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思政课教学中的中共党史教育

2021-12-01 23:50张明悦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9期
关键词:党史思政大学生

张明悦

(吉林省教育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必须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学史可以明理,学史可以增信,只有了解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才能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才能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才能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现在的大学生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主力军,所以我们有必要强化思政课教学中的中共党史教育,让学生以史为鉴、知古鉴今,发扬传统、接续奋斗,树立积极进取的学习生活态度。

一、党史教育对大学生的育人价值

党史是党带领我们取得国家独立与民族解放的历史,也是加快国家建设与实现人民幸福的历史,更是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奋斗取得进步的历史,不管是从思想上、政治上、民生上,党史都有着不可小觑的育人价值。

(一)提高学生对我国国情的深刻理解

中国共产党是基于马克思主义而诞生、发展的党,在党史发展中,我党所依据的马克思主义逐渐中国化、日益现代化、慢慢大众化,而这样的历史也构成了中共党史的主体,让马克思主义愈加贴合我国的国情,不断完善进化,孕育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深化了我党的本质与发展理念。简单来说,学习党史是让大学生理解把握马克思主义、党、国家三者关系的必要条件。

(二)教育学生传承和弘扬革命传统

中国共产党在带领人民革命的过程中形成了大量的优良传统与宝贵的革命精神,例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铁人精神等。这些精神是我们党在100 年奋斗历程中流着血汗、历过生死换来的,是经过实践多次提炼萃取出来的,也是大学生的必修内容,让当代大学生学习、传承并弘扬革命传统可以激励他们锻造出为民族、国家发展而奋斗的斗争意志,树立崇高的理想目标。

党史作为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其中蕴含的革命传统是对当代大学生提出的基本规范与行动要求,也是指导、帮助大学生克服重重困难的重要力量。思政教师在加强党史教育时应积极发掘中共党史中蕴含的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素材,引导学生正确了解党和国家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对学生产生无形的教育作用,使他们自觉将革命传统入脑、入心。

(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当前很多大学生沉迷于互联网,比起要事新闻、正能量文章,他们观看更多的是搞笑视频、娱乐新闻和营销文章,生逢盛世的他们,鲜有人去思考今天的岁月静好是多少革命先烈为了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浴血奋战,前赴后继才换来的。同时,受多样文化的影响,还有很多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对自己的民族、国家缺乏应有的关心和关注,致使当代大学生群体中“去中国化”的现象频频出现。而党史与我国的近代史、基本国情紧密联系,推动党史教育深度融入思政课,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对学生的人生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进而使其积极投身到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成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青年。

二、加强大学生党史教育的重要作用

党史教育不仅能够促进大学生深刻了解我国国情、马克思主义、民族优良传统与革命传统,也能够引导他们正视我国革命历程,明确国家独立与民族解放的重要意义,并进一步加深对建国后我党曲折发展、摸索道路、自力更生的认识。

(一)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觉悟

信息大爆炸的时代,让当代大学生的思维、思想、意识、价值观等个体发展内容受到了猛烈的冲击,也使我国的传统文化受到了不小的挑战,诚然,这些外来思想文化中不乏积极、正面的内容,但是大学生社会阅历与生活经历相对匮乏,并不具备较高自我辨别的能力,很容易被复杂多样的社会文化与信息、思想迷惑。在此严峻的背景下,为了提高思政教育的有效性,必须要在思政课上加强党史教育,强化学生对我国国情的了解,帮助学生形成国家认同感,明确自身对党史精神继承的责任感,让学生认识到党史学习的重要作用,使理论学习与中国革命建设历史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发挥“活生生”的教育作用。

(二)激励当代大学生锐意进取

高等教育有义务在思政课堂中引导学生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明白民族与国家取得当下成就的不易,通过党史教育激发大学生的自豪感和进取心。党史与中国近代史有很多重合的地方,可以说,人民经历了多少苦难,中国共产党就经历了多少苦难,因此,党史是一部混杂着鲜血与荣耀的历史,抗争并奋斗着,悲壮并自豪着,失败并不懈着。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说,大学生只有充分了解这一段历史,才能领会国家今天所有伟大成就的来之不易,才能坚定他们矢志不渝拥护中国共产党的信心,才能激发他们“伏案苦学”筑牢自身知识根基,才能坚定他们为国家发展尽心尽力乃至“愿得此身长报国”的决心。

