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资产管理问题与对策

2021-12-02 14:54房玉梅
大众投资指南 2021年26期
关键词:资产事业单位管理工作

房玉梅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机关服务中心,安徽 合肥 230051)

资产管理是事业单位各项工作中的一个重点内容管理,关乎事业单位的各个部门以及运营发展中的各环节中,是否实现资产的规范化管理将会给事业单位运行发展带来直接影响,做好资产管理工作对于保障事业单位发展、维护国有资产安全都具有积极作用。对于事业单位来说,高效的资产管理可以促进单位经济活动的稳定发展,资产管理与使用决定单位发展方向,是单位发展命脉。在长期粗放的资产管理工作模式下,资产流通不顺畅、配置不合理,就可能导致事业单位的资产使用率低、资产流失等,必然会影响事业单位运营与发展,所以,事业单位需要通过更加科学有效的管理,帮助单位处理资产管理粗放带来的影响,防范风险,提高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水平。

一、事业单位加强资产管理的意义

事业单位是社会公共服务部门,并不以盈利为目标,在运营发展中,比较强调社会效益和公共服务,为满足其职能,国家会出资为事业单位提供各类资产,帮助事业单位更好地发挥其职能,这些资产涉及事业单位的各个部门,门类繁多,管理难度大。即便当前我国各个事业单位已经实现了稳定发展,但是在运行发展中依然会面临一些问题,资产管理问题在当前事业单位中比较凸显。目前,大部分事业单位运行规模不断扩大,如果事业单位发展平稳,但是在资产管理上较为松懈,则会给其运行发展造成不利影响,造成资产配置不当、国有资产流失,阻碍单位战略目标的完成。所以,事业单位在落实资产管理工作时,应对其管理权限科学设定,把资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处理,开展有效的管理模式,优化资产管理对策,调整资产管理模式,减少不必要问题的发生[1]。如果事业单位可以开展精细化的资产管理,能够实现事业单位各项资源的整合与调配,避免资产闲置或者浪费,提高资产使用效率,为事业单位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

二、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人员管理意识不足

通过对当前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情况来看,即便大部分单位在内部成立了资产管理部门,但是在各项规章制度实施中没有落实到位,规章制度缺少有效性和合理性,使得资产管理过于形式化,影响其效能的发挥。管理人员对资产管理重视力度不高,具体展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在管理层面上,部分人员不具备足够的资产管理意识,一些领导在事业单位运行发展中比较重视短期利益,对长期效益发展目标的关注度不高,投放的时间与精力相对偏少,甚至忽略长期效益,使得在资产管理中无法获取理想的工作效果,阻碍单位资产管理水平的提升。第二,事业单位内部员工资产管理意识薄弱,即便一些事业单位根据资产管理要求制定了工作计划和管理对策,但是由于没有安排专业人员进行,使得在实际工作中,部分人员没有养成良好的管理习惯,管理不规范,缺少合理性是阻碍单位资产管理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

(二)管理体系不完善

当前,事业单位在资产管理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在于缺少完善的管理体系,在某种程度上不利于资产管理工作的更好发展。如果事业单位在进行资产管理时,没有制定完善的管理体系,则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将缺少依据,无法提供科学化指导,不能保证员工工作行为的专业性与规范性,使得事业单位在资产管理上容易发生贪污腐败、徇私舞弊等不良行为。除此之外,事业单位在构建资产管理体系过程中,资产管理内容片面,部分单位比较重视整体运行成果,认为管理体系、管理水平和事业单位经济发展关系不大,使得最终管理经营效益不理想。事业单位在设定资产管理目标时,没有从单位整体发展角度入手,而是局限在某一个环节中[2]。在这种情况下,要想让单位资产管理顺利进行,提高单位资产管理水平,应对现有管理体系进行改革优化,发挥应有价值,为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开展提供更加有效的支持。

(三)预算管理不科学

从事业单位发展角度来看,预算管理作为在事业单位业务流与资金流综合管理的情况下,对单位整体未来一段时间内财务情况进行统筹与规划,资产管理也应当参考预算管理进行合理配置,制定资产管理计划,有效提高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水平。预算管理是全面预算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全面预算管理涉及了单位各个业务流程,与业务各环节有着直接关联。预算安排则是根据全流程业务预算进行,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如果没有得到上级部门的高度重视,一味地安排财务部门负责,容易导致预算管理目标设定缺少合理性,不能引导后续资产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四)资产管理风险控制不当

首先,风险防控体系不完善。部分事业单位没有根据财务风险管理要求对财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制定的风险管理计划比较落后,风险防范体系不健全,资产风险发生概率大。其次,资产审批管理机制不全。部分事业单位缺少规范化审批流程。部分事业单位监管不严,审批环节时常会面临问题,单位资产管理风险管理意识薄弱,资产审批管理体系缺失,资产使用不规范,管理部门无法对其他部门资产使用情况有效监管。最后,事业单位在开展单位的资产管理工作时,对资产的使用及管理缺少有效监管。

(五)资产管理信息化水平低

大部分事业单位没有建立系统化的信息管理平台。信息无法有效传递和共享,资产管理水平下降,资产专业化体系没有构建,容易面临信息孤岛问题,这也是当前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普遍面临的问题。近几年,即便我国部分事业单位已经意识到引进信息技术的必要性,并且也把信息技术应用在管理活动中,促进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但是在整体上,部分单位资产信息化管理专业性有待提高。

