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科研反哺教学的对策探讨

2021-11-30 01:14万是明
开封大学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院校高职研究

万是明

(开封大学,河南 开封 475004)

2019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 号)中明确提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要求职业教育 “对接科技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成为“专业特色鲜明的类型教育”。由此可见,职业教育同样具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四大职能。这四个方面只有协调推进,才能达到为国家“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支撑”的目的。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多种因素影响,高职院校教师科研动力不足,教学和科研分离,学生创新能力欠缺,科学研究职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那四个方面没有实现协调推进、共同发展。教学促进科研、科研反哺教学,这一观点在普通教育尤其是普通高等教育中可以说是一个共识,但在高职院校还存在一些争议,大家对科研与教学的关系还存在不同看法。在一些人看来,高职院校是典型的“教学型院校”,培养的是技术技能型人才,因此,高职院校的教师只要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就可以了,无须搞科研,搞科研会分散精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理论知识教学和技能传授,导致教学成效下降,甚至有人认为,搞科研是浪费时间、精力,无益于教学。这种观点将科研与教学对立起来。还有一些高职院校的教师认为,科研与教学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并无太多关联,教师搞科研,有些是基于自己的研究兴趣、研究方向,有些是按照课题申报指南、期刊征稿需求等信息来确定选题,与自己承担的课程教学无关,在一定程度上说是“为科研而科研”[1]。当然,也有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师认为科研与教学有很大关联,它们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笔者赞同这一观点。本文拟探讨高职院校推进科研反哺教学的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探索高职院校科研反哺教学的有效路径。

一、高职院校科研反哺教学的必要性

(一)有助于教师教育教学素养的提升

19世纪初期,德国高等教育学家威廉·冯·洪堡提出了“研究与教学相统一”的大学治学指导思想,明确指出了教学与科研互相依存的关系。一方面,一线教师对日常教育教学经验的总结与反思有助于其提升教育教学素养和关键能力;另一方面,教学活动能为教师的科学研究提供恒久的动力和创新的灵感。教师自身的教育教学与科研活动相互促进,共同提升。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也应遵循“教学服从研究、研究服务教学”的原则。“教师即研究者”,要变经验性为专家型。高职院校的教师通过开展科研工作,能了解专业领域动态、了解专业前沿技术。教师把科研观念以及自己的研究思路、方法、成果融入课堂教学,传授给学生,能够丰富教学内容,完善教学内容框架,有利于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对人才市场的适应性,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二)有助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任务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创新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科研反哺教学这一有效方法来实现。科研反哺教学,不仅有助于夯实学生的理论知识基础、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而且有助于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树立学生的创新精神,有助于学生摆脱思维定式的束缚,大胆进行科学探究,可以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形成。教师在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科研素养以及观察、判断、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其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升,有助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三)有助于服务社会能力的提升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高职院校要重点服务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这就要求高职院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大幅提升技术服务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在传播理论知识与应用技术的同时,要加强自身科研能力建设,担负起技术创新与提供技术服务的责任。科研反哺教学,有助于教师在教学实践和社会服务中明确自身科研定位,将自身专业发展与社会需求结合起来,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提升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效力。

二、高职院校科研反哺教学的目的、依靠主体和途径

高职院校科研反哺教学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最终目的。要依托教师科研创新团队和学生科研创新团队建设,从基础研究反哺理论教学、技术开发反哺实践教学、应用研究反哺双创(创新创业)教学三方面入手,加强科研与教学的互动,探索高职院校科研反哺教学的途径。

(一)科研反哺教学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目的

前文提到,职业教育同样具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这四大职能。其中,人才培养是职业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核心。高职院校的一切工作都必须围绕这一核心展开,科学研究也不例外。曾任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会长的董刚教授提到:“科研的目的,是要以研致用、以研促教、以研育人,归根结底是为了人才培养。”[2]科研反哺教学同样要围绕人才培养这一中心来展开,在方案的制定、模式的构建、课程的设置等方面,贯彻“科研育人”的理念,努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科研反哺教学依托师生科研创新主体

