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互联网+”时代的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研究

2021-12-02 14:54任涛燕
大众投资指南 2021年26期
关键词:电子商务互联网+电商

任涛燕

(郑州信息工程职业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互联网+”时代下,网上购物逐渐成了人们的主流购物方式。各大电商平台逐渐崛起,网络购物之风响彻不绝。高流量的销售模式对于营销不足,无人问津的传统农业而言无疑是一把利剑。随着电子商务模式的普及与完善,农业发展也势必会迎来新气象,不断提升农业的电子化水平,通过相关措施的完善不断提高先进技术的应用水平,对于农业发展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一、“互联网+”概念描述

(一)“互联网+”的概念

“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型经济发展模式,是指互联网+传统行业,依靠互联网强大的信息流量与便捷化的平台管理方式让传统行业焕发第二春,从而促进经济发展的一种管理模式。

(二)“互联网+”的特点

1.跨界性

跨界性是指打破传统行业与网络现代化的壁垒以及打破行业与行业间的壁垒,通过网络化的管理平台加深传统行业与信息技术的紧密结合,不断促进行业与行业间的交流与进步等等。也正是“互联网+”的这一特点使得农业发展具有电子商业化的特征,同时其他各行业的融入也使得农业的发展前景更加广阔,跨界即意味着新的方向、新的起点,对于发展模式的创新与完善来说也深有裨益。

2.创新驱动性

“互联网+”时代下,网络门槛更低,资源更多,竞争自然也就越激烈,只有具备优秀管理模式或者先进信息技术的企业才能够脱颖而出,这也就是创新驱动的来源。大信息时代下,网络资源共享,行业间的发展差距也在不断缩小,竞争愈发激烈的环境促使行业不断进行创新与突破,因而“互联网+”也具有创新驱动的发展特点。

3.结构的重塑性

“互联网+”时代下,传统经济结构被打破,谁先掌握先进技术,谁才能在市场中占据话语权。网络信息技术逐渐成为行业间发展的重要筹码,这种发展核心的改变使得世界经济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世界经济体系正在朝着互联网时代不断迈进,未来经济发展趋势下,先进网络技术才是核心生产力。

4.开放性与包容性

互联网具有开放与包容的特点,人人都可以参与进来,同时人人也都具有被宽恕的权利,这种开放式的环境使得各行业之间的发展与交流也在增多,同时碰撞也在不断增加,更加宽松的生存环境下,只有不断发展与创新,不断完善管理体系才能避免温水煮青蛙,坐井观天等情形,从而达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的结果。

二、“互联网+”时代下的电子商务模式

(一)电子商务的含义

电子商务主要是指网络化的购物方式,即网购,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物品宣传,客户通过与商家进行线上交流与线上付款的方式完成交易。电子商务模式下客户足不出户即可完成购物的全过程,除了无法判断物品的实际情况外其他方面都完全碾压传统购物,因而近几年来发展迅速,大有赶超甚至引领之势。

(二)电子商务的特点

1.便捷性

由于采用了网络平台式的管理模式,电子商务通过支付宝、微信等方式即可完成支付,全过程安全且便捷。

2.快速性

随着快递行业的不断发展,目前大多数快递一般三天内即可送达,最快的甚至可以当天送达,物流时效性不断增加,商品的获取体验也直逼线下。

3.简单性

电子商务模式下,传统的商业模式被打破,人们不再需要开店铺,交租金,交水电费等等,经营成本大大缩减,同时经营门槛也大为降低,交易环节的缩减使得整个商业流程更加简单、高效。

(三)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1.尚处于起步阶段,但销售渠道已初具雏形

随着国家“三农”政策的实施与完善,我国农业电子商务化已经初具雏形。大量的信息化管理网站建立,例如中国农业信息网、中国农业科技网等等,随着网络业务的不断拓展,农业的电商化也在不断完善,例如现已具备的数据处理能力、信息整合能力以及强大的通讯能力等等。但是尽管我国农业电商化模式逐步建立,相关技术的应用却并不完善。首先,我国农业缺乏信息化管理人才,且体系构造并未完善,网络管理仍然有很多问题,例如数据更新不及时,审核较慢等等,这些构建机制的问题客观存在且制约着我国农业的电商化发展。其次我国农业经济并不完善,很多体制上的问题制约着农民向市场进行输入,同时也不利于“互联网+”的普及等等。

2.产业供应链不够稳定,流通环节不够完善

由于自然天气等原因,我国的农产品供应并不完善,存在着供应链短缺、交通复杂以及食品储备困难,供应链不够稳定的情况,农产品输入受阻。同时,加之我国农民素质不高,很多农民并不懂得交通,因此缺乏统一的供应管理,电商化秩序紊乱。另外,农村地区距城市较远,流通环节复杂,运输成本高,农产品难以保质等等,流通程序复杂也是导致农业电商化难以顺利开展的重要原因。

