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税收制度下融资租赁企业的税务筹划

2021-12-02 14:54林晓玲
大众投资指南 2021年26期
关键词:进项优惠政策筹划

林晓玲

(广东宏泰融资租赁有限公司,广东 佛山 528000)

融资租赁作为一种新型的融资方式,对促进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虽然我国的融资租赁行业相对来说起步较晚,发展时间较短,但是总体的发展趋势较好,国家也给予相关的优惠政策。截止至2019年,我国融资租赁企业达到12000家以上,融资租赁企业总数居世界第二。在融资租赁企业运行中,税务筹划是企业经营的重点和难点。在《营改增》政策实施后,国家先后对增值税税率进行了两次调整,并发布了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本文认为,在新税制背景下,应从税收筹划入手,减轻企业税负,提高企业竞争力,这是目前融资租赁公司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新税收制度界定和融资租赁概述

新税收制度指的是2011年发布《营改增》方案实施之后,国家为了实现税收减免出台的一系列有关政策。融资租赁指的是以融通资金为目的,将融通资金与融物相结合,以实物出租代替企业直接提供金融贷款的一种信用租赁形式。作为全新的租赁融资模式,融资租赁可以快速地满足企业所需要的物资与设备。一般情况下,融资租赁分为直租融资租赁、回租融资租赁、转租融资租赁,转租融资租赁在实务中主要发生在融资租赁公司之间,转租融资租赁的基础资产主要是售后回租资产,因此本文主要对直租和售后回租的税务筹划进行了探讨[1]。

二、新税收制度下融资租赁企业税收政策

根据最新的税收制度,融资租赁企业的税收政策产生了较大的变化,其具体内容有以下四点:第一,把融资与融物进行了本质的区别,使其回归借贷金融本质,按照国家财政36号文件及相关后续税率调整文件的有关政策,对融资租赁企业的回租业务定义为贷款服务,使其归属于金融贷款的6%税率,且不能进行抵扣,对直租业务分为动产与不动产,其税率为13%和9%;第二,按照国家财政36号文件规定,保留差额征税政策,满足相关条件的融资租赁业务都可以享受相关的政策优待;第三,根据国家退税政策,融资租赁企业的实际注册人在税负超过3%后可以享受相关的优惠政策,对超过3%的部分采取退税措施。第四,从2019年4月到2021年12月,所有适用于国家税务局公告的39号文件的纳税人均可享受税额抵扣减免额度增加10%的政策,以生活生产服务性行业为主[2]。

三、税务筹划常规思路分析

(一)国家政策开展税务筹划

我国的治国方针以人为本,所以国家和地方政府在制定政策时要考虑整体的大形势,在宏观上体现了政策的合理性,因此在税收政策出现调整时会有一部分优惠政策,融资租赁企业要根据这些优惠政策进行税务筹划,根据政策条件进行调整企业项目方案与运行模式,进而享受优惠政策带来的好处,这是绝大部分企业采用的税务筹划方法[3]。

(二)企业资金时间价值

对企业而言,每一笔资金都有其时效性,时间差带来的价值适用于企业的一切的现金流,税费资金也不例外,在大多数企业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合法的延期缴税能给企业带来一笔收益,从而为企业增加一笔流动资金,其次这笔资金能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灵活地使用与运转,从而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危机,这是税务资金时间产生的价值[4]。

(三)调整扣除的金额与时间

企业在缴纳所得税与增值税时可以进行相应的扣除,应按照政策的合理规定进行费用扣除,扣除的条件与额度的多少是有相应的条件的,这也为了企业进行合法减税提供了思路,企业通过调整项目增值税额度与时间进行扣除额度的增加行为来缩小税基,增加税费的扣除额度用以减少增值税的缴税,从而实现企业所得税的合法减税[5]。

(四)强化内部管理

在企业的实际管理中,筹划税务的方法可以通过加强企业人员发票的管理来进行合规的增值税进项税发票增加,从而降低税负;还可以从会计处理上加强管理,对适用不同税率的业务实行单独核算,以区别对待,从高适用进项税率,减轻企业税收负担[6]。

四、新税收制度背景下融资租赁公司开展税务筹划管理的对策

(一)对纳税人身份进行合理定位

融资租赁企业的纳税人分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这两种在纳税时有着较大的区别,小规模纳税人的增值税为3%固定,而一般纳税人的纳税金额需要具体的计算。基于此,融资租赁公司应该采取符合自身发展情况的纳税方式进行缴税,并结合进项税进行合理的抵扣,从而对企业应该缴纳的税费进行估算,从而了解哪种纳税人身份缴纳的税费更少。对企业的税负进行估算时可以采用应缴纳税平衡点进行判断。以15%税率为例说明这一点:销售额*15%*(1-进项税抵扣率)=销售额*3%,计算平衡点的进项抵扣税率80%,当抵扣税率低于80%的情况下,企业应该选择小规模纳税人的身份去进行缴税,反之要选择一般纳税人的身份进行缴税,这样能有效地降低税负。

