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省原创的示范意义及行动价值
——江苏普通高中课程基地的十年创行与未来发展

2021-12-02 09:42
江苏教育 2021年88期
关键词:高中课程基地育人

马 斌

普通高中课程基地是江苏教育的原创,转眼已经十年。高中课程基地聚焦现实的问题导向、多维协同的力行模式、广泛卓著的实践成效都值得咀嚼、研究、赓续和深化,成为江苏教育践行“两争一前列”的现实样本。

一、高中课程基地,敢为人先的大省原创

高中课程基地创新了一种定义。高中课程基地从宏观层面讲,是江苏在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方面原创性的探索与实践,是推进育人模式转型的一种前瞻性、革命性尝试,它包含一系列的创新理念与配套措施,是深化基础教育教学全面改革的省域整体工程。从微观层面讲,是学校的教学实践平台与场所,是以创设新型学习环境为特征,以改进课程内容实施方式为重点,以增强实践认知和学习能力为主线,以提高综合素质为目标,通过师生做中学、学中做方式,巩固、演示、验证、探究和拓展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提高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发掘潜能特长的综合平台。课程基地是课程实施载体的创新,是现有教学课堂的延伸、升华和互补,是设施设备、课程、师资、资源的统一,是理念、方法、路径的融合,为学科融合创造了新范式,为学校实践教学开创了新天地。

高中课程基地铸就了一把钥匙。普通高中教育是家庭、社会、政府等各方面十分关注的一类教育。由于高考选拔的影响,高中教育在推进教育内涵发展和人才培养模式转型上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着“应试现象普遍存在、学生创新能力不足、千校一面,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特色发展”等诸多现实问题。江苏教育人直面种种教育问题,课程基地建设就是解决问题的钥匙之一,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综合育人和自主探索成为高中课程基地育人的着力点。

高中课程基地搭起了一个跳台。“十一五”末,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颁布,提出了“更新人才培养五大观念”:全面发展观念、人人成才观念、多样化人才观念、终身教育观念、系统培养观念。倡导四种教学方式: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着力提高学生三种能力: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为今后一个时期的教育改革与发展指明了方向。全国教育界纷纷行动起来,积极探索破题之举。在这场春风化雨的行动中,江苏大地逐渐孕育着变革。在经历数轮调研、论证与试点的基础上,2011年,江苏省教育厅和省财政厅联合下发了《关于启动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的通知》,旨在改变育人模式,体现实践性、探究性、创新性、自主性的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应运而生,成为江苏高中教育改革发展的新热点和起跳板。

高中课程基地开辟了一方领空。前瞻的工程理念、成熟的配套机制、强力的行政推动、广泛的专家参与、深入的实践探索,有效保证了高中课程基地建设的推进。目前,课程基地已推广到全省基础教育各学段。全省585所普通高中现已建省级课程基地504个;全省九分之一幼儿园、小学、初中随之建成课程基地1801个;全省中小学每年新增课程基地140个左右,形成了“点线面体”的全覆盖。同时,建设基础教育课程基地也影响辐射到海南、辽宁、福建、广东、湖南、浙江、天津等全国十多个省市。高中课程基地开创了风景独特的教育领空。

二、高中课程基地,走在前列的创新举措

江苏省历时十年的高中课程基地建设,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人才培养和学校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催化作用,得到了学校师生的普遍喜欢和社会的广泛点赞。课程基地建设有力促进了高中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其重要价值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推进了高中育人模式的深度转型。素质教育的关键是转变育人模式,核心载体是课程。课程基地以环境变革倒逼教学方式与育人模式的转变。通过建设课程基地,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自主学习,促进学科教学转型为学科育人。多学科、跨学科、超学科等主题内容设计模式,有力促进了综合育人。伴随课程基地生长的课程文化,促进了学校文化育人的深度改革。持续十年的课程基地建设工程,有效促进了全省普通高中育人模式的整体转型。据统计,2018年全省普通高中学生在基地学习的占比为80.9%,依托课程基地新建的学生社团达3200多个,学生的学习方式正发生深刻的转变。

激发了高中多样特色的内生动力。课程基地通过“课程细分+基地呈现”,突破了高中多样特色的发展瓶颈;通过整合跨学科、课内外、校内外等多种方式,积极开发课程资源,优化国家课程实施,开发特色校本课程,丰富拓展地方课程,并形成了如语文等多学科的国家基础课程、智能机器人等超学科的专题学习课程和环境等跨学科的综合学习课程的有机统一,形成立体丰富的高中课程体系。至2018年,全省高中课程基地学校自编校本教材3100余本。课程基地及其丰富的课程资源,打开了高中教育多样特色的新视界,学校的学科优势得到进一步强化,特别是学科不同方向细分,如语文学科分别建设阅读、写作、文学、国学等课程基地,数学课程基地建立数学文化馆、数学实验馆、经典数学馆、数学制作馆等,开创了高中学科建设的全新空间。

