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经济管理与财政经济良性循环的研究

2021-12-02 14:54徐雪星
大众投资指南 2021年26期
关键词:财务监督财政支出财政

徐雪星

(松阳县人民政府望松街道办事处,浙江 丽水 323400)

财政经济即“财政、经济、金融”三大领域。确保财政经济实现良性循环,将为经济长期平稳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近年来,政府采用宏观调控等手段,有效解决了财政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各项问题。即便在经济发展中仍然会出现诸多问题,但是合理制定、实施调控手段,依旧可以提高经济管理效果、保证财政经济良性循环。

一、国内财政经济基本情况分析

“改革开放”政策在国内实施后,直接对国内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在改革开放政策的主导下,国家启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从而促使国内经济得到迅猛发展。当前,经济发展形势正在改变,而且国内经济增速在突发事件影响下正在放缓。但和世界其他各国比较,中国经济发展增速依旧向好。鉴于世界经济发展现状,中国有必要科学调整产业表现形式及结构,才能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目标。因此,国家需要向社会市场注入大量资金,但在短时间内取得效果可能有限。就当前来看,经济改革和经济长远发展密不可分,投入大量资金后,必然会促进经济增长。比如,除了投入资本外,生产过程中展现的劳动力输入、生产效率提升等都会促进经济快速增长。不过,即便中国经济已然进入经济中高速增长极端,但经济实际运营体制中依旧缺少充足的资金。比如,在短视频平台快速普及的影响下,出现了大量流量明星,从而催生了一帮超高收入人群,该现象表示“大量人群将更多资金、精力放到了娱乐项目上”。而若想获得实际的经济增长效益,就必定要明确问题,及时调整、改革此类不均衡问题。即便国内诸多学者提出了“财政支出数值和财政支出发展速度比值才是决定财政能否确保经济良性循环的关键因素”的看法,不过还是要明确那个发展快、快了多少才行。[1]

二、经济管理重要意义

合理管理经济能为国内经济良性发展提供保障,而且财政收入、增长状况和国民生产总值均可以相互促进、影响。同时,合理的经济管理可促进双方协同发展,取得健康的正向发展关系,这对实现经济良性循环发展具有积极影响,这也表明大众急需和谐、稳定的环境展开理财活动。

当前,国内各行业发展均衡、迅速,原因是政府有目的性的、合理的调整国家经济模式及管理结构,实现了资金的高效运用,保证了经济能够来源于民、回馈与民,从而使人民从根本上享受到了经济发展及财政规划产生的利益。

三、财政经济良性循环出现的问题

(一)财政支出缺乏科学性

投资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高频词,这是因为国家为了促进经济高速发展,十分重视利用投资行为活跃经济。不过,投资方式的过分使用,虽然能强化经济活力,但也容易引发投资问题,比如,在投资过程中极易产生投资比例失衡现象。若投资过程产生问题,此时投资项目便无法满足各方协同发展需求,从而投入便无法回收,最终预期收益也会化为泡影,这严重浪费了国家的资源。另外,还会出现非生产性财政支出增高等负面现象。所以,近年来国家大力倡导反腐倡廉,深度开展了精准扶贫,即便如此,国内部分企业依旧出现了“吃空饷”等问题,这就使得企业无法轻装上阵,反而在臃肿的部门结构阻碍下寸步难行。[5]

(二)生产结构缺乏合理性

国内经济发展期间,农业生产及企业布局等方面问题频发,特别是产业结构不合理情况更为严重。以农业生产为例,为了获取最佳经济效益,则需要基于环境、实际生产状况设计、制定科学的生产方式,这样才能提高收益。但是,在实践操作中,大量农业生产单位都忽略了这一点,同时,由于在生产中将技术支持、经济利润摆在了第一位,这就导致投入和产出比值失衡,不能获取预期收益;还有一部分利欲熏心之人会采用极端手段获取经济利益,如毁林造田等,该方式断不可取,因为会严重破坏生态效益及环境。另外,一些企业只重视眼前利益,所以在生产时表现的行为十分恶劣,这不仅无法提升现实业绩,更无助于解决现实问题。即便政府近年来投入了大量财力、精力扶持中小企业,不过企业在经营时依旧会出现各种问题,这自然降低了企业实际获取的经济效益。

四、促进经济管理与财政经济良性循环的对策

(一)规范财政支出,健全财政结构职能

首先,要提高财政部门财政支出规范性、优化支出结构;通过财政支出可刺激经济发展,所以,政府要结合实际制定科学的财政支出投入方案;同时,要优化结构,保证财政支出有计划、有比例的在生产投资中使用,从而提高支出效率。

其次,要健全财政结构职能。现如今,经济发展下市场依旧具备关键作用,不过这也让资料生产出现了盲目性;所以,政府要明确宏观调控作用,积极发挥其具备的职能作用,面对市场可能存在的问题,要提前设计预防应对措施,才能让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共同为财政经济良性发展提供助力。

