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戏剧融入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策略

2021-12-02 09:42杨蓓丽
江苏教育 2021年88期
关键词:研究性戏剧身体

杨蓓丽

2000年教育部印发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就将研究性学习作为普通高中课程中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研究性学习早已不是新概念,但是笔者结合文献与调研发现,当前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中仍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本文从具身认知理论视角对研究性学习进行分析研究,深入揭示其背后的学理根源,并提出针对性策略。

一、具身认知理论视角下的研究性学习实施问题及归因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对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提出明确的要求:“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要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可是,当下中小学大量的研究性学习实际上只是学科课程的延伸和拓展,关注的仍然是学科知识,而置能力培养于不顾,研究的问题情境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选题设计也忽略了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在实施评价的过程中,教师照搬学科教学的评价方式,或是一刀切的纸笔测验,或是直接把课题研究报告视为活动评价的最终结果。这样降低了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教育成效。

具身认知理论强调在认知过程中身体、环境和大脑的协同作用,因此,具身学习就体现出参与性、情境性、协调性和生成性的特点,它为当下研究性学习实践中的问题提供了解决的路径。

1.身心分离。

具身学习强调身体的参与性,叶浩生教授认为,身体并非仅仅是心智发生的“生理底座”。身体本身就是认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1]因此基于身心一体的视角,研究性学习目标设计不合理的根源是身心分离的二元论思想。一部分研究性学习在实施的过程中,忽视了身体在认知中的构成性作用,导致课程目标、内容设计学科化、离身化,教育教学变为课堂“搬家”、教学“转场”。

2.情境脱离。

具身学习强调学习不仅仅基于身体,同样也源自环境。知识的获得应该是具体的、依赖于情境的。身体的经验在情境展开中获得,“情感的心智和理智的心智在这种情境中双双获得成长。”[2]在真实情境中开展的研究性学习使学生的身体融入自然与社会,体验与课堂迥异的学习经历,从真实世界里获取知识、习得成长。若研究性学习实施中问题情境脱离学生生活,则是忽视了身体的情境性与协调性。脱离学生实际的选题,抽离了学生认知的具体外部环境,研究性学习终究会沦为教师自导自演的一出戏。

3.心智割裂。

具身学习强调心理和身体是不可分割的,是协同进化的,因此学习的过程和结果并不完全可测。然而,当下研究性学习评价的实施依然照搬学科的评价方式,通过纸笔测验或是直接将研究成果、研究报告作为活动评价的最终结果,这是源于对知识获取、情绪体验和行为操作之间关系的分离。缺少开放式的表现性评价、发展性评价、同伴评价等评价方式,弱化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情绪体验,忽视了身体的协调性和生成性。

二、教育戏剧融入研究性学习的案例分析

具身学习是身心融合、知行合一的学习。“教育戏剧就是通过想象与扮演的方式有意识地再现并传递善的人类经验的社会活动”[3],这一点正好与具身学习的特点不谋而合。因此,在研究性学习中,具有具身意蕴的教育戏剧可以成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一种扩展经验的手段。

1.“身”临其境,创设学习情境。

教师带领学生亲临现场、亲身体验的研究性学习是十分有益的,但受时间、空间的种种制约,现实中我们更多只能借助展示图片、播放视频等方式来再现问题情境。然而如能在教师引导下,通过教育戏剧的情境模拟体验,学生则能不自觉地处在一个“信以为真”的世界中。在创设的情境中,学生的感官、情感都会被激活,从而真正实现身体打开、灵魂在场、愉悦创造的学习体验。

例如,在题为“爸爸妈妈请给我一个弟弟或妹妹”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学生探究二孩家庭中“老大”的心理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学生在指导教师的引导下,模拟弟弟妹妹降临前后的各种生活情境,演绎一个个情景剧:《产房外的焦急守候》《夜半啼哭不能眠》《还我的爸爸妈妈》等。在情景剧中,学生有的扮演父母,有的扮演自己,有的扮演祖父母,还有的扮演邻居、同事等,扮演“老大”的学生既品尝了新成员降临的喜悦,也感受到矛盾冲突来临时的痛苦;扮演“父母”的学生则深刻体会了父母深爱却常常力不从心的无奈……不同的角色、不同的情境,能让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进行观照和反思,而这种身体经验也在某种程度上丰富拓展了学生的人生经验。