构筑了高中教师成长的专业支点。课程基地成为教师学科开发的专业化平台,全面提升了教师课程建设能力和水平。课程基地设立名师工作室,突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团队优势和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在2017年全省教学成果奖评选中,基础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共385个,属于高中的有151个,其中出自课程基地的成果100个,占三分之二。课程基地开辟了教师科研新视域,显示出教师专业成长的杠杆力量。

增强了高中学生创新的实践精神。高中是学生成长的关键阶段。课程基地注重“做中学”,构建了学生实践创新的新途径,学生实际动手、实践体验、实验探索,增强了学生对未来发展方向的自身认知。课程基地创设了对话与开放的新课堂,增强了学生的横贯能力,与课堂的纵向体系形成了优势互补。课程基地的在场学习以及实际动手、实践体验、实验探索等多样化、综合性学习方式深受学生喜爱,加强了学生的体验和感知,促进学生创意创造与创新激情的生成,产生了一大批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成果。

促进了高中教育投入的整体转向。至2018年,全省课程基地新增投入近20亿元。其中,新型教学设备投入8.6亿元,学科教学用房84万平方米,校内教学实践场所4800余处。高中内涵投入产生的建设效应,引发了学前教育、义务教育等教育投入的整体转向,以省级教育投入转向内涵建设,实现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路径优化。课程基地建设新型教学空间带来了学科文化新气象,增加了校园建筑的教育价值,彻底改变了基础教育的样态、质态和生态。

加大了高中面向社会的开放力度。课程基地建设搭起了高中与高等院校、高新企业、高级研究机构的“四高”深度合作的桥梁,并使其形成了长期的合作关系,这不仅改变了高中学校学科建设的专业化水准,而且扩大高中发挥著名校友的重要优势。聚合人才、聚合技术、聚合资源、聚合智慧,调动了“校友报效母校、学长关爱后生”的内在动力,实现了社会文化教育资源向学校创造性的流动、集聚和融合创新。

三、高中课程基地,争当表率的成功范式

课程基地建设历经十年已成燎原之势,引领着江苏高中学校转型升级与优质特色发展,促进了省域教育良好生态的形成,得到方方面面的一致肯定。

以价值认同凝聚上下系统共识。一是明确提出要求。2011年,江苏省教育厅、省财政厅下发《关于启动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的通知》,指出“通过课程基地建设,有利于改变长期以来普通高中应试导向、千校一面的现象;有利于引导学校将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有利于纠正重课内轻课外、重知识轻能力、重书本轻实践的现象,以多样化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挖掘学生实践潜能和创造潜能,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二是统一组织培训。先后组织高中课程基地培训近30场,着力提升对课程基地的认识,突破传统思维定势,转变观念,形成育人共识。三是安排专项经费。省财政每年拨款5000万元用于高中课程基地学校建设,驱动内需,激发学校创造力。

以政策工具驱动省域整体联动。提出整体转型方略,形成“顶层设计—系统规划—基层实施—检查反馈—持续改进—理论升华”的项目建设工程思路。统一项目建设流程,高中课程基地建设项目每年按照省列计划、组织培训、逐级申报、省级答辩、确定名单、下达经费、过程指导、跟踪研究、检查视导、奖励提升等流程,差额遴选确定50个左右建设项目。定期进行项目绩效检查,抽调行政、学术与实践三个领域的专家对建设项目进行评估及检查,对不合格项目限期整改。经过多年探索实践,“省市县校”系统推进,逐渐形成了“工程省域驱动、项目学校出新”的一套行之有效的实操路径。

以项目良方破解高中单一痼疾。高中课程基地以六大内容建设开出了破解高中单一化的良方:创设具有鲜明主题的教学环境,深度挖掘学科价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突出核心教学内容的模型建构,让学习内容从抽象变成形象,突出知识建模能力,注重创意模型表达,提高学生认知能力;建设促进自主学习的互动平台,依托平台实现人机互动的自主学习和人境互动的个性化学习;开发丰富而有特色的课程资源,以课程基地为载体实施不同类型课程在基地的融通,实现跨科学习;形成教师专业成长的发展中心,建立名师工作室,以名师支撑基地,以基地成长教师,以教师发展学生;形成学生实践创新的有效路径,形成实践学习在基地、自主学习在基地、学科活动在基地、科技探究在基地、学生社团在基地的学习新常态。课程基地六大内容建设,可见、可用、可思、可学,促进了高中的多样化。