(二)明确职责,构建法律保障体系

首先,构建财政和经济良性循环体系。财政部门要立足于财政经济整体环境,在开展财政工作的过程中全程开展经济发展及循环引导、调节工作。构建财政、计划、金融三方彼此配合、制约的财政和经济良性循环运行机制,打造权责利对称的管理体系,从而提高经济实力。

其次,健全财政法律法规。一是健全惩防结合的财务监督制度,在建设财务监督制度时要立足于事前、事中、事后,如事前深度开展日常监督监视及预警工作,合理运用资源,构建预警机制,健全财务监督预警系统;同时,基于检查结果、信息,构建反馈机制,探索问题共性,整理有效的支持数据,从而发挥监督作用。二是构建公共信息平台,国内才财务监督方面常出现多部门共管等混乱现象,所以,要构建公共信息平台;实践中,要结合地方财政改革发展需求,建立健全地方财政规章制度体系,打造以财政部门主导的监督体系,然后要基于国家经济运行机制设计会计监督计划,其他专业职能部门则应形成统一的检查信息系统,更要以会计信息检查数据库数据为基础构建信息平台,探究接口技术等问题,从而尽量改善会计信息精确性。另外,要结合现行财政法律法规及实际现象,提出意见要求。

再次,提高管理规范性,优化内外监控机制。一是受文件管理不断规范等因素影响,各级财政部门要按照要求认真实行规范性文件统一统计、编号、发布制度,着力处理制定程序规范性差、公众查询难度大等问题。二是健全内控制度体系,积极营造“阳光财政”“透明财政”,采用公开信息、主动处理投诉、开通复议诉讼渠道等,建设渠道通畅、多方参加的财政监督大格局,为财税制度的实施提供保障;同时,应做好财务立法,通过权力制衡、约束权力,重视财务监督法律地位,要求会计人员主动遵守法律,说实话、办实事,从而对共有经济及社会群众利益予以有效维护,杜绝贪腐风气。三是积极健全法律体系,合理引入专业技术监督检查企事业单位经济活动合法性、完整性,同时,要在财务监督方面积极建设国家法律体系,改善可操作性,认真实施有关配套法律法规,确保财务监督工作有法可依。四是统一财务制度,确定财务监督职能,严惩违规违纪人员。五是充分发挥企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监督具备的作用,鼓励各单位自主强化内部监督强度,确保经济业务全过程经手人员可以相互制约;同时,在执行关键经济事项时,应坚持“相互监督、制约”的原则,按时开展内部审计活动,确保有效落实内控制度要求及内容。[3]

最后,健全法制保障体系,提高依法理财保障能力。法治财政建设工程具有系统性特征,需要在减免财政的基础上促进企事业单位进行改革。一是需确定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的承办机构、运行程序;二是要健全财政有关制度,关注财政法规建设,健全有关的法规及监督体系,利用法律形式确定高效管理举措,引导财政工作走上正轨的法制化道路;通过营造法治环境,利用日常监督、重点监督同步进行的方式,促进经济管理与财政经济实现良性循环。

(三)深化改革

首先,对财政支出结构予以优化。一是提高控制强度、改善分析机制;实践中通常无法有效控制财务数据,所以财务管理的控制作用、约束力便无法发挥,导致各部门无法有效开展预算执行等工作;所以,要强化财务控制力、约束力,企业要坚守经营策略落实计划,在执行管理制度时要合理控制预算。二是企业要根据预算开展工作,同时,要结合资金及成本管理设计预算方案,做好预算管理执行状况的监督、反应,更要在预算管理中融入企业发展策略,有效完成预算管理控制工作。

其次,关注税费制度改革。将税费改革提上日程,反对并取消不合理的各种收费、基金,积极改变不同性质的收费情况,把税收性质费改革成为税,那些不适合做税收的费和基金列在国家的预算管理之中。通过财政政策的税费改革,使国民收入的分配主体不再多元化,为财政经济的良性循环的实现创造有利的条件。总之,经济管理和财政经济良性循环是符合当前经济发展大环境的工作,有利于推动我国财政经济处于良性循环状态,对促进国家经济健康发展具有帮助。[4]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国家财政经济发展虽然深受经济发展问题影响,所以,要想保证财政经济实现良性循环,就必须围绕当前经济管理环境下财政经济出现的问题,制定有效的解决对策,才能促进国内财政经济实现良性循环发展目标。

猜你喜欢
财务监督财政支出财政
关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监督工作的探讨
略论近代中国花捐的开征与演化及其财政-社会形态
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及比重
2016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支出完成预算情况
浅谈新形势下加强学校财务监督措施
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及比重
医改需适应财政保障新常态
县财政吃紧 很担忧钱从哪里来
加强高校财务监督“八要”
增强“五种”意识打造“五型”财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