三、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运作模式的优化对策

(一)提高资产管理意识

为了保证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顺利进行,提高资产管理要求,要求事业单位定期组织开展相关会议,让单位领导明白加强资产管理的意义,强化思想理念。事业单位也可以从基层入手,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将培训活动落实到位,让各级人员树立正确的资产管理意识,在培训过程中,把资产管理知识融入其中,提高相关人员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事业单位应建立激励政策,调动各级人员工作积极性,保证资产管理工作落实到位。在事业单位中,有效开展资产管理工作的前提要素就是根据单位实际情况,科学设定资产管理目标,对各项资产统筹安排和规划,合理使用,保证单位资产稳定运作。事业单位财务部门需要发挥监管职责,严格按照相关政策和要求对国有资产统筹管理,避免资产流失。除此之外,在开展资产管理过程中,结合事业单位战略目标确定资产管理目标,参考管理目标设定财务管理和资产管理制度,给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有序进行提供指导[3]。事业单位通过内部宣传与教育,成立独立的资产盘点工作小组,定期开展资产盘点工作,并合理分工,实施岗位标准化作业,保证资产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完成资产管理目标。

(二)构建完善的资产管理机制

构建完善的资产管理机制能够给后续工作的稳定进行提供支持,可以让事业单位在运行发展中更好地完成资产管理,提高资产管理水平。所以,事业单位在开展资产管理工作时,为了获取理想的管理效果,构建完善的资产管理机制是非常必要的。一方面,事业单位应了解各部门的资产配置及使用情况、将这些信息记录并动态更新,真实了解出单位资产情况状况,帮助单位领导调整发展决策,实现事业单位长效发展。在开展资产管理工作过程中,各个部门需要严格定期上报资产情况,包括数量、使用年限、折旧等相关信息,每个季度向上级汇报资产管理状况,便于单位领导了解,制定资产采购、配置计划。另一方面,事业单位需要结合战略目标,构建资产管理机制,规范资产管理流程,严格按照制度内容实施管理,保证单位资产管理的专业性和规范性,减少资产问题出现。

(三)加强资产预算管理

在实施资产管理过程中,需要把预算管理理念融入其中,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单位内部管理水平,也能整合单位各项资源,实现事业单位战略发展。通过合理的预算管理,能够促进单位资产支出规划与安排,强化资产管理。在落实预算管理工作前,科学编制预算管理方案,把零基预算、滚动预算引入进来,预留充足的预算编制时间,促进各部门主动参与,保证预算编制的全面性。在完成预算编制工作以后,需要明确和资产管理相关的预算内容,严格按照预算执行,强化预算约束力,对预算编制流程进行优化,加强预算调整。

(四)强化资产管理风险控制

一方面,科学构建资产管理风险预警和防控制度。风险预警对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有着直接影响,是资产管理风险防控的关键,通过建立完善的资产管理风险预警制度,能够帮助事业单位管理者及时识别和找到资产风险,采取相关措施将风险处理,实现对下属部门日常资产使用情况的动态监管[4]。事业单位应完善资产风险预警监测体系,确定监测对象和监测范畴,认真收集相关信息,加强信息分析,对可能出现的资产风险提前预警和防范,增强单位资产风险管理能力。另一方面,强化事业单位内部监督管理,增强单位财务监督管理能力,事业单位可以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加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确定内部控制关键点,合理设计控制活动,对内部控制活动合理监管。各部门应强化部门预算约束力,规范预算管理流程,加强审核调整,从事前、事中及事后多方面进行考核,加快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体系改革步伐,通过资产管理和财务管理双管齐下,并加强各部门的相互检查和管理,了解各单位资产与资产使用情况,保证资产安全。

(五)建立资产管理信息化平台

首先,建立信息系统。事业单位可以结合信息时代要求,把网络技术引入进来,建立单位在线资产管理系统。各部门将资产信息及时反馈给事业单位,事业单位可以通过计算机系统及时了解各部门的资产相关信息。其次,加强基础信息平台建设,引进并培训技术人才。通过加强科技投入和技术人才培养,给单位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支持。事业单位应加强信息化基础建设,建立业务平台和信息化管理平台,让资产管理工作更具智能化和现代化,促进资产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方向发展。再次,资产系统与业务系统的有机结合。通过加强资产管理系统和单位业务系统一体化建设,利用ERP软件把事业单位业务和资产管理相互整合,对单位运行环节中采购、资产配置、折旧等资产活动借助ERP系统提高管理效率,有利于单位资产管理目标快速完成[5]。最后,加强资产共享平台建设。事业单位在建立资产共享服务平台时,可以把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作为根本,以资产管理为重点,实现资产使用效率最大化。通过建立资产共享服务平台,事业单位能够减少存货量,控制财务开支,在共享平台下实现资产内部融通,帮助单位节省资产,维护单位经济利益。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我国很多事业单位在运营发展中,在资产管理上将会面临一些问题,如果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工作较为松懈、粗放,则会给其运行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导致资产配置不当、国有资产流失,阻碍单位战略目标的完成,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乃至事业单位的整体发展。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事业单位需要从实际入手,采取各种管理对策,完善资产管理体系,强化各级人员资产管理意识,把预算管理融入资产管理活动中,加强资产风险防控,积极建立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给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顺利开展提供支持,从而促进单位内控管理水平的提高,让事业单位中的资产价值得到充分发挥,顺利完成资产管理目标,为事业单位更好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资产事业单位管理工作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把维护作为一种资产
对干休所管理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