以专业指导凸显改革综合效应。高中课程基地建设工程启动后,江苏省教育厅建立了省课程基地建设指导委员会;建立了课程基地建设指导中心,具体负责全省课程基地专业化建设的相关工作;组建了语文、数学、自然科学等九大类课程基地学科联盟,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建设探索、学科研究和交流活动。在此基础上,结合工程进度开展绩效检查,定期抽调行政、学术与实践三个领域的专家,对建设项目进行评估及检查,重点考察课程基地在经费投入、教学环境、模型建构、互动平台、课程资源、教师发展、学生实践、使用成效等方面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问题,奖优惩劣,完善提升。

以理性精神实现科研全程支撑。加强不同层次、不同方面的项目建设与研究同步,确保课程基地建设的科学性、有效性。首先,加强理论支撑,学校在项目申报答辩时要讲清理论依据,从理论到实施再到评价等各个环节进行螺旋式的跟进、反馈和提升。其次,加强教师研究,做到项目建设与项目研究同步。再次,加强省级研究,先后形成了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大课题“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江苏省前瞻性重大教改项目“育人模式转型:江苏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等,形成系列成果。

以协同机制突出各方力量聚合。高中课程基地建设以省域工程和学校项目为抓手,形成省市县校上下联动,行政科研实践多方协同、整体运行,教育财政社会联手支持、多元共进的合力。

四、高中课程基地,强富美高的赓续华章

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的做法和经验受到了专家们的充分肯定。顾明远说,江苏高中课程基地促进育人模式转型是很好的经验,值得各地参考借鉴。王湛说,课程基地是江苏教育的原创,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具有创新意义的实践,对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先行意义和示范作用。十年来,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报》《人民教育》等媒体广泛关注、多次报道江苏高中课程基地。走进新时代,伴随教育改革的深化和新课程的实施,课程基地的价值将会继续展现。

高中课程基地建设为未来开创新境界。以问题为导向、项目为抓手,以建设新型学习空间为重点,以育人为旨归,高中课程基地开创了项目驱动的新思路、开辟了立德树人的新载体、开启了整体协同的新机制。课程基地多样化、特色化是对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的开辟与承载。课程基地以学生为主,以核心素养的培养、发展为目标,以学习活动的设计为策略,以改革学习方式为重点,为学生生动活泼的自主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事实证明,让素质教育在基地上站立起来,是对应试教育的有力变革,课程基地正在向教育理想和人才培养的优化方向发生积极的变化。

高中课程基地建设为新课改积淀新优势。

面对高中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三新”改革深化的难度和国家课改留给地方学校较大空间的现实,江苏以创建课程基地为切入口,将课改的理念、目标、内容、方法都融入基地,以综合性的载体和学科教学,形成课程共同体,承担其课改的重任,这是一种“从零到一”的创新思维,已为高中积累了十年的理论优势、实践优势和实证优势。实践证明,高中课程基地为核心素养培育提供了先导性示范,凸显出六大优势:先行探索优势,实践成果契合核心素养主旨;工具杠杆优势,方法路径推动育人模式转型;课程融合优势,综合素养依托跨科融合提升;在场学习优势,实践能力凭借情境体验增强;主动发展优势,天赋潜能通过因材施教生长;内涵集聚优势,学科文化借助社会资源丰厚。随着高中课改的深化,江苏高中课程基地教书育人的优势将日益明显。

高中课程基地建设为遵循教育规律创造新启迪。高中课程基地的十年建设,核心思想昭示了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课程的实施需要有确定的空间,以改变以往课程实施仅在教室内的局限。课程基地打造物化的空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学习的区域。第二,要有丰富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资源。学生学习不仅仅是学习教材的过程,更需要找到学习的方式与方法,强化自主学习的意识。课程资源的多与少,直接影响学生的知识建构和综合素质的形成。第三,以物质形态的实践在场强化学生的深度学习。按照思维导图的理论,学生在习得知识的时候,需要建构知识模型,需要通过直观的操作进行知识点理解。课程基地就是希望通过平台建设,物化知识结构,呈现可视的思维导图。

高中课程基地建设为人才强国奠定了新基础。人才日益成为大国之争的重中之重,高中又是学生发展的关键阶段。学生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都需要教育满足学生探究性、实践性学习的需要。课程基地让学生获得了传统教学较难实现的实践体验。学生在现实情境的课程体验中更能学会研究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又会发现或生成新的问题,进一步激发了学习的内在动力,深化了探究性学习。高中特色发展与内涵建设是我国的长期战略,课程基地有力推进高中变革主体的内生动力、育人模式的深度转型,为高中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了思路、奠定了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从我国改革发展实践中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进入新时代,伴随日益紧迫的科教强国和课程改革步伐,要全面审视课程基地的教育使命和独特优势,依靠课程基地更加聚焦对学生核心素养、关键能力、实践动手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培育,为教育、科技、民族赢取未来而更加有效地服务。

猜你喜欢
高中课程基地育人
基于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单元教学实践研究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秘密基地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高中生物学习焦虑原因及对策
构建高中思想政治课合作学习模式的研究
PBL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