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思维训练策略例谈

2021-12-02 07:15江苏省如东县栟茶镇靖海小学罗红丽
数学大世界 2021年13期
关键词:定式负数一题

江苏省如东县栟茶镇靖海小学 罗红丽

对于小学生而言,引导其掌握科学的思考方式,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注重类比迁移,启发学生联想思考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类比迁移的方式,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关系,搭建数学知识与生活经验之间的桥梁,从而启发学生联想思考,深化知识理解,形成逻辑思考。

例如,在“认识负数”的教学设计中,教师设计游戏,利用生活中的“相反现象”类比正数与负数的关系,引导学生在游戏中完成对知识的类比迁移。

师:让我们先来做一个“我反我反我反反反”的游戏吧!规则是老师说一句话,请一位同学说出与它相反意思的话。请听:向上看!

学生A:向下看。

师:向前走200米。

学生B:向后走200米。

师:那我来说一个难一点的:我在银行存入了500元。

学生C:我从银行取出了500元。

师:我坐电梯上到10层。

学生D:我坐电梯下到负10层。

在游戏设计中,教师从最简单的相反句子入手,逐渐过渡到数学问题,进而引导学生根据相反行为类比正数与负数,然后通过生活中常见的情境,如电梯中地下一层按钮、温度计中的零下10℃等,让学生在类比迁移的过程中顺理成章地理解负数的相关知识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打破思维定式,引导学生转换思维

在长期的教学训练中,思维定式影响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批判性,教师应引导学生打破思维定式,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完成思维转换。

例如,在“分数”相关知识的学习中,教师为学生设计了一道智力题:一人大摆筵席请客人吃饭,但是这个人却不善于说话,经常得罪人。看到来宾中没有出现他最想请客的那几个人,于是自言自语道:“为什么该来的没来呢?”听到这句话,有一半的客人借故离开了。主人非常懊悔,又说:“不该走的却走了。”于是又有三分之二的客人也离开了。主人慌了,说道:“我说的不是他们呀!”结果剩下的三个客人闻言也离开了。你能算算一共来了多少位客人吗?教师引导学生打破思维定式,从最后剩下的3个人入手倒推宴请人数,进而在分析与计算中实现思维训练。

三、构建开放氛围,引导学生敢于质疑

在教学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应转变课堂模式,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以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

例如,在“圆柱”相关知识的学习中,教师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质疑,通过观察与思考,探究圆柱的底面与侧面的关系,教师趁机切入,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

师:圆柱的两个底面都是圆,它们有什么关系?

生:两个圆大小相等。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将两个圆形剪下来,能够发现它们相互重合。

在问题的互动中,师生之间打破了交流的隔阂,学生的思考在课堂中得以呈现,教师的问题也在学生的探索中得到解答,学生在质疑与探索中实现了思维发展。

四、利用一题多解,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一题多解意味着学生需要从多个角度探究问题,而这也是思维拓展与创新实践的重要方式。教师可以结合应用题目,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帮助学生从多角度探究问题答案,进而实现思维训练。

例如:某零件加工企业接到一份加工20000个零件的订单,工人每天工作量为2000个,在工作了5天后,要求剩下的任务量在4天之内必须完成,那么接下来工人每天的工作量为多少?在问题解答中,教师应指导学生从工作效率入手,认真审题,并通过画图等方式完成多角度分析与解答,从而实现发散性思考。发散思维可以进一步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的思维在更多更高的层次得到锻炼。要想实现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教师就要善于通过一题多解与一题多变的形式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头脑变得更加灵活。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加强思维训练,进而在多元化的教学指导中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猜你喜欢
定式负数一题
Debate breaks the mindset 辩论打破思维定式
一题多解
解数学题要克服思维定式
高中物理中一种常规题型的解法判误
在高中数学学习中要克服思维定式
基于一题多解构建知识体系
学好乘方四注意
历经艰辛的“负数”
非负数|a|、a2帮你轻松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