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背景下《软件工程》教学实践探究

2021-11-30 01:14王青正
开封大学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软件工程思政课程

王青正,杨 桦

(1.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信息工程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5;2.开封大学 信息工程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4;3.开封市公共安全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 开封 47500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1][2]应通过“课程思政”,改变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学“两张皮”、重知识传授轻德行培育的状况,用好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及其功能,充分发挥课程的育人效能。

“课程思政”是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新探索,它让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有现实性和穿透力。“课程思政”立足于补齐思政课程短板,是将思想政治理论的要求和标准作为具体而生动的专业知识传技和传道的基础,通过两者双管齐下,共同服务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其关键是要充分提炼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文化基因和价值范式,把价值观培育和塑造融入专业课程,使学生在丰富多彩、有血有肉的感性材料中步入理性认识的殿堂,在“润物细无声”的知识学习中融入理想信念层面的精神指引。

《软件工程》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本文拟对软件工程专业知识传授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进行摸索与尝试,设计将 “课程思政”理念融入专业课堂教学、在专业课堂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并就课程思政建设的载体和核心两方面展开分析和探讨[3-5],旨在实现专业技术的传授、专业技能的培养与价值导向的引领、思政教育双管齐下[6]。

一、“课程思政”建设的载体是课程

“课程思政”的载体是课程,脱离了好的课程建设,“课程思政”的功能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课程思政”建设应遵循专业课程建设的客观规律,充分发挥专业学科特色和显著优势,有效强化课程建设的过程性管理,在教学目标的制定过程中,注重充分发掘具有专业特色的“思政元素”。根据《软件工程》课程特点,制定教学目标为:(1)培养应用型人才,使学生熟悉软件项目开发和维护的过程,掌握软件开发的基本方法,追踪软件开发新技术,为今后从事软件工程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2)形成自觉遵守规则,诚实守信的良好习惯,增强学生团队合作意识;(3)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促使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在教学内容中提炼出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文化自信和人文精神等要素,将专业知识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度融合,使之成为专业教学的“灵”和“魂”。此外,需要多维度深度拓展教学内容和形势,在课程建设中应重方法、重过程、重成效。

首先是重方法。教学方法上注重开拓创新,避免传统的填鸭式说教,使课堂主讲与讨论、互动等教学方式相结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和思考,激发学生对专业课程学习的兴趣和专注度,实现专业授课中知识传授“传技”与价值引领“传道”的有机统一[7],在潜移默化中达到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 “课程思政”教育目标。此外,应抓住“千禧年”学生的特点,对学生关注的专业相关问题给予及时回应,传递富有生活哲理的教学内容,达到“浅入深出”的效果。在沟通方式上,采用学生听得懂和乐意听的话语进行交流,问题分析不仅展示专业知识场景应用,更应通过专业知识的应用解决学生心中的困惑。

其次是重过程。教学方法的优劣依赖于教学过程的设计,在构建启发式教学、体验式教学和感悟式教学等多元化的协同创新教学模式的同时,应形成课前引讲、课上精讲、课后评讲新形态,有效解决学风问题。课前引讲侧重于课内知识点内在逻辑的剖析和重点难点的抽象表述,以提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并以此为切入点,以思考问题解决方法为凝聚力,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和专注度。课上精讲注重于以问题为导向的知识点讲解,形成化整为零和逐步求精的授课模式。课后评讲以调查问卷和答疑为载体,形成知识点陈述、知识点情景应用和知识点图谱构建三个层次的剖析模式,深度强化教学过程性,有效解决知识碎片化问题。此外,在答疑过程中,应抓住学生的自身特点,深入了解学生的真实需求,解决专业问题的同时,体现人文关怀和价值引导。

第三是重成效。基于重过程所得数据,构建课程环比和同比双层分析,构建课程评价体系[8]。环比分析实现课程章节内同类别授课成效分析,达到本学年授课方法和授课过程的改进以及改进措施评估;同比分析实现同期课程同章节授课成效分析,深度剖析改进措施的利与弊,形成改进措施成效图,实现授课成效、答疑成效的不断提升,并针对存在的难点和重点问题,认真梳理潜在因果关系,为重方法和重过程提供改进所需的数据支撑。