(二)融资租赁资产采购环节中的税务筹划

融资租赁企业的主要业务是要满足客户群体的融资与融物两个方面,从而稳定地占据市场份额。因此,融资企业在融物方面需要大量的物资采购,而企业采购应该算作税务筹划的主要内容,其产生的进项税额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税费。就企业长期规划发展角度而言,融资租赁企业的设备采购工作必须形成稳定的产业上下游联动,从而有效地防范融资租赁企业的采购风险。绝大多数的融资租赁企业在采购之前都会进行市场调研,之后进行价值性对比,再按照公司的基础情况选择合适的供应商。但是很多融资租赁公司在进行性价比参考时没有考虑到增值税这一项。没有考虑增值税进项抵扣产生的差距,没有考虑两种纳税人的税率相差高达10%。一般情况下,对于同一报价或不符合税率差异条件的报价,多数融资租赁公司会选择小规模纳税人的供应商。这样做可以在短期降低企业的融资压力,但是很容易使企业增加税收负担,而在采购方面节约的资金成本往往是增加税收负担难以弥补的。所以,融资租赁公司在采购管理中要考虑报价筛选项目中的可抵扣进项税额,计算项目实际税务,以选择更合适的供应商。

(三)资金收支方式的税务筹划

对于融资租赁企业来说,应十分注重设备采购的资金管理与租赁设备的款项回收管理。在国家实行《营改增》策略后,由于融资租赁企业支付方式的不同,企业承受着较大的资金压力和风险,然而不同的收款方式对企业税负的影响也不同。基于此,融资租赁企业应该加强收款方式的管理,这能有效地促使融资租赁公司的资金利用率,也能减少税负。付款方式分两种即直接支付和延期支付。直接支付通常情况下是预付三成货到付尾款。延期付款也分为赊购与分期付款。如果在购买资金较大的商品时也会采取融资付款等方式。当融资租赁企业在购买设备时采取直接付款方式,会产生较大的资金流动,给企业的运行带来极大的资金压力,不利于企业的发展。通常情况下,融资租赁公司会采用银行代付或分期的付款方式,因为融资租赁企业的盈利往往要高于金融市场的平均利率,能有效地较少企业资金的动用。如果融资租赁企业能有一个稳定的设备供给商,那么选择赊账是最好的付款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采购资金的占用,还能利用赊账的设备进行租赁项目,极大地增加企业的流动资金,但是在赊账的同时需要供应商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还要注意发票的时间和企业采购时间等因素。如果融资租赁企业在采购设备时存在较大进项税差异,那么设备供应商在开具发票时应该做开票时间延长等相应举动。因此,融资租赁企业应该从整体上考虑支付方式所带来的税务差异,注重企业的经济效益,进行动态地纳税筹划。

(四)防范税负跨期效应所造成的高税负

自从《营改增》政策实施以来,融资租赁企业在缴税期间发生了显著的改变和调整,把税费实际的承担日期尽可能地拖延,申请延期缴税等事件,在此背景下产生了融资租赁公司的税负跨期效应。当企业购买设备时可以获得大额度的进项税抵扣,但是在融资租赁企业的运营中,企业产生的活动进项税需要逐一确认。所以在融资租赁公司的设备出租开始时税负的时间要向后转移,但是中后期的税负明显上升,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进项税额在初期基本消耗干净。因此,融资租赁企业在进行税务筹划时,应该注重日常活动中的税务筹划管理,在保证企业正常运行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减少进项税额的消耗,从而避免企业后期在税负问题上造成的资金消耗过大。如果融资租赁企业的业务量下滑,这可以根据市场的环境及行业的信息进行及时的调整,企业应采取结构性采购方法用以保证进项税额的流入,尽量避免大笔税款缴纳所造成的企业现金流不足,从而合理地回避资金风险。

(五)最大限度利用各种税收优惠政策

根据政策的实施现在看,即征即退税收优惠政策实行的主要困难在于计算税负时没有将租赁增值额归于税基,仍然采用传统的销售总额作为税收基础,因此绝大部分融资租赁企业不能享受这项优惠政策。而融资租赁企业想要享受这项优惠税收政策必须要对相关的税收进行全面的分析,细致设计税务筹划的每个环节,以达到即征即退优惠政策的条件。加计扣除优惠政策会对融资租赁企业有着明确的限定,即融资租赁企业的销售额度比例上限与企业成立时间的销售额限制。所以,融资租赁公司在考虑自身的情况下选择是否运用这项优惠政策。与此同时,在运用差额优惠政策时还存在缺陷,这也促使融资租赁公司的销售计算仍具有疑点,存在涉税风险。一是企业要积极与开户银行沟通,尽量要求银行开出收费发票,二是要与税务部门沟通,尽量规避税务风险。

五、结束语

伴随着我国金融行业监管机制的不断完善,融资租赁行业面临着挑战与机遇也越来越多。融资租赁企业想要实现发展的关键在于税务筹划管理,因此,融资租赁企业要加强企业员工的税务学习与研究,及时更新最新的国家政策,争取最大限度地税务优惠,从而更好地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以达到合法减税的目的。

猜你喜欢
进项优惠政策筹划
浅谈增值税进项管理
外购农产品最新抵扣政策的财税处理及申报填列分析
对我国《环境保护税法(征求意见稿)》优惠政策的思考
VBA在薪酬个税筹划上的应用
谈“营改增”后工程项目的进项税筹划
税收筹划的风险管理和控制探讨
各城市具体优惠政策
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税收筹划
税收筹划中征纳行为的博弈研究