随后,指导教师通过“教师入戏”“专家的外衣”等方式引导情境中的学生深入思考二孩政策开放后生活的变化,反映完整的事实,从而引发更多的探讨和更深刻的解析,并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教育戏剧融入研究性学习,就是通过运用戏剧方法与戏剧元素,让学生身临其境,在“信以为真”的情境中达到学习的目的。

2.“身”体力行,熔铸学科素养。

研究性学习应该兼顾“身体”与“心智”的学习目标。将教育戏剧融入研究性学习中,能够让学生“身”体力行,体验角色、丰富认知。教师可以采用“创意科学剧”的形式,让学生借助表演,将书本上的学科知识内化为身体性的理解,以表现力敲开核心素养的大门,在亲身体验中促进感悟,在感悟发现中实现创造。

例如,在创意科学剧《万有引力》中,学生扮演牛顿,再现了万有引力的发现过程,领悟到一切科学发明都离不开观察和实践;在创意科学剧《帅气的机械波》中,学生变身成机械波的质点,上下跳跃或左右摇摆,生动地表现了质点不“随波逐流”的特点;在创意科学剧《火警》中,学生通过表演灭火、逃生、致敬三个篇章,既掌握了防火、灭火的消防知识,也表达了对烈火英雄们的敬意和赞美。

教育戏剧或者戏剧本身,深化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表演中,学生再现了科学的发现、思考和探索过程,展示了科学的概念内涵和内在规律。这种角色扮演下的理解与纯文本的理解是不同的,学生借助身体体验,发挥主体性,进行深度学习,从而达到熔铸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

3.量“身”定做,实现愉悦创造。

由于学生的个性、能力、特长各不相同,所以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的表现和收获也会呈现多元化。为了能全面客观地反映出学生的个性特质,关注学生的不同情绪体验,在研究性学习中可将剧场表演作为展示方式,让学生在分工中充分施展才华,收获成长。

例如,在“保护文物,重在行动——追寻龙城的文物古迹”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教师借鉴《如果国宝会说话》的纪录片形式,让学生将文物的传奇故事和曲折经历进行表演。从编写剧本开始,学生就面临一项又一项的挑战:翻阅资料,探访“老常州”,了解文物故事;创作剧本,挑选演员,组建表演团队;制作道具,设计服装,布置戏剧场景;为了多方面的呈现演出,学生还要进行录像剪辑、后期配音……学生深刻体会到了何谓“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

在剧场表演中,所有学生都能找到展示自己的一席之地,在几乎是量身定做的任务分工中,学生情绪高涨,跃跃欲试,于是思维被激活,潜能被唤醒,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多样的活动方式也促使评价方式的丰富多元,教师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同伴互评,这种开放式的表现性评价更科学、全面、合理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充分发挥了评价对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

三、教育戏剧融入研究性学习的运用原则

研究性学习重视情感体验,着力发展核心素养。教育戏剧的融入,则让学生在反思、体察、领悟的过程中实现具身认知,激发情感变化,实现人格升华。笔者认为,在教育戏剧融入研究性学习中,要遵循以下原则。

1.以学生为本的原则。

教师要立足于课堂与生活、社会的联系,遵循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内在规律,恰当地选择教育戏剧习式。在活动的前期准备、实施过程和评价总结等各个阶段都要表现出对学生的理解、尊重和关爱。

2.针对性原则。

教育戏剧尊重学生的个体情感,但不是随意的学习,更不是没有针对性的角色扮演。在融入教育戏剧前,教师要思考教学目标以及教育戏剧融入的意图,处理好学科知识与戏剧表演的关系,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来进行活动组织和任务分配。

3.适切性原则。

研究性学习是一门以学生的自身生活或经验为中心的实践性课程,因此教育戏剧的融入要适度。教师在设计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要着重研究主题与教育戏剧的契合度,不是所有的研究性学习都适用,而是要根据研究内容、学生的接受水平、教师的教学能力来综合决定。

总之,教育戏剧融入研究性学习是具身认知理论视角下新的学习方式的尝试和探索,为学生铺设了一条基于生命体验的学习之路,让课堂成为滋养学生拔节成长的沃土。

猜你喜欢
研究性戏剧身体
有趣的戏剧课
人为什么会打哈欠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浅谈研究性学习在数列学习中的应用探究
戏剧类
我de身体
关于“微型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初探
利用体育活动,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
我们的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