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下的县域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探索

2021-12-02 14:54李旭红
大众投资指南 2021年26期
关键词:县域攻坚农业

李旭红

(襄垣县生产力促进中心,山西 长治 046200)

2019年,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乡村产业应根植于县域,依托于农村农业,逐步发展为提升农业、繁荣农村的抓手。“十三五”期间,各县域农村农业经济高速发展,为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营造了良好的环境。但是,在全国各地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背景下,“三农”特别是农业经济仍然存在发展短板。此时,怎样高质量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纵深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就成为县域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

一、乡村振兴下的县域农业经济发展成就

(一)概况

位于山西省东南部的襄垣县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在2019年达到了2.162×1010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6.000×108元,第二产业增加值与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1.452×1010元、6.500×109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77199元。同期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6.901×1010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3.340×109元,固定资产投资8.980×109元。而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1.199×109元,较2018年增长5.52%。粮食总产量超17万吨,蔬菜与油料总产量分别超5.4万吨、0.1万吨,大牲畜、禽蛋等肉类全年总产量超1.0万吨。

(二)成就

1.初步建立富有区域特色的农业经济结构

近几年,襄垣县在产业发展目标导向下,聚焦市场需求,初步建立了集设施蔬菜、畜牧养殖、干果经济林为主体的区域特色农业经济结构。其中设施蔬菜以“高辣819”为主,配套建设连栋育苗大棚、恒温冷库以及大型蔬菜批发市场,总面积超3.2×104亩;而畜牧养殖规模进一步拓展,以山窝窝农牧、大华宇牧业为代表的不同规模养殖基地不断涌现;干果经济林包括“晚秋黄梨”“雨露香”等梨绿色有机旱作农业封闭示范区及油用牡丹、中药材等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并在天下襄、林盛果业等农业龙头企业示范下,形成了集育苗、种植与生态观光、深加工、销售为依托的经济实体。

2.初步实现脱贫致富

近几年,襄垣县结合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的相关政策,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与富余劳动力转移,全县居民收入渠道不断拓展,收入水平大幅度上升。特别是在农民经营性收入方面,不仅可以通过“万亩尖椒”“万亩优质谷子”“万亩米槐”“万亩连翘”“万亩绿色有机水果”等种植业获得收入,而且可以通过手工挂面、襄垣花馍、炕围画等传统工艺获得收入,初步实现了全县脱贫致富。

3.农民收入实现新跨越

近几年,在脱贫致富目标指导下,当地以精准扶贫为抓手,结合乡村振兴、精准扶贫相关政策,系统推进产业扶贫、科技扶贫、教育扶贫等系列扶贫工程。同时加大力度推进高收益产业、休闲旅游观光产业发展,在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同时,也促使农民收入实现新跨越。截止至2019年,当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17405元,初步达到小康水平。

二、乡村振兴下的县域农业经济发展不足

(一)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机制不完善

虽然在乡村振兴下全县脱贫致富初步实现,但是精准扶贫成果巩固机制仍然有所缺失,没有统筹联系金融扶贫、生态扶贫、教育扶贫旅游扶贫、光伏扶贫、就业扶贫、产业扶贫与健康扶贫,“脱贫不脱项目”目标仍然无法落实。

(二)乡村振兴工作推进力度不足

在“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农村农业经济矛盾与问题出现变化。此时,以往县域经济发展模式与乡村振兴战略落实有所偏差,无法协调稳定制度与改革创新关系,也无法适应现代化农业经济发展。

(三)农民增收渠道狭窄

提高农村农民收入是县域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目标。但是在当前县域经济进入新常态之际,农民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与转移性收入、工资性收入仍然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迫切需要进一步激发农业经济发展活力。

三、乡村振兴下的县域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

(一)完善脱贫攻坚成果长期巩固机制

衔接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统筹推进县域农村集体经济与产业发展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关键。因此,为了实现农村农业经济优先发展,可以结合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总体要求,继续运用脱贫攻坚的优良做法,把控乡村振兴总体思路,从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村集体经济两个方面,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1]。

一方面,为了实现特色优势产业的有效衔接,应借力“万亩连翘”“万亩米槐”“万亩有机水果”“万亩丹参”“万亩谷子”等“万亩”产业,聚集力量,在发展米槐、尖椒等传统主导产业的同时,做大做强蒲公英、黄芽、酸枣叶、连翘叶、金花葵等特色药茶产业。并利用农机补贴、农业特惠补贴政策,将绿色采摘与休闲观光、产业集群发展、科普示范有机衔接,形成以绿色有机旱作农业为中心的特色种植业结构。