(三)奠定理想信念教育基础

思政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大学生解决思想、理念、信念上深层次的问题,简单来说,思政教育就是某种意义上的理想信念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当前理想信念教育中的主要内容紧密贴合,大学生学习党史就是奠定理想信念教育基础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更加明确中国共产党自身的优越性,并愈加坚定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的正确性,坚定理想信念,自觉维护党的领导。

(四)夯实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无论处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发展时期,我们党始终与人民群众保持着血肉联系,党所规划的道路与我国国情紧密贴合,进一步明确、细化了我国的发展方向,给了我们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信心和底气。大学生学习党史的过程就是亲自验证我们所走的道路的正确性与必要性的过程,从中能够培养和巩固大学生为国奋斗的使命感、责任感。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当代大学生应自主接受党史教育,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涵养爱国主义情感。

(五)丰富思政课程的内容

纵观百年征程,党的发展历程不仅造就了今日我们所见的党史,还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成果。鲜活、真实是党史的主要特点,其中真实的红色故事能够感染和影响大学生;党史中的具体事件有着强烈的育人功能,党史中的深刻思想具有深厚的启迪功效。所以,党史教育可以将党史中抽象的理论形象化、零散的故事具体化、书面的记录生动化,思政教师应用好、用活红色革命资源,引导大学生学习党史中英雄人物的优良品质、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再现改革开放的宏伟场景与建设发展中朝气蓬勃的景象,提高大学生对我国现行理论体系的把握程度,加强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三、加强大学生党史教育的策略

(一)提高思政教师对党史把握的水平

思政教师站在教授和传播党史的最前端,他们对党史的研究与掌握程度直接关乎到大学生党史教育的教学水平与教育成果。所以,为了给学生带来更好的学习体验,思政教师应自觉深入学习党史,认真研究党史知识,深刻理解党史理论中的基本内容,并梳理党史理论产生的原因、背景,结合党的发展史达到触类旁通、灵活运用,将党的发展历史真实生动地讲述给学生,使他们真正理解党史的内容,体会到党史学习的魅力与党史所蕴含的知识,发挥党史教育在思政课中的真实效果。

(二)发挥思政课堂的主渠道作用

大学生正处于树立正确历史观、国家观和民族观的阶段,思政课堂作为高校思想教育的主渠道,应发挥其积极作用,将党史纳入教学重点,结合党史串联教育主线,依据大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党史特征开展形式丰富的党史学习,比如党史相关选修课、党史专题讲座、党史研讨小组等等。阅读是沉淀一个人精神的绝佳方式,思政教师应积极引导大学生阅读具有艺术性与思想性的党史读物,以思政教育为核心,以党史教育为媒介,依据大学生实际生活,根据其认知水平展开教学。思政教师还应在课堂教学时选择一些真实生动的红色教学案例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比如优秀党员的模范事迹、领导人的进步历程等,以此加深学生的学习体验,触发学生的情感,调动大学生学习党史的积极性,推动思政教育的进步。

(三)创新党史教育的内容形式

思政课程在高等学府中设置的时间已久,但其所使用的教学方法并没有改进多少,为了适应当前时代的发展、满足学生的主体需求,思政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当前党史教育方式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尽管党史教育的内容具有一定的理论性与严谨性,但是其教学方式是可以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学生的思维模式进化而调整改变的,思政教师可以将所有可用的教学素材和资源整合起来,开发新颖有效的教学模式。

例如,教师可以借助演唱红歌丰富党史教育的形式,提高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在聆听歌声中体会我党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历史,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走进历史情境,感受历史史实,产生心灵的碰撞,形成情感感悟,提升党史教育的实效性;教师还可以搜集一些当地的党史素材,丰富教学内容,促进课堂互动,在贴合学生实际生活的基础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提高学生思政课堂的参与度,将其与教学内容相结合,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加深学生对党史知识、理论的掌握,使党史教育走出课堂,走进学生的真实生活。同时,教师也要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和阅读党史相关的读物与材料,提高学生对事物的分析与辨别能力。

身为新时代接班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当代大学生有必要系统地学习党史、领会党史、铭记党史,明确党的发展历史与党的发展目标,体会到党对自己的深切期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自觉践行党对大学生提出的各项要求,坚定方向,矢志不渝,续写党的伟大事业。

猜你喜欢
党史思政大学生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第一次学党史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党史上的今天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