二、“课程思政”建设的核心是思政

对专业课而言,缺乏好的“思政”教育功能,就迷失了正确的价值引领,专业课程教学必然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导致专业课教学中传技和传道相互割裂甚至背道而驰。专业课“思政”让育人的价值回归立德树人的本质,从而让教书育人名副其实。软件工程学中蕴含着许多爱国主义和人文精神的 “思政元素”。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有意识地引入我国在重大工程、科学研究中取得的成就,使学生了解我国科学家在国家建设和发展中做出的重大贡献,从而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和坚持追求科学真理的精神[9-11]。

在概述部分讲述软件工程学科发展史时,由软件危机扩展到诚信危机,介绍典故“商鞅立木取信”和“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以名人诚信故事为鲜活例子,为学生树立诚信榜样,培育学生要秉持“车无辕而不行,人无信则不立”的做人做事原则,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优秀品质。

在讲述总体设计内容时,提出总体设计阶段内容学习的必要性:在软件生命周期内,为什么由需求分析阶段过渡到总体设计阶段,而非直接到详细设计阶段?以习总书记在北京市调研指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和习总书记视察武汉东湖新城社区生活物资集中配送点为例,启发学生领悟整体和局部的辩证关系。通过习总书记强调要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的防控疫情精神,启发学生领悟“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总体战明确“坚持全国一盘棋”的战略总要求,阻击战提出“精准施策”的战术总原则,该指导精神既有整体的战略布局,又有具体的战术策略。通过对以上事例的深度剖析,引导学生深知我国的信心和底气来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通过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指挥疫情防控工作中的整体和局部战略施策的学习,使学生领悟到做任何事既要有总体结构的把控能力,又要有落实局部细节的周密举措,做到整体局部相统一相结合。启迪学生领悟软件开发时期内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的内在联系,实现由软件定义时期向软件设计阶段的平稳顺畅过渡。

大飞机、复兴号、港珠澳大桥等重大工程都需要经历严格的软件测试,才能正常运行。在讲述软件测试内容时,介绍这些大工程,播放纪录片《厉害了我的国》,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展现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岗敬业精神,展现对软件测试的积极性;在黑盒测试和白盒测试设计测试用例阶段,融入人文精神、工匠精神教育。分享诗人贾岛“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的“推”要不要改成“敲”的案例,让学生体会古典诗歌之美与一丝不苟、锤炼精品的工匠精神。在讲述等价类划分方法时,引入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深刻体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所具有的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

在课程实验部分,介绍三国时期张辽、乐进共守合肥,身为五子良将的二人素有矛盾,但在面对强敌时,仍能互补互助,共进共退破大敌。通过典故讲解,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以浸润式演绎友善这一核心价值观,使学生懂得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以仁爱之心互相帮助,和睦友好。

“课程思政”是立德树人的新尝试。通过“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以课堂教学管理为抓手,把传技和传道融于同向、践于同行,实现价值同心、路径同道、步调同频、行动同力,将焦点聚于学生这一主体,把立德树人的中心环节落到实处。

三、结束语

在立德树人根本宗旨的引领下,结合学生发展需求和课程特色,有机融合思政元素,全方位发掘其中所蕴含的优质育人元素,构建多维度、有内涵、系统性、高质量的教育教学体系,达到知识传授、真理传播与灵魂塑造、人格重塑的内外兼修的目的,实现“传道”和“传技”同轨同行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重方法重过程重成效,多聚焦学生关切的热点问题、多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多加强学生道德素养的熏陶和正面引导、多培养学生的知识探知精神和创新意识,不断提升专业课堂内思政教育元素的亲和力,增强思政教育的感染力,最终达到知识传授、意识形态引导和学生终身发展三者间的有机结合和高度统一。

猜你喜欢
软件工程思政课程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课程思政在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实施
《管理学原理》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依托工作室的软件工程实践教学研究
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软件工程》课程教学质量建设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