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增强学生计算能力的途径

2021-12-02 07:15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棠张实验小学陈晓莉
数学大世界 2021年13期
关键词:数学计算椅子算式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棠张实验小学 陈晓莉

小学阶段,数学计算是很重要也很基础的内容,在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也是学生核心素质培养的重要内容。本文在核心素养培养基础上对小学数学计算能力提高策略进行阐述,探究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设计的方法。

一、培养小学生数学计算的兴趣

人类认识探索某种事物最好的方法就是兴趣,兴趣会让学生积极地进行学习活动,所以,兴趣是探究学习的第一步。

例如,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有趣的情境,以轻松愉快的方式进行数学探索。在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有规律的数列》中,首先以故事的方式引入教学情境,教师问:“小朋友喜欢兔子吗?”小朋友们会很开心地回答:“喜欢!”教师再问:“那老师给你们讲兔子的故事好不好?”这时学生的注意力已经全部集中在故事上,教师可以趁机讲述这样的故事:“有一公一母两只小兔子,兔子一个月左右就长大了,可以生兔宝宝了,假如从这个月开始,兔子每个月都可以生两只兔宝宝,而新出生的兔宝宝一个月以后又可以生两只兔宝宝,这样下去,一个月以后会有多少只兔子?”这时教师可以用小圆点来代替兔子,在多媒体上展示出数列图,完成由具体向抽象的转化,鼓励学生利用电子触屏笔一起来画,然后带领学生一起找规律,让学生体会数学的神奇。

二、培养小学生独立计算思考能力

独立思考是数学计算的第一步,小学教师在数学计算教学设计中,要充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例如,在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三位数乘一位数》的教学中,教师适时地追问一下:“为什么2×4=8,而2×400=800呢?”这样引导学生,让他们的思维进入理性的思考:400里面有4个100,4个100乘2得到8个100,也就是800。这样算法和算理之间就会连接在一起,形成一种推理思维。再例如,在《奇妙算式大比拼》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准备投影仪、练习纸和笔等教具。第一轮比试,教师在黑板上板书“2”,让学生在一分钟内写出商为“2”的算式。紧接着开始第二轮游戏:写出商为“5”的算式。游戏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提出问题:“在刚才的游戏中,大家发现了什么规律?”从而引出这堂课的教学知识点—商不变的性质。采用该活动,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清楚地理解和掌握计算的方法,提升学生的计算水平。

三、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计算方法

现在的小学数学课堂中,数学活动、数学游戏丰富多样,课堂气氛活跃,但在每一个游戏、活动的背后都应有思考与探究目的,这就需要在设计课程游戏的时候穿插问题,教师适时地抛出问题,学生在大脑中进行思维活动,有效培养自主计算能力。

例如,在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的竖式计算》课程中,教师设计数学游戏《抢座位—余数的计算》:教师准备3把椅子,指定7名学生上台,游戏规则是,老师说“开始”,学生就围着椅子走,老师说“停”,学生立即抢着坐好,规定每把椅子坐相同数量的人。游戏开始后,老师喊“停”以后,多出一名学生没有椅子坐,这时,老师又请上来一名学生,一共8名学生,游戏继续,椅子数量不变,仍然是每把椅子只能坐相同数量的人,游戏结束,多出来2名学生。这时教师适时抛出问题:“通过游戏,同学们发现了什么?”这时学生会说,分别多出来1名和2名同学,教师继续引导:“任何东西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剩下来的同学也不是多余的,他们有个共同的名字,叫作余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余数的计算。”这样引出新课教学内容,使学生在游戏活动中深刻吸收了知识点,课堂学习充满了乐趣。

随着课改的不断推进与深入,对核心素养的培养逐步细化,在不同阶段的培养有不同的研究。本文结合理论与实践分析,明确数学计算核心素养的理念,引导学生感悟运算原理,重视计算能力的培养,对一线小学教师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猜你喜欢
数学计算椅子算式
多措并举,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
两把椅子
试析如何开展有效的数学计算教学
不想当椅子
小学数学计算易错题的千预和跟进分析
怎么写算式
好玩的算式谜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的三个“结合点”分析
一道加法算式
一道减法算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