(四)目前电子商务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1.技术应用不充分

很多技术存在应用不充分的问题,诸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等,对于农业电商化而言,稳定的供应是基础,先进技术有助于勘测天气,统计数据,缺少了这些技术的支持,那么无疑会降低市场竞争力,不利于长远发展。

2.监管力度不够

由于农业电商化刚刚起步,相关规定制定并不严格,存在监管不严以及监管力度不够的问题。

3.市场秩序混乱

农业电商化发展潜力巨大,很多商家为了抢占先机,纷纷加入,导致市场秩序紊乱,厂商销售环节参差不齐等等。

三、“互联网+”时代下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的可行性措施

(一)完善农村网络建设,提高信息技术普及水平

“互联网+”时代下,网络可以说是电商化的基本条件,尽管我国农村目前已经有3亿多的网络覆盖量,但是普及率仍然只有55%,也就是有将近3亿的农民不能上网。网络覆盖率对于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而言至关重要,如此庞大的人口表明我国农业电子商务还有较大成长空间。因此国家应积极开展相关措施,通过政策等规定不断提高农村的网络普及,通过基础设施的完善来拉动“互联网+模式”的开展与运行。另外,随着大数据等先进信息技术的推广与运行,各电商平台也据此纷纷进行商业模式的改造,例如通过大数据分析用户喜好,进行个性化广告定制等等。对于农业电商化而言,也应通过信息技术的完善来提高互联网的信息化程度,例如通过AI的数据迁移与深度化学习,进行自然天气的预测,或者通过大数据进行用户买菜喜好等的数据分析与运营处理等等。信息化时代下,利用好信息技术,不断提高应用水平,对于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二)完善物流建设与流通管理

物流建设的好坏将决定农业电商化的成败,建设好农产品运输的物流与流通环节至关重要。众所周知,大多数农产品具有易坏、保质期短的特点,在进行长途运输的过程中,很多农民由于自身知识的匮乏,很难保管好自家农产品,从而容易导致诸多问题。例如水果腐烂、蔬菜变质等等。因此加强物流管理很重要。首先,政府应该规范行业流通程序,制定规章流程,从而整合市场流通秩序。其次,则是应该通过整合的方式,将那些水平大抵相同的厂商的流通环节进行处理与分类,通过人员派遣等统一化管理方式进行物流与流通的建设工程,通过流通渠道与基础设施的布局完善农业电商化的路径与渠道,通过资金投入不断完善物品冷藏与保管流程,从而不断提高农产品流通与运输效率等等。最后,各企业也应该遵循国家相关规定,通过规范自身员工,定期开展特色培训的方式不断提升自身工作的规范性,通过自我监督不断完善市场秩序,从而不断促进行业的发展与进步。

(三)加强有形的手的调控作用,完善法律法规

目前,农业电子商务市场秩序仍然不够完善,其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农产品质量不合格,非法竞争,行业发展参差不齐,市场无形的手难以发挥作用等等。对此,政府应该充分发挥积极调动作用,通过有形的手拨正市场秩序,并通过法律法规来不断完善农业电商化的发展。首先,政府应该建立网络化电子商务法律法规,通过法律制度的完善杜绝非法竞争以及菜品质量低下的问题,通过完善售后服务制度规定,规范化厂商销售行为,运用法律来切实维护消费者权益。其次,对于平台运营而言,政府也应该制定好运营规则。应严厉禁止商家通过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手段非法偷窥用户隐私并进行杀熟的行为,通过制度规定严肃农业电子商务的行业秩序等等。最后,对于农业电子商务本身而言,各厂商也应注重对运营与销售模式的创新,通过改进管理模式,完善管理制度的方式不断提升自身农产品的质量,从而不断完善与提高农业的电商化水平。

(四)提高农民素质水平,打造高水平电商化农业

农民素质低下也是阻碍农业电商化开展的重要因素,对此,政府应该通过加大教育普及力度以及资金投入的方式,不断提高农民的专业素质与文化水平。一方面,政府应该完善教育普及制度,通过调动各地区行政部门,不断增强对于农民的普教程度,通过相关制度的完善降低农民电商化的准入门槛,为农民开展电子商务提供保障。例如降低税收,或者采取鼓励政策,能干多劳等等。另一方面,企业也应该完善对农民的电商化培养,通过相关知识的普及与完善不断增长农民见识,通过运送环节的普及与教导不断提升农民流通运输环节的规范性,从而不断提高整体农业电商化的开展水平等等。

四、结束语

农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而言至关重要,“互联网+”时代下探寻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的研究与途径,对于农业改革,发展现代化农业而言具有重要意义。信息时代下,农业也迎来发展的第二春,对此,我们应该把握机会,砥砺前行。

猜你喜欢
电子商务互联网+电商
电商助力“种得好”也“卖得火”
《电子商务法》如何助力直销
电商鄙视链中的拼多多
电子商务
关于加快制定电子商务法的议案
电商下乡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