另一方面,树立全面支持全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理念,培育新型组织机制,探索新型产业生态,打造典型示范,激活农村不同类别生产要素潜在能力,切实将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贯彻到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衔接的过程中。同时利用共建共享机制,因地制宜发展村级特色产业。比如,休闲旅游、规模养殖、特色种植、工业产品加工等。

(二)纵深推进乡村振兴工作

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乡村振兴工作纵深推进的主要抓手。而打造“四片区、三集群、两园、一体”生产格局是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前提[2]。其中“四片区”主要是根据全县西北部高耸、东南部低矮地形特点以及浊漳河穿越全县的水文特点,构建东南部盆地片区、中西部丘陵片区、三漳河谷片区与东北部山区丘陵片区。东南部盆地片区主要发展种植业(玉米、蔬菜、水果)、养殖业(蛋鸡、肉猪),是全县“菜篮子”工程的核心;中西部丘陵片区主要发展高粱、玉米、谷子等绿色有机小杂粮种植以及肉鸡养殖,打造精品小米品牌;三漳河谷片区主要发展种植业(露地蔬菜、玉米、水果),建设经济作物高效种植区、优质粮食高产示范区;东北部山区丘陵片区主要发展种植业、养殖业,以中药材、玉米、核桃与牛、羊为主。

“三集群”主要是依托区域特色蔬菜、水果、杂粮等农产品生产优势,以园区建设为载体,打造酿品、粮品、果品精深加工集群。其中酿品主要在孔家洞醋业、阁老醋业的带领下,由饮料型、保健型、调配型或收藏型现代化酿品工业代替传统酿造工艺;粮品产业集群主要是在天下襄农业科技开发公司的带领下,以“银丝吊金瓜”为核心,开发多种口味、规格的手工挂面,建立手工挂面品牌。并通过将地方特色名吃现场体验与生态美食、休闲度假、培训教育相结合,发展绿色生活文化体验园;果品产业集群主要是在大平绿园、林盛果业带领下,建设梨树种植基地,并进行冷藏、保鲜以及罐装水果生产等精深加工技术研发,为市场竞争力提升提供支持。

“两园”需要基于现有果蔬、油用牡丹现代农业园区,围绕全县现代农业经济快速健康发展需求,推动农业生产要素向园区聚集。其中果蔬现代农业产业园主要是以晚秋黄梨、玉露香梨为主要栽培品种,构建的大规模黄梨现代农业产业园;油用牡丹观赏示范园则是以农林科技公司为龙头,打造以王桥镇洛江沟村油用牡丹基地为中心的牡丹花卉观赏基地与技术示范基地。

“一体”是在旅游先导下,结合区域位置以及气候生态特点,发展以宝峰湖、上马村红土坪山庄以及虒亭镇为重点的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综合体。

(三)拓展农民增收渠道

在乡村振兴农民生活富裕目标的指导下,应将农民工就业渠道拓展作为挖掘农业经济发展潜力的新途径。

一方面,提高农业经济资源供给质量是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的重点,源于种植业与养殖业。因此,在促进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带动农民就地就近就业的同时,应依托乡村独有资源,落实因地制宜方针,优先发展中药材、特色花卉苗木等市场缺口较大的绿色优质农产品,推动“一村一品”乡村产业格局形成。在“一村一品”乡村产业格局形成的背景下,将互联网+服务、旅游+服务融入农业发展多个领域,推进虒亭镇西部旅游观光园、上马绿色农业观光基地等绿色农业休闲旅游观光体系建设,为农民经营性收入增加提供依据。

另一方面,利用农村优惠政策,鼓励农村劳动力返乡创业。并给予精准农业技能培训,如手工挂面、襄垣花馍制作技艺等,推进家庭农场主、现代青年农产主培养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训战略。同时加强财产政策涉农资金整合,完善农村保险、信贷等金融服务体系,促使农民转移性收入增加。在这个基础上,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管理服务体系规范化建设,允许农户在法律许可范畴内通过入股、出租、转包等渠道流转承包土地经营权,在激活农村“沉睡”资源的同时,促使农民财产性收入增加。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近几年,山西省襄垣县立足乡村振兴视角积极发展农业经济,初步建立了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业经济结构,并初步实现了脱贫致富。但是当地县域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机制不完善、乡村振兴工作推进力不足等问题,需要当地以衔接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为节点,完善脱贫攻坚成果长期巩固机制。并通过一二三产业融合,实现乡村振兴工作的纵深开展,拓展农户增收渠道,为农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

猜你喜欢
县域攻坚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既要继续攻坚 也要防止返贫
脱贫攻坚应及时清理“淤堵点”
脱贫攻坚 重在落实
互助:“联动”方能攻坚
县域就诊率为何差了40%
一项县域中招政策的回顾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