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致神经根水肿的相关临床研究

2021-12-02 00:12尹燕冷琴李智威
智慧健康 2021年14期
关键词:椎间盘腰椎间盘炎性

尹燕,冷琴,李智威

(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四川 成都 610075)

0 引言

腰椎间盘突出致神经根水肿是指,腰椎椎间盘突出其间隙的正常边缘挤压脊神经根及周围组织,由于脊神经根没有神经外膜及神经束膜,屏障功能较弱,对挤压、牵拉等化学刺激不耐受,神经根慢性受压后容易发生水肿及炎症。脱出的髓核有强烈的致炎作用[1],使神经根发生炎症,最终出现沿受压神经通路及其分支区内的疼痛综合征。临床表现为腰背痛及根性坐骨神经痛[2]。腰椎间盘突出症伴单侧坐骨神经痛患者术中见受累神经根不同程度水肿概率为100%[3]。

1 诊断方法

DTI(弥散张量成像)作为一种功能成像技术,利用组织中水分子扩散的各向异性为基础的功能磁共振成像,可以评估神经根受损程度、微观结构的改变,客观地显示神经纤维束的空间结构,并提供有关定量指标的一组客观参考数据,DTI 是目前唯一非侵入式对活体神经纤维束显影的量化研究指标。已经广泛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评估中[4-6],临床常用ADC(表观扩散系数)和FA(部分各向异性)值。DTI通过测定腰椎间盘突出症受卡压处神经根FA值,判断神经根内水分子向各个方向的弥散能力,评估神经微观结构和功能。FA 值范围为0~1,越高表示异性扩散,相反越低则表示越趋于同向扩散。测定ADC 值反映布朗运动限制下分子扩散性,与判断受压神经的炎性水肿及神经纤维变性有密切关系[7-8]。研究表明,当神经根出现炎症反应时受压神经根的DTI检测中,FA 值减低反映受压神经根组织损伤、脱髓鞘变及轴索缺损,缓慢压缩引起的脱髓鞘和水肿导致扩散度增加使ADC 值升高[9-10]。施梦烨[11]对比单侧腰椎间盘突出伴患者中神经根卡压的检出率,DTI检出率为100%,而临床常规使用核磁平扫序列出现14.7%的假阳性率和3.1%的假阴性率。

2 临床相关治疗进展

王志辉等[12]应用马栗种子提取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急性神经根水肿,平均显效时间为3.20d,较普通活血化瘀药物治疗效佳。张敏英[13]运用牵引结合西医利水、消炎止痛等药物治疗神经根卡压100 例,总有效率达96%,减轻神经根水肿及卡压症状以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刘晓阳、宋楹卓等[14-15]用七叶皂苷钠结合激素治疗腰突术后神经根水肿疗效显著。

王树东等[16]将腰椎间盘突出大鼠分组并观察大鼠神经根,模型组神经根肿胀,周围大量炎性细胞浸润,针刺肾俞穴组治疗后发现神经根明显修复,神经根水肿不明显,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减少。实验表明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导致神经根水肿,针刺肾俞穴明显减轻神经根水肿情况,抑制炎性物质产生,减轻疼痛。

内窥镜下腰段脊神经根鞘膜切开减压术中,在减轻椎间盘突出的同时也减轻神经根的受压情况,减轻神经根水肿[17]。吴明毅[18]表明30ug/mL 医用臭氧可用于治疗L5 神经根炎性大鼠,抑制自噬,减少细胞凋亡。文献研究表明针刺可以减轻血清及神经根内多种炎症因子含量,达到减轻神经根水肿的作用,从而减轻患者的疼痛[19]。临床上在缓解腰椎间盘突出导致的疼痛时,治疗同时减轻神经根水肿,减轻局部炎症反应,减少神经功能下降。关注神经根病变情况,通过影像学客观指征评价疗效。

3 总结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其发病率为1.2%~43%不等,其中85%的坐骨神经痛是由腰椎间盘突出所致[20]。在中国该病的发病率为4.26%,男1.9%~7.6%,女2.2%~5.0%[21]。神经根水肿是由多种原因引起,主要由于脊神经根在解剖结构上没有神经外膜和神经束膜,缺少神经的屏障功能,周围环境改变容易对其产生影响,对挤压及牵拉等作用力的耐受力弱于周围神经[22]。研究表明神经根受到挤压时,神经内血管通透性增加减少相应神经根的血流量,导致神经根水肿[23-24]。蒲涛、周跃等人[25-26]在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行手术治疗时,术中见患者神经根出现不同程度的水肿,且与周围组织发生粘连,病程越久神经根水肿和粘连程度越重。动物实验证实神经根受压后,神经根出现不同程度的水肿[27]。同时在椎间盘突出症中出现髓核挤压神经根时,由于神经根的解剖结构及髓核的致炎性,最终导致神经根水肿以及神经根受损的表现,引起疼痛及神经功能下降。

DTI(核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技术)对于检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准确率高于常规MRI,且能有效追踪神经纤维束、定量评价神经损伤的成像技术。及时准确的发现神经根纤维束的异常变化,早期干预神经根组织病变。通过DTI 直观的观察神经根损伤的情况,测定神经根的ADC 值及FA 值等,通过数值客观地显示神经根的情况,大量文献[28-29]对比未受压的神经根及健康人的神经根发现,受挤压测的神经根FA 值降低,神经根受损影响水分子沿神经纤维束的扩散,ADC 值明显高于未受压侧以及健康人,水分子的扩散性增强,与神经根周围炎性细胞浸润及神经根水肿密切相关。

神经根受损导致患者出现以下肢疼痛及下肢神经功能障碍,神经根水肿也会使局部神经根卡压加重症状。因此,早期明确诊断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一系列继发症状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及时发现神经根的病变可以较早的阻止神经根病变引起后续一系列的疼痛及功能障碍,对临床有较大的意义。

猜你喜欢
椎间盘腰椎间盘炎性
炎性小体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及中医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
炎性及心肌纤维化相关标志物在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进展
针刺联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研究
局部枸橼酸抗凝对体外循环心脏术后AKI患者NLRP-3及下游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
颈椎间盘突出症的CT、MRI特征及诊断准确性比较*
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MRI和CT的临床效果对比研究
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锻炼首选蛙泳
半躺姿势最伤腰
射频消融联合椎间盘内亚甲蓝注射治疗25例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临床分析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帽子莫乱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