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差异的小学数学分层教学实践

2021-12-02 07:15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实验小学城南校区唐晓莉
数学大世界 2021年13期
关键词:基础知识习题分层

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实验小学城南校区 唐晓莉

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部分教师对学生有统一的学习任务要求,但是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性格,学习进度也不相同,因此教师要对学习程度有差异的学生进行区分,针对具体情况进行分层教学。

一、基本概念

分层教学,从字面意思上理解就是将学生分成不同层次来进行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并且尊重学生的差异,根据学生的智力水平、反应速度、掌握能力以及其他因素等各种情况将学生分成等级不同的小组,然后进行针对性的教学。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要制订不同的教学方案,并且给出不同的目标和要求,让学生保持对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深度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潜能,让他们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在学习上取得进步和成功。

二、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策略

1.尊重学生差异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同样,每个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都不相同,因此,统一的要求和目标很容易造成学生的成绩良莠不齐,会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分层教学。以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多边形面积的计算》这一单元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采用“1+N”的模式,针对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以让他们自行学习“1”,即基础知识的部分,然后教师适当地进行补充和完善,带领学生学习“N”,即拓展部分。而对于能力相对有限的学生,教师要带领他们将基础知识学扎实,之后再进行适当的延伸。这个过程不仅不会影响优生的进度,也可以让落后的学生跟得上教学进度。

2.在提问中实现分层

在课堂上,教师通过提问实现师生互动,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针对层次不同的学生,教师要用不同的方式提问不同层次的问题。例如,在《找规律》学习中,针对成绩好的学生,教师要提问一些延伸性的问题,比如:“河堤的一边栽了45棵树,这些树按1棵柳树、3棵桃树的规律栽种。河堤的一边共栽了多少棵柳树?多少棵桃树?”问题要有一定的难度,让学生有一定的挑战欲。而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提问一些基础性的问题,比如教材上关于规律的基础性知识,如果他们回答正确,还要适当表扬,帮助他们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通过分层提问,不仅可以实现不同程度的教学,还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对数学的学习充满热情。

3.在练习上实现分层

教师在练习环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安排不同难度的练习题。同时,这些习题在结合知识点和教材要点的基础上,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水平。以《小数乘法和除法》的教学为例,在设置练习题的时候,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设置一些例如“6.5×10或者68.8÷4”之类的简单运算;而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就要设置一些难度较大、相对比较复杂的运算习题,比如“0.416÷32或者0.756÷0.18”,让他们进行拓展和“拔高”。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让差生的基础知识更加牢固,同时又可以让成绩好的学生“更上一层楼”。

4.在课后作业上实现分层

因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同,一部分学生对于教师要求的课堂作业的完成程度并不好,不仅草草了事,抄写其他同学的作业,甚至出现置之不理的情况。因此,教师在设置作业的时候,要充分体现出教材上的内容和知识点,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设置难度不同的作业。比如,在学习了《方程》之后,教师可以给知识点掌握得不是那么好的学生设置一些简单的方程习题,至于掌握情况相对较好的学生,可以设置一些练习册上难度较大、更复杂的方程习题。在数学的学习中,实践是至关重要的,通过课后作业的实践,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同时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尊重学生差异的基础上开展分层教学,在提问、练习和设置课后作业等方面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两极分化的情况,提高学生的数学整体水平。

猜你喜欢
基础知识习题分层
高中分层走班教学模式探究
宝马电子控制基础知识(一)
有趣的分层现象
一道课本习题“链式反应”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雨林的分层
对一道习题的多角度思考与拓展
关于一道习题解的讨论
通过变式训练,夯实基础知识
假期数学竞赛指导(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