教师的科学素养密切相关。教师可以引导、启迪与激励幼儿积极参与科学活动,通过少说话多启发、少灌输多指引等教学方式,鼓励幼儿自主提出好建议、新点子,引导幼儿在科学实践活动中全方位地表现自我。各种有创意、有建设意义的主题活动,对于幼儿来说,都是一次次全新的挑战,是他们锻炼自我、提升自我的好机会。在参与科学活动时,教师可以让幼儿接触不一样的视野,在遇到形形色色的问题并解决各种问题的过程中,可以锻炼幼儿的应变能力和交际能力,拓展幼儿的科学思维,增加幼儿生命的深度、广度和厚度。

自主科学活动要求教师具有很高的科学素养,它不是千篇一律的灌输与教导,而是让自信伴随幼儿成长,在成长过程中让幼儿拓展其生命的边界。幼儿从中感受喜悦,而非压力;从中体验乐趣,而非枯燥。从课堂趣味活动到户外实践活动再到游戏主题活动,教师要带领幼儿开展各种精彩纷呈、如火如荼的科学活动,让幼儿自主游戏、自主活动,尊重幼儿游戏与活动的主体地位,让幼儿在自我挑战与自主构思中完成对游戏和生活的探索。这种以教师启发式教学为主导的活动模式可以培养幼儿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幼儿在游戏中发现自我、在成长中完善自我。

目前,有些教师尚不理解科学教育,利用科学活动展开幼儿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的推广比较缓慢。自主科学活动正是这种新型教育模式的精髓与内涵,它以自主游戏为契机、为起点,一点一滴地提升幼儿的能力,在游戏中注重引导幼儿发展自我个性,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与自信心。自主科学活动不仅注重游戏本身的趣味与价值,而且注重让幼儿在课堂上发现自我、认识自我、完善自我。拥有高水平科学素养的教师可以为幼儿科学活动指明正确的方向,在活动过程中给予幼儿积极的鼓励与赞扬,让幼儿在活动中肯定自我和成就自我,从而提升幼儿的自信心、行动力,启发幼儿的心灵,帮助幼儿形成崇高的信念。

二、科学活动的本质是关注生命

教师要树立科学的教学理念,通过一系列有针对性、有实效性的教学研讨活动和科学实验活动,为幼儿提供广阔的探索空间、搭建良好的实践舞台,加深幼儿对科学的认知,提高幼儿对科学知识的掌握能力,丰富幼儿科学相关的专业知识,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的潜能,拓宽幼儿的视野。

比如,笔者组织所在班的幼儿进行了磁力片探索的科学活动。磁力片依据磁铁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特性,可以拼摆出许多不同的造型。一位幼儿将车轮和磁力片结合在一起,拼出了一辆小汽车。他把小汽车放在地上并给其提供助力,小汽车就真得行驶起来了,这立刻吸引了其他幼儿的注意,大家争着、抢着要试一试。笔者趁机将大量的磁力片投放到试验共享区,鼓励幼儿自主操作、自主探索。有的幼儿用磁力片拼出了一辆小汽车,用纸杯为小球搭建轨道,把拼好的小汽车放到轨道里运行了起来;有的幼儿把不同形状的磁力片连接在一起,增加了轨道的长度和厚度,将小球放在上面驱使它缓缓滚动了起来。这种以兴趣为主导的科学教学活动尊重了幼儿的喜好,让幼儿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完成了自主学习。

三、教师要在生活中寻找教育契机

笔者将生活美学与科学教学进行有机融合,让幼儿在实践中体会学习的乐趣。在一堂科学活动课上,笔者把塑料瓶与马铃薯同时放入水中,让幼儿观察塑料瓶浮在水面上而马铃薯沉到水底的现象并思考如何让浮着的塑料瓶沉入水里这一问题。有的幼儿把瓶盖拧开,往瓶子里灌水;有的幼儿往瓶里装沙子,装到一定量,瓶子就沉入了水里。通过以上动手实践活动,幼儿理解了“瓶中必须装有一定重量的东西才会沉入水里”的道理。笔者又引导幼儿思考如何使沉在水底的马铃薯浮上来这一问题,有的幼儿把马铃薯挖空,把它做成小船的形状;有的幼儿往水里放盐,想出了许多办法。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幼儿,成为幼儿学习的引导者而非知识的灌输者,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与科学合理的教育理念,体现幼儿科学活动的多元性与智慧性。

四、科学活动带来的教育启迪

(一)互动与合作

自主科学活动有助于发挥幼儿的自我创造力,让幼儿收获自我的成就感,增强幼儿的自信心。比如,在美工区域中,笔者准备了塑料纸、吸管、纸盘等游戏材料,鼓励幼儿自主开展手工制作活动,将学习、活动的空间还给幼儿,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幼儿通过小组协作的方式,完成了一个个游戏任务,感受了团队互助的力量,提高了自身的团队意识。很多幼儿在自主科学活动中变得越来越勇敢,逐渐融入群体,变得越来越活泼与合群。科学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与团队意识,鼓励幼儿主动参与游戏活动,引导幼儿积极探索、自主思考,开拓幼儿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与艺术

在实际的科学活动中,幼儿会遇到一些不可知的问题,需要他们通过合作、交流、提问、分析等方法尝试进行解决。教师要合理设计问题,如“我们看看科学活动中有什么有趣的现象”“这对你有什么启发”“你刚才玩了什么”等无前瞻性、无回答指向性、无明确目的性的问题,会导致幼儿的分享交流浮于表面,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导向作用。因此,在开展科学活动时,教师要有目的地、有层次地引导幼儿進行思考,可以采用开放性、假设性、创造性、前瞻性的问题,推动幼儿开展分享交流活动。如“如果是你,你会怎样设计?”“谁知道怎样让纸张越变越小?”“请你说说看这个作品美在哪里?”等问题,能提供给幼儿更多的交流空间,给予幼儿更多参与交流讨论的机会。

科学活动蕴含着科学真理,有助于提高幼儿的科学素养。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水平,利用丰富多彩的科学活动,引导幼儿学习科学知识,培养幼儿的科学精神,让幼儿感受人文之美、科学之美、生命之美。

(作者单位:昆山周市金澄幼儿园)

猜你喜欢
磁力科学素养科学
磁力珠
磁力不怕水
如何培养学生真实记录的科学素养
践行美好教育 培养科学素养
如何在日记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关注实验数据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科学拔牙
衰落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