科研反哺教学的实施离不开两个参与主体——教师和学生。应注重培育教师科研创新团队和学生科研创新团队,这是推进科研反哺教学的关键。

应选定具有创新精神、较高科研水平、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的专业教师作为教师科研创新团队的带头人,聚集力量探索科研反哺教学。同时,要吸纳行业企业高级技术人员参与教师科研创新团队建设,一方面为科研团队增添活力,另一方面确保科研的应用方向。学校与企业也可共同组建科研创新团队,加强科研育人。教师科研创新团队应深刻领会“科研育人”的精神内涵,不断提升自身科研素养和创新能力。高职院校的教师在科研活动中,应聚焦应用研究和技术、产品开发,通过企业实践,学习掌握专业领域先进技术,并将专业前沿理论知识、先进技术引入课堂,以开阔学生的专业视野,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要将科研反哺教学与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结合在一起,提高教学改革成效。要吸引企业中具有较高技术水平和项目实战能力的能工巧匠深度参与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聘请他们做兼职教师,最大程度地发挥他们的作用,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应给学生提供科学研究平台,帮助学生组建科研创新团队,以激发学生的科研积极性和创造性,树立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以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指导教师可以将自己的科研项目、科研课题分解成若干子项目、子课题,作为目标任务牵引,让学生参与,师生共同进行科学研究。可以依托学科竞赛组建学生科研创新团队,将科研项目分解,使之融入学科竞赛项目。学生中的科研兴趣小组、科研社团等学生组织也是学生科研创新团队的重要来源。学生科研创新团队应吸引不同学科、专业的学生参与。不同学科、专业交叉融合,才能碰撞出创新的火花。总之,形式多样的学生科研创新团队是科研反哺教学的主要依托对象之一。

(三)科研反哺教学的三个方面

科学研究体系主要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三个层次,高职院校课堂教学体系主要分为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创新创业”教学三个层次。基于此,可从基础研究反哺理论教学、技术开发反哺实践教学、应用研究反哺双创教学三个方面入手,推进科研反哺教学。

1.基础研究反哺理论教学

高职院校的理论教学以必需、适度、够用为原则,基础研究并不是高职院校在科学研究方面的强项。但是,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引入一些前沿理论知识,比如在计算机导论章节教学中引入一些最新算法的介绍等内容,有利于扩大学生的专业视野,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和创新创造能力。可采取举办学术讲座等形式传播专业前沿理论知识。这里要注意,不宜选取理论深度较高、理论性较强的内容,因为基础研究不是高职教育的任务和高职院校的办学方向。基础研究反哺理论教学,此种方法和策略在高职院校中不具有普适性。

2.技术开发反哺实践教学

技术开发是高职院校科研方面的强项,企业生产、管理一线是高职院校科研的主战场。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技术开发反哺实践教学的策略,对高职院校来说具有普适性。“课程案例→项目实战→毕业设计”是实践教学体系的三个层次,三者是递进关系。基于此,首先,任课教师可以对自己的科研项目进行有效裁剪,将其中某个知识点作为课程案例引入课堂教学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课程案例”在实践教学体系中属于验证类实验,因此“案例的选择要和学生所需的课程密切相关,切忌选题过大”[3]。通过课堂演示、指导学生跟做,启发学生的科研思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端正学生的治学态度,树立学生的探究精神。其次,“将科研中的问题(项目)进行分解,得到一批子项目,在其中选取一些合适的子课题,将其转化为项目实战方案”[4]。在“项目实战”类综合实践中,学生通过组建项目组的形式,完成子课题研究。例如,在计算机专业的《Java项目实战》课程中,任课教师可以将自己已完成的技术开发类科研项目的某一个子模块作为项目实战题目交给学生去做,培养学生良好的科研行为习惯,规范学生的科学研究步骤和程序,树立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第三步,将有一定难度的科研子课题作为毕业设计选题提供给学生。毕业设计环节一般来说要占两三个月的时间。学生经过前两个层次的培养,掌握了一定的理论基础知识和科研方法,具备了基本的科学研究能力。但是,科研子课题对学生来说,还是具有挑战性的,教师可以从研究方案的制订、文献资料的查阅、实验步骤的设计等多个方面给予指导。随着毕业设计项目的深入推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素养会发生质的飞跃。

3.应用研究反哺双创教学

高职院校的科研定位是应用研究,不是纯理论研究。应用研究要求将研究成果应用到产业发展中去,为地方政府、校企合作企业提供科研服务与技术、智力支持。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以就业为导向。当前,高职院校十分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应用研究反哺双创教学,以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与科研素养为目的。对此,应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吸纳学生进入创新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等科研平台,或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或实施已经立项的大学生创新基金项目。另一方面,组织学生参加“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等竞赛活动,将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与实际正在推进的科研项目结合在一起,使备赛与项目研究相结合,在备赛的过程中推进项目研究,以提升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

三、结束语

教学与科研是高职院校发挥教育职能的两条重要途径,科研反哺教学,是促进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以及提升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手段之一。在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不能用过去的技术教今天的学生去应对明天的问题”[5]。要引导高职院校教师深入企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从实际工作中寻找课题,开展技术应用项目研究,以丰富教师的专业实践经历,提高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和专业技能,增强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只有把科研项目引入课堂,使科研反哺教学,才能切实发挥科学研究的教育功能,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扩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实现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目标。

猜你喜欢
院校高职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高职田径教学中拓展训练的实施
高职教育动画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